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鎮衛生院護理工作計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鄉鎮衛生院護理工作計劃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工作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鄉鎮衛生院護理工作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鄉鎮衛生院護理工作計劃1
1.1農村地區衛生資源缺乏
為了保證自身生存,鄉鎮衛生院不得不實行以醫療創收為主,造成農村三級網絡功能被嚴重弱化,衛生服務的指導工作和衛生工作的根本目標相偏離,運行機制和管理方法不合理。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區縣級醫療機構對三級網絡的破壞直接影響到了鎮、鄉、村衛生機構的信息采集工作。區縣、鎮鄉、村三級醫療機構相互制約、環環相扣、一旦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其他環節也會相應的遇到問題。
1.2各級醫院競爭激烈
在相互依存的同時,區縣、鎮鄉、村各醫院之間存在經濟上的競爭。由于鄉鎮衛生院人員緊缺的現狀,各級衛生院各自為政,爭搶病人,上級醫院疏于對鄉鎮衛生院進行指導,最終造成鄉鎮衛生院在夾縫中求生存。公共衛生管理工作秩序混亂,各級衛生問題不能盡早發現解決。
1.3政府在鄉鎮衛生工作中職能發揮不到位
監督工作沒有做好,對鄉鎮衛生院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不僅僅是衛生資源投入不足,監督手段落后、缺乏有效管理、專項資金被挪用等現象也在鄉鎮衛生管理工作中頻頻出現。因此,如何構建和諧的鄉鎮衛生院管理監督體系成為政府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鄉鎮衛生院應該集臨床醫療、疾病預防、婦幼保健、慢病康復、健康教育等多專業、多功能于一體,充分滿足農村居民的醫療需求。雖然近幾年來,我國衛生費用總量在增加,然而農村居民健康狀況卻沒有得到明顯改善。所以,明確鄉鎮衛生院功能定位和管理范疇,對發揮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的.功能有重要意義。
2我國農村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管理功能定位
公共衛生管理職能是鄉鎮衛生院的重要職能之一,要使鄉鎮衛生院充分發揮其職能,就必須落實科學及安全的公共衛生管理機制。政府部門對農村衛生投入不足直接導致了鄉鎮衛生院發展滯后,但因為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很多鄉鎮衛生院出現了就診率極低,床位空置率高等問題[1]。存在資源不足與資源閑置兩方面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使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更多的效用。在使農村鄉鎮衛生院功定位明確的基礎上,科學有效的管理,能夠促進其功能正常發揮,將會有利于農村三級衛生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最大程度的提高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和農村居民衛生服務質量。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管理的內容涉及計劃、基本衛生信息統計、監督管理,衛生服務指導與管理四大方面。
2.1計劃工作職責
就是根據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具體要求,根據當地的情況做好工作部署并落實和組織實施,它包括公共衛生計劃和年度工作計劃。應該由區縣級政府組織,鄉鎮衛生院實施具體的工作,相互配合落實各鄉村的工作。
2.2基本衛生的統計職責
統計的范圍包括人口學信息、疾病信息、婦幼保健信息、計劃免疫信息[2]。對于這些基本衛生信息的統計收集整理有利于及時、全面的反映鄉鎮衛生院狀況,尤其是在對流行疾病的監測、預防、控制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3監督管理職能
有效的監督管理是維護醫療衛生事業秩序,維護患者權益的重要方法。政府是監督管理的執行者,只有各級政府明確監管職能、依法行政,才能使醫療市場運行井然有序,它包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監督管理和對相關衛生工作的管理。
2.4衛生服務指導職能與管理職責
主要是鄉鎮中心衛生院通過技術上的指導提高各鄉鎮衛生院醫生,各村衛生室從業人員的能力,并根據具體情況優化人員配置和規范從業人員的行為[3]。一般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管理的職能主要是在中心衛生院的指導下工作,并配合中心衛生院的工作,其工作對象主要是針對村衛生室進行業務上的指導、相應人員的管理及培訓以及收集相關衛生信息并及時反饋。
3討論
鄉鎮衛生院護理工作計劃2
一、統一認識,增強整合的主動性
整合鄉鎮(街道)衛生與計生服務機構,由于涉及部門利益調整,為增強對整合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他們注意從三個方面引導大家對整合重要意義的認識:
