【實用】職業規劃職業規劃3篇
時間象奔騰澎湃的急湍,它一去無返,毫不流連,我們又有了新的工作,我想我們需要好好地做個職業規劃了。職業規劃的開頭要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職業規劃職業規劃3篇,歡迎大家分享。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1
晚上十一點多的時候收到一條短信:陳彥華先生,您好!我是一名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近日在網上看到了您關于“東方樹葉”的營銷文章,我被您所從事的職業所吸引,我想知道如果朝您的方向規劃未來,大學里最好學什么專業?﹙我來自江西,估計可達到重點分數線﹚,若您在百忙之中閱讀短信,我將不勝感激。
接到這樣的短信確實挺意外的,第一是接到的時間,晚上十一點多了,這個時候敢于發短信是要冒著打擾別人被別人介意的風險,但顯然我這個夜貓子類型的是不會介意的,多年的一線經歷早已養成了晚睡的習慣;第二發短信的是一個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中生,還看了我的文章,現在的高中生真是遇上了一個好時代,信息發達,接觸各方面的信息都很便利,在高中時代就可以讀到很多營銷文章了,我那個高中時代能看到的就是試卷;第三高中時代就開始思考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規劃的關系了,這個確實走到了很多同齡人的前面,甚至超越了很多已經畢業的學哥學姐,不得不說這個發短信的.小兄弟是一個有想法的人。
我做營銷其實也是出于喜歡,小的時候家里開了小賣部,這可能是對我最早的啟蒙了,大約在三十年前,我三四歲的時候,一天早上朦朦朧朧的聽到老爸老媽和姨夫在商量開個商店的事情,在哪里建個屋子,需要多少錢,進貨需要多少錢等等,后來小賣店就開起來了,是我們村子的第一個小賣店,生意還不錯,我也吃了很多同齡人吃不到的零食,像方便面,火腿腸,健力寶等等,總之童年的生活因為有了家里的小賣部而變得讓很多同齡人羨慕;后來我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突發奇想把家里面只有元宵節才賣的小紅蠟燭拿到學校賣,因為小紅蠟燭是節慶產品,過了元宵節就賣不動了,到夏天就軟掉變型了,但是那時候電力還不普及,晚上上學的時候經常停電,于是我拿著這些有些變型的小蠟燭到學校以一毛錢5支的價格賣給同學,賣了有二十幾塊,對于那時的我來說是一筆巨款了。
我成長的環境在中原地區的一個縣城,雖然離省會鄭州不遠,但信息還是不太發達,所能看到的刊物非常有限,那個時候國內的很多營銷類刊物還沒有創刊,即使到了高中時代我們也看不到像樣的營銷刊物,當然更重要的是高中時代我和同齡人一樣沒有精力也沒有想法去看營銷類的刊物,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夢寐以求的是如何考上一個大學,哪怕是一個大專。后來愚鈍的我終于努力考上了一個大專,對我來說這離不開老媽的大力支持,當時家里面曾想讓我開飯店,是老媽堅持讓我上這個大專,于是我走進了大學之門,在這里能看到《中國經營報》《銷售與市場》《商界》等一些商業營銷期刊了,我開始被營銷所吸引,在學校里我開始買一些文具和學生用品甚至隨身聽,自己跑到鄭州進貨在回到學校去賣,有一次自己進的三十幾個隨身聽,還有6個賣不掉,放在那里自己也很著急,后來我出去轉悠,發現學校門口開了一個超市,樓上樓下兩層,生意不錯,我想賣不掉主要是因為學生們對我個人出售的產品是否能提供售后服務不放心,進而購買有障礙,我想能不能把我的這些滯銷隨身聽放到這家超市去賣呢,我看了一下這個超市還沒有隨身聽賣,于是我就找老板談,我說我有一批隨身聽你需要嗎,老板是個大姐,聽了之后說,你看我這里還有地方放嗎?我并不死心,知道商人就是求利,我說我給你60,你可以賣80,一個可以賺20塊呢,這個大姐有點心動了,我說東西放在你這里賣,賣完再給我錢,這時這個大姐徹底沒有拒絕的理由了,不扎本又能賺錢的生意誰不做呢,于是就答應下來,過了一個月我的6部滯銷隨身聽在她那里就賣光了。
