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田節水項目工作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那么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田節水項目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為加快我區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推廣步伐,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促進高效農業和現代農業發展,保證我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甘州區20xx年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推廣工作,根據省節水與土壤肥料站下達的任務計劃,早布置、早動員、早落實,農技中心在元月份就將各鄉鎮任務分解表下發,并將《甘州區20xx年灌區農田節水技術推廣工作實施方案》,與<甘州區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推廣面積分解表>,經農牧局報區政府,靠實行政領導小組、技術指導小組人員及責任,把該項工作列入鄉鎮責任目標考核中,區政府與各鄉鎮政府、中心與各鄉鎮農技站層層簽定目標管理責任書,為全面完成項目任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xx年全區計劃完成高效農田節水推廣面積29.2萬畝,其中,以制種玉米、設施蔬菜為主的膜下滴灌技術0.6萬畝,以制種玉米、加工番茄、瓜菜等作物為主的壟膜溝灌技術26.5萬畝,以大田小麥等作物為主的壟作溝灌技術2.1萬畝。涉及17個鄉鎮,2 個農林場,5.69萬農戶。通過示范區建設,實現膜下滴灌技術畝節水200m3,畝增收150元;半膜壟作溝灌技術畝節水80-100 m3,畝增收60元;壟作溝灌技術畝增產30kg,增幅5%以上,畝節水50 m3。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供組織保障
開展高效農田節水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也是黑河分水后的現實需求。為此,區上成立由主管農業的副區長任組長,農牧局局長任副組長,農技中心、相關單位、有關鄉(鎮)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灌區農田高效節水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負責高效農田節水任務落實,督促檢查工作的進展情況,負責籌措落實節水所需要的資金和制定相關政策,制定年度實施方案,協調解決工作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問題;同時,成立由農牧局局長任組長,農技中心主任任副組長,鄉(鎮)農技站長、技術骨干、農技中心蹲點技術干部為成員的灌區農田高效節水示范區建設技術服務小組,負責制定、落實節水技術方案和技術措施,組織技術人員搞好指導和技術培訓,設計、安排和實施試驗示范。并將推廣任務列入區政府對鄉鎮的年度目標考核責任書中,把農田節水推廣工作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指標,量化任務,細化目標,層層考評,利用經濟和行政兩個手段,形成區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戶、技術干部包質量,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充分調動鄉鎮和農戶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管水用水模式,為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夯實基礎。
(二)狠抓技術培訓,提高節水意識
為使培訓取得實效,利用電視網絡、現場觀摩、以會代訓等形式,有步驟、有計劃地對示范區群眾進行多層次培訓,并采取技術員講與專家講、集中講與現場講相結合的方式,狠抓技術培訓。一是冬閑集中培訓講。利用科普之冬(春)、四送一訓、科技下鄉、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等方式,集中組織村社干部、科技示范戶、種植大戶,開展了以農田高效節水技術、測土配方施肥等為內容的專場培訓,全區舉辦培訓153多場次,人數達8000多人次。二是春種現場講。在二、三月份,小麥、玉米種植前,組織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示范,現場講解,特別針對各制種村進行逐村培訓。先后培訓100多場(次),參加12000余人次。三是邀請專家講。特邀省市區專家對重點鄉鎮的村社干部及示范戶就壟膜溝灌、壟作溝灌節水技術模式等為使培訓取得實效,利用電視網絡、現場觀摩、以會代訓等形式,有步驟、有計劃地對示范區群眾進行多層次培訓,并采取技術員講與專家講、集中講與現場講相結合的方式,狠抓技術培訓。一是冬閑集中培訓講。利用科普之冬(春)、四送一訓、科技下鄉、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等方式,集中組織村社干部、科技示范戶、種植大戶,開展了以農田高效節水技術、測土配方施肥等為內容的專場培訓,全區舉辦培訓153多場次,人數達8000多人次。二是春種現場講。在二、三月份,小麥、玉米種植前,組織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示范,現場講解,特別針對各制種村進行逐村培訓。先后培訓100多場(次),參加12000余人次。三是邀請專家講。特邀省市區專家對重點鄉鎮的村社干部及示范戶就壟膜溝灌、壟作溝灌節水技術模式等進行了專場培訓和現場指導,培訓技術干部52次。四是電視專題講。利用甘州電視臺《金色甘州》專欄,開展高效農田節水電視講座,僅去冬今春,共舉辦電視講座2次,并進行為期1個月的電視滾動播放,每天三次,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印發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栽培規程15000份,發放技術手冊8874份,明白紙26630份,有效提高了廣大群眾節水意識,促進了節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完善技術規程,創新節水技術
