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保護環境建議書三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建議書應用范圍愈來愈廣泛,當建議書是面對群體時,可以宣傳、鼓動對方去開展某項工作或進行某種活動,具有一定的號召性。如何寫一份恰當的建議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保護環境建議書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保護環境建議書 篇1
尊敬的學校領導:您好。感謝您們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看這封建議書。我是本校六年級五班的學生。我在這個美麗的校園學習、生活差不多有六年之久。
我們的校園好似一座美麗的大花園,有綠如筆毯的足球場,有郁郁蔥蔥的樹木。一進后門,就看見五顏六色·多姿多彩的花朵,美極了。可在這充滿現代氣息的校園里,正發生著一些不如人意的事:
昔日綠化帶里蔥蘢的、修剪整齊的樹木的枝條被低年級的小朋友一根一根殘忍地折斷,校園的草坪上隨處可見廢紙團,十分影響校園的美好環境。在干凈的草坪上環視四周,總會看見一些被同學們丟棄的食品袋和白色垃圾,在蒼翠欲滴的草坪上這些垃圾變得異常刺眼。
因為人們太浪費自然資源了,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我們本應該保護地球母親的,而我們卻在破壞地球母親,破壞地球母親那光滑的皮膚。正如《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所說的,我們不能再指望破壞了地球后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所以我給大家提一些建議:一.在校園內加強環保管理。對愛護環境、不亂丟亂扔廢棄物的班級進行適當的獎勵。對不良行為做出合理批評。二.水是生命的源泉,但是它又實在太少了。雖然表面看起來地球大面積都被水覆蓋,可是能用的卻不到十分之一,許多城市嚴重缺水,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用洗衣服的水沖馬桶,用洗菜,洗米的水澆花,不正是為節約用水盡一份力么!
三、不亂扔紙屑,不隨地吐痰。
為了我們的校園,為了我們的生活,為了我們的地球,行動起來吧!希望學校領導采納我的意見,讓我們校園的明天更加美好!
六年級保護環境建議書 篇2
在學校里破壞環境的同學們:
學校是我們第二個家,同時也是我們學習新知識的寶地。學校賜給了我們良好的學習環境,可我們中有些同學卻為了一點點快捷而不顧后果的破壞校園環境。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有:踩踏草坪,在校園大操場和小操場中間的竹子上刻字,在衛生間里洗完手后不關水龍頭……更有甚者將衛生間內沖廁所的水箱給踢掉了。學校良好的環境是由大家創造的,為此,我提出幾項建議: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意亂扔果皮、紙屑、食品包裝袋等,在學校喝完的牛奶杯子、包裝盒子、飲料瓶子要分類丟入垃圾箱內。
2、不隨地吐痰,不隨意踐踏草坪,小草也有生命,也是自然界的一員,更是校園風景線,請同學們在游戲時足下留情,繞道而行。
3、不將食物帶進教室,自覺清理教室衛生,做到隨丟隨撿,隨臟隨掃。
4、清除白色垃圾,盡量不將或少將白色污染物如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帶進學校。
5、禁止從教室窗口、走廊向下亂拋紙屑及垃圾。
6、禁止在墻壁、桌椅、樹木、竹子上亂寫亂涂亂刻亂畫。
7、節約能源,從我做起。用水一定要及時關閉水龍頭,明亮時一定要及時關閉電燈,投影、一體機、電腦、電扇等用電設備不用時一定要及時關閉,杜絕浪費現象。
8、愛護公共設施,不破壞學校的公共財產,包括洗手間里的'一切設施。
9、愛護校園環境,勇于勸阻損壞校園環境的行為。
同學們,學校更加美麗的明天正在向我們招手,所以我們應當保護好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起創造學校更璀璨的明天!
六年級保護環境建議書 篇3
局長伯伯:
您好!
我是實驗小學的一名學生。近幾年,家鄉的變化大了。
馬路非常寬廣,每戶人家也都有著大房子,過著豪華的日子。
但是一塵不變的還要數家鄉的環境了。
人們隨地吐痰,不講究衛生。特別是正在騎車的`人,不愿意停下車,走到垃圾桶邊吐痰,而是隨便一吐。
在此,我建議您能在路旁多設垃圾桶,要既環保又實用的垃圾桶。
還有,在花園里,經常有人踩踏花草,破壞樹木。雖然在旁邊常設有‘小草也有生命’等字樣,但市民還是隨意踩踏。
為此,我希望局長伯伯能派幾位工作人員,輪流看守,不要隨意踐踏。
另外。我還發現許多工廠排放的廢氣都不進行處理,而是讓它隨著空氣流動。有的時候,工廠排放的廢氣在天上形成一條又粗又長的巨龍。要知道,這種物體是有毒的,人類吸多了,會對身體不好。所以,我懇請環保局能請科學家發明一種把廢氣轉換為對人類有益物體的機器。
當然,我更希望大家不要為了一己私利,而做破壞地球的事情。要知道,如果我們不加節制的破壞,必將加快地球的毀滅。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珍惜地球母親賜予我們的一切,使我們的家園永遠陽光燦爛
【六年級保護環境建議書】相關文章:
六年級保護環境建議書02-15
六年級保護環境建議書07-31
小學六年級保護環境建議書10-08
六年級保護環境建議書優秀09-25
六年級保護環境建議書(優)09-05
六年級保護環境建議書(熱)06-24
六年級上冊保護環境建議書12-21
保護環境建議書07-30
保護環境建議書[精選]07-09
[經典]保護環境建議書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