大學時代我學的是中文,鍛煉了我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大學時我并沒有自己的規劃,只是跑著買了不少書,但大多和文學,美學,哲學有關,記得最喜歡看的是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愛與生的苦惱》,還有法國文學家司湯達的《紅與黑》,覺得自己就是主人公于連的翻版。我的大學時代還停留在夢幻時代,沒有太多考慮生存發展的問題。直到畢業,才知道現實的殘酷,我那個時期已經沒有分配的情況,派遣證也改成了報到證,為了生存,開始找工作,至今難以忘記和幾個同學坐火車跑到鄭州人才市場找工作的場面,人潮涌動,隊伍排了有幾百米,一開門人就涌了進去,每個人都是帶一打簡歷,幾乎不知道哪家企業才是適合自己的,自己也不清楚自己能干什么,盲目的從樓下到樓上,把自己的哦簡歷放在不同企業的攤位上,但可能像廢紙一樣的被他們扔掉,那個時候我才知道生存的殘酷,我要開始掙錢了,我要正式像爺們一樣開始自己的人生了,我要開始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了!這次人才市場求職的經歷成為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求職經歷,以后也進了若干次人才市場,但自己已經由求職者變成了可以現場拍板的招聘者。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2
前幾個星期我去參加了省行的職業規劃課程,和兄弟行同事交流了很多,我最大的感受是要擴大自己的格局,不要一直活在原地,因為世界很大,人才濟濟,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是迫在眉睫的。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規劃,我來講如何規劃是不實際的,所以,今天更多的是想和大家進行思想上的碰撞,我希望我的觀點和學習到的知識能在某一刻觸動到你,對你產生積極的作用才是最大的意義。下面我先從三組詞來描述下我們的現狀。
關鍵詞一:行動與思維
我想我們都有類似這樣的想法:我要每天跑步健身、我要每天早起、從今天起我要剁手……但是一直都沒有行動。可想而知,改變思維其實比改變行動更容易,但我們擁有積極的思維為什么就是遲遲行動不了呢?那么就要談到下一組詞——必須和喜歡。
關鍵詞二:必須和喜歡
我們都喜歡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絕大多數人每天都面對著很多不喜歡但又必須做的事,比如上班、加班、開會、應酬……這個時候,內心有更多渴望的人,會以不一樣的心情投入其中,而他們也很快就能夠發現:一旦投入,事情就會變得越來越好,甚至必須做的事慢慢轉變成喜歡做的事。我們現在都是職業人,所以要努力讓自己更加職業。“做必須做的事,投入其中,并試著去喜歡他”這是職業化的表現,也是你快樂生存的策略。同時職業化也是需要犧牲的,就像真正的職業運動員為了成就會約束自己一樣,當他們的內心還有更多渴望的時候,在“喜歡做”和“必須做”之間,就作出了自然而然的選擇。我相信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對未來充滿了渴望和積極的想法,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就讓我們用職業化的態度去為我們心中美好未來努力奮斗,那么積極的行動力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關鍵詞二:自由和安全
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現在安全么?你所處的環境、所在的崗位安全么?剛剛結束的雙向選擇其實就是一個危險信號,我們有的同事可能被保護得太久,想法很多,想升職加薪但又不付出努力,想辭職、放浪不羈愛自由但又憂心忡忡……試想下,以你現在的處境和實力,你有能力追求到真正的自由么?我認為要想真正得到自由那么就要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不斷的培養學習知識的能力,注意職業結果,打造自己良好的品牌,從而才能形成競爭力。我一直都相信一句話——你所走的每一步都算數。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不管以后在哪里,我現在能走好當下的這一步,感恩現在,那么我的未來一定會是我期待的樣子,這種有備而來的.狀態會讓你美好的未來堅不可摧。