我區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結合土壤、耕作習慣等因素,新引進壟膜溝灌、壟作溝灌、全膜雙壟溝機械設備10臺(套),在不同土壤類型、不同種植方式及不同地域進行對
比試驗,嘗試在大田玉米種植區開展了機械起壟覆膜開溝技術及半膜平鋪起壟開溝技術的示范,突破了大田玉米行距(70cm) 較制種玉米行距(30cm)寬的起壟難關,在對現有機械進行改造升級的基礎上,自行研制了與之配套使用的機械設備。在上秦鎮連片示范大田玉米起壟覆膜溝灌技術及半膜平鋪壟膜溝灌1791畝,取得了極大成功,至此,高效農田節水技術已基本覆蓋了我區全部的種植作物及種植模式,其成熟的技術,配套的機械、成功的推廣方式,為該項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建立節水示范點,廣泛開展試驗示范
在深入宣傳節水知識,大力實施科技入戶工程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各類科技專業戶,改變耕作模式、開展樣板示范,以點帶面,全面推廣農田節水技術,在安陽鄉、花寨鄉、上秦鎮、堿灘鎮、明永鄉、沙井鎮建立示范點,開展以高效節水型優質春小麥、啤酒大麥,制種玉米、大田玉米、馬鈴薯等主要農作物不同節水種植方式試驗研究,從多層次、多角度、多品種進行試驗示范。在示范點種植全膜壟上種植、半膜壟上種植、全膜溝內種植、半膜溝內種植、全膜平作、半膜平作等處理試驗,廣泛研究適宜我區的農田節水技術模式。為建立節水型社會提供科技支撐。并在各鄉鎮都建立連片示范點1-2個,集中示范優勢,擴大示范規模,加快推廣進度。
(五)開展試驗研究,探索節水新途徑
在農田節水技術推廣實施過程中,我們充分利用節水、測土配方施肥及糧油高產創建等項目的人力和物力資源,組建高素質的技術服務隊伍,發揮示范點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廣、科研、教學等單位相互合作,聯合進行技術攻關,開展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施肥技術、配套品種、種植模式、農機具配套等方面的試驗研究,探索、總結、創新高效節水生產技術體系和技術規程,指導農民科學灌水、規范種植,構建節水高效農業技術體系,完善灌區農業節水技術路線,形成灌區節水高效農業發展模式。 (六)制作了標示明顯內容豐富的標示牌
為了明確示范目的,了解示范內容,擴大示范影響,推廣示范成果,在核心示范區上秦鎮李家灣村、付家寨村、沙井鎮南灣村、明永鄉沿河村、堿灘鎮草湖村各制作了一個以標明項目名稱,基本情況,示范目標,技術要點,技術負責人,工作負任人,實施單位等內容的高2.5m,寬4m彩噴標牌。以試驗目的,試驗處理等內容的高0.4m,寬0.6m標示牌4個,以試驗處理為內容高0.2m,寬0.3m標示牌18個。
(七)進行了充分的物資準備
訂購示范區所需地膜10多噸,多功能中耕機217臺、開溝犁280多套,玉米起壟覆膜機7臺,麥類壟作播種機2臺。發放作業費7.6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
(一)農田節水長效機制尚未建立
目前普遍重視水利工程節水,對農藝節水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指導高效農田節水發展的宏觀規劃。在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推廣中,農業、水利、農機、扶貧、農業綜合開發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存在脫節現象,支持高效農田節水的長效機制還未建立。 (二)高效農田節水投入少
目前,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推廣的投入主要通過有限的地方財政投入和推廣部門的推廣經費,補貼面小且投入總量少,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推廣新的高效農田節水技術任務艱巨。
(三)高效節水技術往往都需要相應的設備配套、工程配套,對農戶而言增加了節水成本,使其接受還有難度
目前,節水對于我區來講,日趨緊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積極推進耕作制度和灌溉制度改革,發展現代節水農業,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突出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實行工程節水、農藝節水、管理節水相結合,突出田間農藝節水技術創新和普及,注重農機農藝配套,構建節水高效農業技術體系,努力把我區灌區建成全國節水型農業和現代高效農業的示范區。
【農田節水項目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農田保護工作總結04-22
節水工作總結05-19
節水工作總結05-22
農田出租合同03-05
節水工作總結20篇10-31
節水型單位工作總結04-09
農田合同范本02-19
農田租賃合同04-10
最新社區節水工作總結11-05
學校節水教育工作總結范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