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七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三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計劃了。計劃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通過教育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抽象的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強化基本計算能力和歸納的能力。培養其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同時提高知識應用的能力,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較大的提升。
二、班情分析
經過七年級一期的數學教學,發現班上的學生數學基礎較差,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尤其是后進生的數學成績普遍偏。相當一部分學生解題作答比較粗心,不能很好的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但通過上學期的學習,不少學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數學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對于所學的知識能較好地應用到解題和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學內容
本期教科書中的所有章節: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與應用。本章重點: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實際應用。本章難點:列一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組:本章主要學習二元一次議程(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與應用。本章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及實際應用。本章難點: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本章主要內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及簡單應用。本章重點: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與簡單應用。本章難點:不等式基本性質的理解與應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第九章:多邊形:本章主要學習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角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等內容。本章重點:三角形有關線段、角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性質與應用。本章難點:正確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及角平分線的性質并能作圖,及三角形內角和的證明與多邊形內角和的探究。第十章:軸對稱:第十一章:體驗不確定現象。
四、奮斗目標
通過本期教學,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數學素質,能自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扎實的數學基本功,為今后繼續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一批數學尖子,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及格人數較少。形成良好學風,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展。
五、教學措施
1、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鉆研教材,精選習題,精心備課,做好教案,上好新課。同時仔細批改作業,作好輔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作認真總結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和原因。
2、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制作教學道具,設置教學情境,結合日常生活,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引導學生主動加入課堂學習和討論,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究與規律的總結。
3、營造民主、和諧、平等、自主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發現的快樂。從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4、精心設計探究主題,引導學生學會發散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實現一題多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5、開展分層教學模式,成立互助學習小組,以優帶良,以優促后。同時狠抓中等生,輔導后進生,實現共同進步。
六、教學進度
。裕
七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學內容分析
這節課是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基本平面圖形第五節內容。這是新教材改版之后出現的一節內容,是幾何部分初步知識,包括了多邊形和圓的兩部分內容,本部分內容較少、較簡單。而探索多邊形對角線的總條數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采用觀察、歸納、推理、驗證的過程,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對現實圖形的探索活動中去。多邊形部分主要是對之前所學過知識的一個歸納總結,而圓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是為九年級的后續學習做鋪墊。
(二)學情分析
認知基礎:本節課是一節平面圖形識別課,由于學生在小學已認識了許多平面圖形,本節課難度不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簡單的已知事實出發,先讓學生學會簡單的推理.
活動經驗基礎: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積累了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他們將會進一步積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在活動中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情感與態度,具備了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多邊形、正多邊形、圓、扇形;能根據扇形和圓的關系求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豐富的活動中發展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能力。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多邊形扇形。
難點:探索分割平面圖形的一些規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圖形,養成把數學應用于生活實際問題的習慣。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類比、合作交流法
學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走進情景,啟動思維
內容: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圖片,請同學們觀察,你發現了哪些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漂亮的圖片開頭,馬上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動腦的欲望,激發學生的思維,也充分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自主學習、獲取新知
內容:
1、先獨立閱讀課本122頁內容,然后小組交流.
(1)說說哪些圖形是多邊形.
(2)試著說說多邊形的定義,及對角線的概念.
(3)指出圖4-22多邊形的'邊、角、對角線。
2、先獨立閱讀課本123-124頁內容,然后小組交流.
(1)試著畫一個圓.
(2)試著說說圓的定義,圓心、半徑、圓心角、圓弧的概念.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學的方式來學習本節課的知識,既能夠開發學生動腦的能力,又能很好的完成知識記憶的目標,使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感受知識的產生過程,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當堂檢測:
內容:
1、從十邊形的某個頂點出發,連出的對角線的條數是多少?
2、過某個多邊形一個頂點的所有對角線,將這個多邊形分成5個三角形,這個多邊形是幾邊形?