剛剛說到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跟大家直觀的舉個例子,在各行各業中,一定有三類人群,一類是拿5000做5000的人,一類是拿5000做3000的人,還有一類是拿5000做10000的人。第一類人拿5000做5000的人屬于維系策略,這類人還算是比較普遍的,第二類人拿5000做3000,屬于做砸品牌,這一類人現在其實有很多,做得少計較的多,在職場中止步不前。第三類拿5000做10000屬于經營品牌的人,這一類人往往在職場中不斷提升,他們相信付出和收獲從來都不在一個季節。其實大家可以默默比對下自己屬于哪個類型?我們常說是金子到哪里都會發光,如果我們每天都不盡力而為,都覺得很多事情與自己無關,那么很多機會就從此錯過了。你都還沒有為你羨慕的生活做好準備,難道離開了這個崗位這個公司,你就一定能發光么?所以,趁我們正年輕,擴大自己的思想格局,不要讓自己舒服,不要怕折騰,因為折騰多了,困難自熱就沒了,這樣的你才有成長的空間。如果你正迷茫,那么就腳踏實地地經營號自己的品牌,等風來吧。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3
1、擇機之所愛
追尋興趣是人生的內在沖動之一,滿足這些要求是生命本身的意義。沒有誰會在自己毫無興趣的領域取得非凡的成就。在進行職業生涯策劃與設計的過程中,當然不能忽視這些意義。從事一種你喜歡的工作,工作本身就能給你一種滿足感,你的職業生涯從此將變得妙趣橫生。選擇自己所鐘情的職業不僅僅會增添生活的情趣,更重要的是能增加你的成功幾率。社會學的調查表明:興趣與成功的幾率有著明顯的正相關性。在策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時,務必注意:考慮自己的特點,珍惜自己的興趣,盡量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
2、擇己之所長
職業包含特定的勞動形式和勞動內容。任何職業都要求從業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備一定的條件。職業不同,對技能的要求也不一樣。任何一種技能都是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之后才被勞動者掌握的,而每個人的一生都很短暫,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一生中掌握所有技能。在策劃職業生涯時,一定要選擇最有利于自己發揮優勢的職業。當你長處較多時,不妨觀察一下周圍人群,研究一下別人的長處。如果你的長處也是別人的長處時,不妨放棄這種選擇,盡量尋求一個你非常拿手而別人棘手的職業,這種選擇往往會讓你成功,因為在這一領域內,很少有人能和你競爭。
3、擇己之所需
職業是個人為社會作貢獻的手段。通過職業勞動和市場交換,個人需要獲得滿足,社會需求得以實現,一種職業,他之所以能產生,正是因為社會出現了這種需求,而他之所以能維持,正是因為這種需求沒有消失。社會的需求不斷演化著,舊的消失,新的產生。昨天搶手貨今天會變得無人問津,生活處于不斷的變異之中。判斷需求應從長計議,把握趨勢,用動態的眼光看環境的變化。看準趨勢,獨辟蹊徑,常常會先生奪人取得成功。同時,還要考慮需求的變化趨勢,真正對你產生影響的不是需求本身,而是供給雙方結合之后的狀況。選擇職業時,應盡可能選擇市場需求較大的,社會供給又相對較小的職業。
4、擇己之所利
擇業對個人而言是一種謀生手段,是謀取人生幸福的途徑。人們通過職業勞動,在謀取個人福利的同時也為社會作出了貢獻,創造了社會財富。但人們謀取職業的動機很簡單,主要還是在于個人生活的幸福。人們擇業時,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自己的預期收益,這種預期收益要是個人實現其最大化的幸福。也就是使收益最大化。衡量其滿足程度的指標表現于收入社會地位職業穩定感,與挑戰性等。明智的擇業者大都會在迎合與蔑視間有效的協調,以利益最大化原則權衡利弊,從一個社會人的角度出發在一個由收入、社會地位等等變量組成對的函數中找到最大值。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相關文章: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09-08
新人職業規劃職業規劃12-28
有關職業規劃職業規劃文檔06-04
職業規劃05-15
應屆生職業規劃職業規劃11-17
留學職業規劃職業規劃三篇07-10
留學職業規劃職業規劃集錦9篇07-10
精選留學職業規劃職業規劃四篇07-10
做好職業規劃09-28
實用的職業規劃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