(一)實施整合有利于提升服務質量,讓廣大群眾滿意
該區26個鄉鎮(街道)計生站共有14名專業技術人員(職業醫師1人、助理醫師13人),其中10個鄉鎮(街道)計生站沒有1名專業技術人員。由于專業技術人員數量少、層次不高,且分布不均衡,鄉鎮(街道)計生站無法正常履行職能,開展計生業務咨詢、技術指導、隨訪和計劃生育有關的臨床醫療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只能提供計劃生育政策宣傳、咨詢和簡單的避孕藥具發放相關服務。整合鄉鎮(街道)計生站和衛生院,由具備執業資格的專業人員來履行計生技術服務職責,提供技術指導、咨詢、隨訪和有關臨床醫療服務,推進依法執業、依法服務,有利于加強質量管理控制,全面提升鄉鎮(街道)計劃生育服務質量。
(二)實施整合有利于盤活人力資源,實現人盡其才
該區鄉鎮(街道)計生站在編人員共11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只有14人,非專業人員99人。非專業人員由于沒有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不具備職業資格,只能從事最基礎的藥具發放等工作,無法從事其他計生技術工作,也沒有機會充分發揮個人其他特長和尋求其他發展潛力。整合鄉鎮(街道)計生站和衛生院,將計生站非專業技術人員調整到鄉鎮(街道)其他事業單位,既理順了人事管理關系,也為他們更好的發揮自身作用和展示自身才能提供了新的平臺;同時,將專業技術人員留在計生站,與衛生院的專業技術人員一起,充實和加強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力量,從而有利于盤活現有的人力資源,做到人盡其才,為推動鄉鎮(街道)計生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三)實施整合有利于盤活閑置資產,實現物盡其用
為優化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區人口計生委和各鄉鎮(街道)黨委、政府對計生站進行了大量投入,專門配置了業務用房、醫療設備和交通工具。但由于大部分鄉鎮(街道)計生站缺乏專業技術人員,致使配備的專業設備無法使用,形同虛設,難以實現利用設備提高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水平的初衷。同時該區20xx年鄉鎮(街道)行政區劃建制調整后,原有二個或三個鄉鎮整合成一個鄉鎮的`,實際上只有一個鄉鎮(街道)計生站的房屋投入使用,被整合鄉鎮(街道)計生站的房屋和設備也形成閑置浪費。整合鄉鎮(街道)計生站和衛生院,將閑置的房屋和專業設備利用起來,盤活現有閑置資產,做到物盡其用,為推動鄉鎮(街道)計生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更好的物質基礎。
二、積極穩妥,增強整合的有效性
按現行體制,該區的鄉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直接隸屬于區衛生局,屬于“條條管理”,而鄉鎮(街道)計生站雖然接受區人口計生委的工作指導,但卻是鄉鎮(街道)所屬事業單位,也就是屬于“塊塊管理”。怎么才能積極穩妥、科學合理地對兩類單位實施整合呢?他們采取了“三個三”的工作思路:
(一)在實行“三個整合”中力求精簡效能
一是整合機構。對各鄉鎮(街道)計生站與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機構整合,在鄉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掛計生站牌子,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工作機制和管理體制。
二是整合職能。賦予整合后的鄉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履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職責,包括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咨詢以及計劃生育有關的臨床醫療服務(避孕節育、生殖健康、優生服務和家庭保健等)。
三是整合人員。在機構和職能整合的基礎上,明確整合后的鄉鎮(街道)計生站按不低于現計生站人員數量的標準(特大鄉鎮(街道)不少于7人,較大鄉鎮(街道)不少于5人,一般鄉鎮(街道)不少于3人),配備專職計生服務工作人員。具體配置方式是在整合后的衛生院(計生站)中,優先挑選從事醫務工作的技術骨干,以確保計生技術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尤其是服務水平和質量的提升。
(二)在探索“三個制度”中爭取齊抓共管
首先,建立完善鄉鎮(街道)計生服務工作管理體制。明確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鄉鎮(街道)黨委、政府,區衛生局、區人口計生委要各盡其職、互相配合、共同負責的管理體制。各鄉鎮(街道)黨委、政府和區衛生局、區人口計生委要履行各自的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主動配合,積極協作,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做好鄉鎮(街道)計劃生育服務工作。同時還規定,鄉鎮(街道)衛生院(計生站)分管計生工作負責人的任免,由區衛生局與區人口計生委共同研究決定,并征求所在鄉鎮(街道)黨委、政府意見;專職計生工作人員的調整,必須征得區人口計生委同意。