3、若點P在多邊形的一條邊上(不是頂點),再將點P與n邊形各頂點連接起來,可將多邊形分割成多少個三角形?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練習題,分了不同的層次,這樣會盡量照顧到所有的學生,是學習吃力的學生也能參與到學習中來,體現自己的價值,同時又讓優等生在知識方面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和鞏固。
七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自然數、分數的產生和發展的實際背景。
2.通過身邊的例子體驗自然數與分數的意義和在計數、測量、標號和排序等方面的應用。
能力目標:會運用自然數、分數(小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從實際中體驗由于需要而
再次將數進行擴充的必要性。
情感目標:1.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以面對面互動的形式,完成合作交流,培養良好的與人合作的精神,感受集體的力量,體驗成功的喜悅。
2.從具體的例子使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自然數和分數的意義及運用自然數、分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用自然數、分數(小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小學里,我們學習了自然數和分數,這節課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部分的內容:從自然數到分數。
二、新課過程
用多媒體展示杭州灣大橋效果圖,并顯示以下報道: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于20xx年6月8日奠基,這座設計日通車量為8萬輛,全長36千米的6車道公路斜拉橋,是中國大陸的第一座跨海大橋,計劃在5年后建成通車。
師問:你在這段報道中看到了哪些數它們都屬于哪一類數
學生很快解決這兩個問題之后,由上面這幾個數,師生共同得出自然數的幾個應用:
、艑儆谟嫈等8萬輛、5年后、6車道 ⑵表示測量結果如全長36千米 ⑶表示標號和排序如20xx年6月8日、第一座等顯示以下練習讓學生口答
下列語句中用到的數,哪些屬于計數哪些表示測量結果哪些屬于標號和排序
(1)20xx年全國共有高等學校20xx所。 (標號和排序 計數)
(2)小明哥哥乘1425次列車從北京到天津,然后乘15路公交車到了小明家。(標號和排序 標號和排序)
(3)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中國銀行大廈高368米,地上70層,至1993年為止是世界上第5高樓。 (測量結果,計數,標號和排序,標號和排序)
做完練習之后師:隨著生活和生產的需要,自然數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了。如
(1)小華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過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塊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18)
(2)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單位,應怎樣表示(1.68米)
由于分配和測量等實際需要而產生了分數(如第(1)題)和小數(如第(2)題),它們是表示量的兩種不同方式,分數小數之間可以互相轉化。分數可以化為小數,因為分數可以看作兩個整數相除 如35 =3÷5=0.6,13 =0.333…反過來小學里學過的小數都可以化為分數,如0.31=31100
三、典例分析
利用自然數、分數的運算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例1 (多媒體展示)詳見書本合作學習第1題
師:請同學們分小組進行討論,幫助小惠合理地安排時間,在列算式之前,首先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從溫州出發到21:40在杭州上火車,這一段時間包括哪幾部分時間 (2)市內的交通和檢票進站要花30到40分鐘,這兩個數據在計算時用哪個數據(3)最遲的含義是什么
由一學生回答,而后給出解題思路 用自然數列: 400÷100=4(時)
21時40分—4時—40分=17時 用分數列: 400÷100=4(時)2123 時—4時—23時=17時
由上題可以看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通過自然數和分數的運算得到解決。 例2 (多媒體展示)詳見書本合作學習第2題
師:請同學們思考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涉及哪幾個量他們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生:有銷售總額度,發行成本,社會福利資金,中獎者獎金
他們之間的關系:銷售總額度=發行成本+社會福利資金+中獎者獎金發行成本=15% × 銷售總額度
(1)中獎者獎金總額:4000-15%×4000-1400=20xx(萬元)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活動,而后由一學生回答給出解題思路
思路1:在社會福利資金提高10%,發行成本保持不變,中獎者獎金總額減少6%的情形下: 銷售總額度為:600+1400×(1+10%)+20xx×(1-6%)=4020≠4000 所以方案不可行。 思路2:在銷售總額度不變的條件下,為使社會福利資金提高10%,發行成本保持不變 這時中獎者獎金總額變為:4000-1400×(1+10%)-600=1860(萬元)
原來的獎金總額是20xx萬元,減少了(20xx-1860)÷20xx=7%≠6% 所以方案不可行。
思路3:銷售總額度=發行成本+社會福利資金+中獎者獎金 在這個式子中,由于銷售總額與發行成本保持不變,當提高的社會福利資金等于減少的中獎者獎金額時,這種方案可行,否則不可行。所以問題(2)可以用如下算式求解:20xx×6%=120(萬元) 1400×10%=140(萬元)因為120≠140,所以方案不可行。
也可以用20xx×6%-1400×10%=120-140 算式中被減數小于減數,能否用已學過的自然數和分數來表示結果看來數還需作進一步的擴展,這就是我們下節課要講的內容,在很多實際生活中,還存在著許多自然數、分數還不能滿足人們生活和生產實際的需要的例子,請舉個例子(氣溫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表示,飛機上升5米與下降5米的表示等)
課內練習見書本1和2 (注第2題首先讓學生了解一米有多長,再估計)
四、探究學習
1 .由于商場在搞活動,一件衣服的價格先上漲了10%,后又下降了10%,則此時這件衣服的價格比原價是貴了還是便宜了
五、小結
可采用先讓學生談談本節課所學,然后教師補充的形式。本節課主要講了自然數、分數的意義及會用自然數、分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六、布置作業
作業本
【七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七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04-29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06-14
(通用)七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12-04
數學教學的工作計劃09-23
(集合)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02-07
七年級數學學期教學工作計劃12-23
七年級下數學教學工作計劃4篇02-09
七年級數學教學工作計劃(15篇)02-10
數學七年級學期工作計劃05-22
七年級下冊工作計劃數學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