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改實驗階段工作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改實驗階段工作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自20xx年秋季20xx級新生入校伊始,我校全體師生都已投入到課改實驗工作中。所有參研教師均已先后參加了全市新課改實驗教學骨干教師培訓,均具大專及以上學歷,符合上崗要求。
課改工作在我校實施兩年多,在各級領導和主管部門的關心和指導下,前期工作開展得扎實有效,特別是老師們在課改中學習--成長,初步轉變了教學觀念,對課改感到陌生、甚至排斥的心理基本消除了;老師們對課改的態度從觀望到關注,從被動到主動,從接受到選擇,已經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審視的階段,這稱得上是一個可喜的變化,但同時也給我們學校在課改實驗的發展階段工作如何進一步推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正是我們在今年的課改工作中重點探索的問題。
一、健全制度,人本管理。為確保課改工作能規范運作、良性循環,我校先后制定了四大類,計十項相關制度。這些制度保障了前期課改工作的順利實施。但畢竟是初次進行課改研究,所以這些規章制度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我們本著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求實負責的態度,認真聽取了老師們的意見,對制度進行了完善。如:我校《教師課改工作考評方案》于20xx年春出臺,經過一年的使用后,老師們感到量化不夠細致,操作性不強,我們接受了老師的建議,對量化方案進行了細化,修訂方案在上學期使用后,得到了老師們較高的評價。此外,我們根據上學年對學校教研組活動情況的總結,大膽改革了《教研組活動方案》,打破了教研組長從安排到組織一人承包的舊格局,讓每位老師參與計劃的制定,并承擔一次教研活動的組織工作。新方案一經推出,大大提高了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主動性,從上學期的實施情況來看,成效喜人。
二、重抓培訓,提升品位。課程改革提出,教師要成為一個終生學習者,學校應建設成學習型組織;而也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促使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才能提高學校的辦學品位。因此,我們在課改實施過程中,重點抓好校本培訓,力求在學校“營造學習的氛圍,建立學習的機制”;讓教師“養成學習的習慣,形成學習的風氣”。其中,我們重點突出了以下幾種培訓:
1、崗前培訓,即以年級為單位,對各年級即將進行課改實驗的教師分批開展的為期一周的集中培訓,學習后進行理論及實踐考試,考試合格者方可上崗。
2、常規校本培訓,即每周一次的全校性集中培訓。
3、學科帶頭人教師培訓,即間周對部分校級骨干教師展開的培訓。
4、新上崗教師培訓,即不定時地對部分業務上還不夠熟練的教師展開的培訓。
在這些培訓中,我們力求做到四個結合:
1、理論與教學實際相結合。經過幾輪通識性培訓后,老師們對課改的基本理念都能基本掌握,但在實踐中卻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畢竟,要想讓理論與和實踐較好統一,需要一個過程,這當中離不開指導。因此,我們在今年提出了“1+1”的常規培訓方案,即按一次骨干教師示范可加一次專題講座的方式來進行培訓。專題講座緊扣示范課上或平時老師們在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加以分析、指導,把原本枯燥難捱的理論學習時間成功轉化為老師解疑答惑的互動時間。如:馬明花老師上了一堂歷史活動課,蘭正勇老師就做了關于《如何上好活動課》的講座;十月份教研室對我校開學工作督導檢查時提出了由老師評講試卷的教法不當后,馬長水老師就作了《如何評講試卷》的講座。這些培訓針對性、實效性強,切實提高了培訓的質量。
2、崗前與崗中培訓相結合。“學習是一場持續的革命”,只有連續的學習才會更有助于教師的提高。我校不僅大膽創新,在全區范圍內首先開展了上崗前的短期培訓,還建立了上崗后按期培訓的長效機制,把老師們置于一個持續穩定的“培訓場”中,有效地保障了培訓的時間。
3、部分與整體培訓相結合。在培訓中,我們有層次、分梯度,培訓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除了展開的全員培訓外,重點突出了新上崗教師與學科帶頭人的培訓。對新上崗教師,我們扶一把,助其成長為合格教師;對學科帶頭人,我們推一把,促其發展為骨干教師。因為我們深知,打造出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力軍的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根基,也是培訓的重要目的。