其次,建立完善了鄉鎮(街道)計劃生育服務的工作機制。明確鄉鎮(街道)衛生院(計生站)在區衛生局的統一領導下,具體負責實施計劃生育技術指導服務工作;區人口計生委負責計生業務工作的指導和監督,鄉鎮(街道)黨委、政府負責計生業務工作的協調和督促。此外,鄉鎮(街道)黨委、政府還要擔負起本轄區計生工作的領導責任,切實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協調各有關方面共同做好計生服務工作,確保計生服務工作不斷得以加強。
第三,建立完善鄉鎮(街道)計劃生育服務的工作考核體制,也就是鄉鎮(街道)衛生院(計生站)有關計生工作的業務專項考核,由區人口計生委和區衛生局負責,考核時需征求所在鄉鎮(街道)黨委、政府的意見。區人口計生委要加強業務指導,嚴格進行檢查考核,確保各項計生服務職責落到實處。
(三)在加強“三個保障”中提升服務水平
探索完善農村衛生計生服務保障體制機制,其最終目的是改善和提升基層的公共衛生尤其是計生技術服務和質量和水平。為最大限度實現這一工作目標,該區從三個方面給予加強保障。
加強和保障領導力量。鄉鎮(街道)衛生院計生站整合后,專門為其增設一名領導職數,用于配備專職負責計生服務工作和領導。全區共增配了26名。
加強和保障專技人員。在衛生院和計生站整合之前,該區鄉鎮(街道)計生站非專業技術人員占總人數的88%,其計生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可想而知。為改變這種狀況,在整合中,他們對這些非專技人員妥善安置調整到所在鄉鎮(街道)其它事業單位。對新明確的119名計生服務專職人員,要求須是具有從業經歷和資格的專技人員,從而為提升技術服務水平和質量夯實了基礎。
加強和保障業務培訓。一方面規定從事計生服務人員每年至少要參加1次以上專業技術培訓;另一方面盡力提供參加培訓所需的經費和時間等。
通過兩年來的探索與實踐,大家普通感到:鄉鎮衛生與計生服務工作的機構精簡了、職責細化了、人員精干了、管理加強了、體制順暢了,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也明顯提升了。僅以20xx年為例,該區基層衛生院(計生站)為農村群眾提供計生服務25.2萬人次,共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群覆蓋率達106.8%。
三、抓住關鍵,增強整合的可行性
由于整合鄉鎮(街道)衛生與計生服務機構牽扯面廣、涉及矛盾多,如果不能抓住關鍵,把握主要矛盾,就可能事與愿違,達不到預期目的,甚至影響正常工作的推進。通過兩年來的探索實踐,該區的啟示是:
啟示一:整合運行必須以方便群眾、提升服務質量為目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一項改革,只有讓廣大群眾從中得到實惠,才能得到他們的支持和擁護,也證明工作才做到了點子上。涪陵區整合鄉鎮衛生與計生服務機構,為什么基層群眾歡迎和支持,關鍵是他們享受到了整合后的優質服務。
啟示二:整合運行必須以精簡效能、降低成本為目標。精簡效能既是機構設置、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是否取得實效的一個客觀尺度。該區對兩個機構的整合運行,不僅減少了機構個數、人員編制,而且還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整合工作才能得到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才能得到老百姓擁護,才能得以不斷推進和深化。
鄉鎮衛生院護理工作計劃3
一、成立機構,擬定方案
1.各鄉(鎮)要在5月中旬前成立相應的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委員會,學習貫徹相關文件。同時,要在5月底前擬定各自工作方案上報市初保辦,并及時組織實施。
2.5~6月,市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委員會召集全市農村初保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并深入各鄉(鎮)督查、監測和評估初保工作。
3.7月,市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委員會組織人員對各鄉(鎮)初保工作進行考核驗收;8月,結合《*市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實施規劃20*~2010年》進行自查自評并上報*市驗收。
二、工作要求
1.各鄉(鎮)要把初保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目標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劃。
2.各鄉(鎮)要保證預防保健、公共衛生、愛國衛生等相關工作經費及時到位。
3.各鄉(鎮)要根據實際制訂20*~2010年初保實施規劃和年度計劃并上報市初保辦。
4.各鄉(鎮)政府要將初保工作納入對村(居)委會及衛生所的綜合目標考核中,定期進行檢查。
三、工作指標
1.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建設
(1)各鄉(鎮)要成立以分管衛生工作的領導為組長,相關部門人員為成員的“鄉村一體化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對轄區衛生所全面實施鄉村一體化管理(具體工作要求參照安衛初〔20*〕2號文件執行)。
(2)鄉(鎮)衛生院要對所轄村級衛生所進行管理、指導和培訓,每年不少于4次,要有培訓內容、記錄和工作簡報。同時,有社區的鄉(鎮)應將社區納入“六位一體”工作,制定衛生服務工作計劃并及時進行總結。