4、“他培”與“培他”相結合。這是我們在積極開發校本培訓資源過程中,摸索出的新舉措。一方面,部分骨干教師有機會參加更多的高一級培訓,渴望與老師們共享信息;另一方面,普通老師缺乏培訓機會,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導。我們根據這種現狀,建立了“專家骨干教師普通老師”的三級培訓模式,將這兩種教師的實際情況與需求進行了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現有的培訓資源,并形成了以骨干教師為核心的培訓辦法,兩年多來,我們初步培養了一批校本培訓的“本土人才”,為我校校本培訓機制的長效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多元評價,凸顯個性。眾所周知,評價體系的改革是制約課改能否持續開展的瓶頸,在新的評價體系還未正式出臺以前,我們不等不靠,組織全體教師對新的評價思想、觀念進行了學習,并在實踐操作上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呈現出以下兩大亮點:
1、評價內容多樣化。即用多元智能理論來評價學生,教師力求從多角度來評價學生,如:書寫、古詩文背誦、課本劇表演、手抄報、電腦報、社會調查等。除了不放松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還重視起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情感的評價。做到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讓學生能自信快樂地度過學校生活。
2、評價方式多樣化。
(1)口頭評價。如:運用“你的口齒真伶俐。”“你讀得真好!你是怎么讀的,能說說嗎?”“你善于動腦筋”等肯定性語言。
(2)作業評價。如:使用“你真棒”“學習很踏實”“書寫有進步”等激勵性評語。
(3)檔案袋評價。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記錄成長的足跡。由學生自行設計封面,內裝素質報告冊、優秀作業、試卷、美術作品、各項獲獎證書復印件等。
(4)階段性評價。每月學月考試結束后,對學生的成績、表現進行評價,對進步明顯的學生用張貼紅榜的方式進行表揚。
(5)終結性評價。學期末老師在每個學生的素質報告手冊中填上激勵性評語,學校向學習優良生、行為規范生等同學的家長寄去喜報。
強調激勵、關注過程的評價,讓學生感到自己成長中的點滴進步都被老師發現并給予表揚,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通過這一年來的努力,我校的課改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教師隊伍素質穩步提升,校級骨干教師4人升格為區級骨干,兩位青年教師被選入學科帶頭人的隊伍;課題研究深入開展,體育組課題已申報立項,展開研究,理化生組課題進入準備結題階段,語文組課題《語文“自讀-積累-質疑”式閱讀教學研究與實驗》獲市二等獎,教學成績再上一臺階,20xx級畢業生升學考試綜合評比獲全市三等獎;課堂教學更加優化,在日常教學中,老師們基本都能運用課改理念來安排和組織教學;在區、市級各科優質課競賽中,我校派出的教師均能取得優異成績。其中,在10月26日結束的全區首屆教學管理人員競教活動中,我校趙清玲、楊叢軍兩位副校長包攬了一等獎,受到同行稱贊。
在工作中,我們解決了實驗過程初期出現的部分問題,但在新的發展階段中,我們又面臨了許多新的課題,希望與各位同行商討:
1、如何將新的課改理念與傳統教學中優秀的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在繼承這些好的教學方法的同時,能根據課改理念進行創新,使課改理念落實為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2、如何將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與雙基教學有效統一,讓學生在思維活躍,表現欲強的同時夯實基礎,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性。
3、如何將開放程度高的新教材與起點較低地區學生水平合理銜接,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適應新教材,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
4、如何在現有的教育環境中鼓勵教師主動提升專業精神、專業人格、專業才能,走專業化發展的道路,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總之,教育是兒童的教育,課程是兒童的課程,教育應向學生生活世界回歸,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把學生培養成幸福的人。認準教育目的,升華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水平,是我們學校和每一位教師努力奮斗的方向。在今后的課改工作中,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實事求是的研究并盡力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繼續推動課改實驗工作向縱深發展。
【課改實驗階段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課改工作總結02-02
學校課改工作總結10-21
高中課改工作總結05-21
學校課改工作總結05-29
數學課改工作總結03-15
課改工作總結13篇02-26
課改工作總結15篇05-20
課改工作總結 14篇05-22
課改工作總結14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