(3)建立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鄉村醫生培訓制度。鄉村醫生要實施3年一次公開招聘制,與衛生院簽訂衛生所工作合同。新上任的鄉村醫生必須在衛生院臨床實踐不少于半年。
2.醫療衛生管理規范工作
(1)鄉(鎮)衛生院要建立門診日志、門診病歷、住院病歷,成立衛生院醫護質量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每周對本院醫護技術操作、病歷處方使用管理、隔離消毒進行抽檢;每月對衛生所醫護技術操作、處方、門診登記、隔離消毒進行抽檢,確保鄉村兩級醫療衛生管理的規范性。
(2)加強法定報告傳染病管理工作。市疾控中心要盡快出臺安寧市法定報告傳染病管理方案,要有管理、報告和疫源地處理等相關制度,門診要有病人登記薄、傳染病登記冊、傳染病報告卡、傳染病疫情月報表。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發生時要有疫情記錄和處理記錄。
3.疾病預防保健服務
(1)對高血壓、腫瘤、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進行登記、監測、行為干預等系統管理的慢性病人應占轄區內已確診慢性病病人的30%。
(2)把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蓋率納入實施結核病控制策略五要素達到95%。計劃免疫的卡介苗、脊灰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麻疹疫苗符合免疫程序要求的接種率達95%。乙肝疫苗接種率達85%。
4.艾滋病防治工作
(1)大眾預防艾滋病、性病知識知曉率達95%。
(2)市、鄉、村三級衛生機構,計劃生育服務機構中的衛生技術人員,婦女干部參加預防艾滋病、性病專業知識培訓率達100%。
5.衛生監督工作
(1)市、鄉、村食品衛生合格率達95%。
(2)市、鄉、村公共場所衛生合格率達85%。
(3)市、鄉、村職業衛生合格率達70%。
6.婦幼保健
(1)年內妊娠至產后28天內有檢查、產前檢查次數不低于5次,消毒接生和產后訪視全程保健服務的產婦人數與年內當地活產數的比例不低于85%。
(2)年內在鄉(鎮)衛生院及鄉(鎮)以上各級醫療保健機構分娩的人數與當地年內活產數之比不低于60%。
(3)7歲以下兒童中當年實際接受1次及以上兒童保健服務的人數與當地7歲以下兒童數之比不低于65%(7歲以下兒童按衛生部4:2:1兒童定期體檢或生長監測或每年6~8月份大體檢即為兒童保健報務)。
7.環境衛生
(1)符合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自來水的農村居民占當地農村人口數的80%。
(2)市、鄉鎮政府駐地公共場所、街道、機關、學校衛生廁所占該地公共廁所總數的40%。(公共衛生廁所是指:廁所有墻、有頂、廁坑及貯糞池無滲漏,廁內清潔,無蠅蛆,貯糞池密閉有蓋,糞便定期清除并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廁所)。
(3)居民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40%(居民戶衛生廁所是指:廁所有墻、有頂、廁坑及貯糞池無滲漏,廁內清潔,無蠅蛆,貯糞池密閉有蓋,糞便定期清除并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廁所)。
8.農村中醫藥工作
(1)鄉(鎮)衛生院提供中醫藥服務占全市鄉鎮衛生院的85%,村衛生室提供中醫藥服務占鄉級衛生所的70%。
(2)衛生院、衛生所中醫藥處方占院、所處方總數的30%,確定為開展中醫藥服務。
(3)中醫藥處方包括湯劑、院內制劑、中成藥、中醫非藥物療法處方。
9.健康教育工作
(1)市級各職能部門要設立健康教育科,有人員、計劃、記錄和宣傳資料。
(2)各鄉(鎮)要設立健康教育人員,有宣傳計劃、記錄和宣傳資料;村委會要有健康教育宣傳資料、宣傳標語、宣傳專欄。
(3)根據《云南省農村居民健康教育讀本》進行宣傳,基本衛生知識知曉率占被調查人數(居民、小學生)的65%。
(4)開設健康教育課的中、小學校占當地中、小學校總數的90%。
(5)已形成某教育相關行為的'人數占被調查人數(居民、小學生)的60%。
10.醫療保障工作
(1)多種形式的農民健康保障制度覆蓋率達85%(指參加合作醫療、計劃免疫保償、婦幼保健保償制、家庭保健合同、貧困家庭醫療救助等各種形式的醫療保障制度)。
(2)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口占鄉(鎮)農業總人口的95%。
(3)市、鄉兩級財政對實際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人均投入不低于省級標準。
(4)農村五保戶和未解決溫飽的貧困家庭醫療救助人數占農村五保戶和未解決溫飽的貧困家庭人數的50%。
11.居民健康水平
(1)嬰兒死亡率是指年內未滿1歲嬰兒死亡人數與當地活產數之比,應以*年為基數下降1/5(*~20*年4年對比)。
【鄉鎮衛生院護理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鄉鎮衛生院工作計劃02-28
鄉鎮衛生院護理工作總結范文11-11
鄉鎮衛生院免疫規劃工作計劃03-08
鄉鎮衛生院婦幼保健工作計劃10-25
鄉鎮醫院護理工作計劃11-22
有關鄉鎮衛生院個人工作計劃202311-05
鄉鎮衛生院工作計劃模板匯編5篇03-30
鄉鎮衛生院工作總結05-04
鄉鎮衛生院工作總結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