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管理工作計劃四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該為接下來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什么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管理工作計劃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管理工作計劃 篇1
一、工作思路
系主任承擔著推動學院所屬各專業教育教學目標實現的管理任務。在任職期內,應當把打造專家隊伍;建設品牌專業;培育團隊精神;規范教育教學
活動,實現人才培養以及實現產學研相結合;為“三農”服務等目標的實現為己任。
在實現上述目標中,通過實施相應的管理措施,特別是在嚴格執行成規制度基礎上,不斷開展制度創新和組織管理創新,并通過研究管理、制訂制
度、建立良好的工作環境,將學院美好前景、目標與教職工的工作目標有機結合,發揮每個人的長處,挖掘教師的智慧潛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
極性,在團隊合作和成功中促進組織發展和職業發展。
二、任期目標
1.進一步搞好專業建設和現有專業改造。為達到示范校評估要求創造基本條件。
2.打造品牌專業。特別是在市場營銷重點專業建設基礎上。力爭將新建的經濟管理(農村經濟管理方向工作計劃專業開發好。
3.按照新農村建設的.方向,進一步開發好新的專業,為郊區經濟發展及時提供用得上的管理經營人才。
4.建設好專家隊伍,做好“三農”服務工作。
管理工作計劃 篇2
20xx年,長江社區管理處將根據工委管委的部署要求,以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十二五”規劃要求,進一步轉變作風、狠抓落實,確保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第一,科學謀劃,精心組織,抓緊啟動中心區建設
在形象打造上,將中心區打造成與周邊產業融合生長的具有膠東民俗特色的都市文化生態新城。在功能完善上,通過規劃建設,打造一個包含行政辦公、文化旅游、商貿服務、居住等功能完備的中心。在文化傳承上,結合基地周邊民居,帶動周邊旅游服務、商業開發的全面發展。在招商引資上,以招大商為目標,通過策劃包裝、宣傳營銷等方式,吸引有實力、有外資背景的大開發商參與中心區的開發建設。在開發管理上,堅持政府、市場與社會多方互動的原則,圍繞城市運行和發展進行決策引導、規范協調、服務經營。
第二,明確目標,齊抓共管,同步推進各項常規性工作
(一)重大項目建設和征地拆遷工作。積極推進重點工程建設,確保項目引得來、落得下、建得快,繼續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年內突破,保證項目順利推進。加大村莊搬遷推進力度,積極推進海防林及墳墓搬遷工作,打造優美環境,提升開發價值,為下一步的整體開發打好基礎。
(二)新農村建設。重點加強和改善民生。一是開展“美化家園”和“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全面改善居住環境。二是進一步拓展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按程序成立業主大會,確保年內轄區所有安置小區全部實現規范化管理。三是創新思路,準確定位,積極尋求村集體和村民增收渠道,把發展壯大三產服務業作為發展總方向,不斷完善服務體系,擴展服務功能,快速提升市場水平。
(三)基層組織建設。黨員干部是推進建設發展的骨干力量,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障,要通過教育引導、制度管理,夯實基層工作基礎,打造一支堅強有力的干部隊伍,滿足開發建設的需要。一是加強街道和農村兩級班子建設,以事業凝聚人心,以工作統一步調,以干事檢驗干部,增強班子工作合力,切實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創新力和執行力,形成一個堅強有力和諧共進的領導集體。二是加強三支隊伍的教育管理,特別是農村支部書記隊伍的管理,堅持從疑難險重任務和一線當中發現和培養干部,提高他們駕馭復雜局面、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利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引導黨員干部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力,為群眾服好務,樹立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三是加強機關效能建設,以“抓效能、強服務、促和諧”為主題,明確工作重點,加大管理力度,注重創新實踐,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轉變工作作風,營造機關行政新風,打造高效政府。四是嚴格落實黨建和農村規范化管理工作,堅持以制度促管理,加大日常抽查和考核督導力度,提高農村規范化管理水平。
(四)綜治維穩工作。一是下大力氣抓好信訪穩定工作。加大不穩定隱患排查力度,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工業促進群眾合理訴求及時得到妥善解決,努力把問題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之中。二是嚴格落實領導包案責任制。每個不穩定因素都明確包案領導、責任人及完成時限,做到案結事了。同時,加大對重點管理人員的監控力度,確保不出走、不登記,不發生丟丑事件。三是加大技防設施投入。對部分村安裝技防監控設施,充實完善農村看門望鎖隊、治安巡邏隊,形成立體化防控,為轄區群眾營造一個平安和諧的`居住環境。四是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整合各部門的力量對轄區流動人口實行拉網式排查,確保各種檔案資料詳實完整,并順利完成出租房屋稅費征收任務。
(五)各項社會事業。加大失地農民就業培訓力度,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崗位,大力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引導有就業愿望的群眾到企業實現穩定就業;繼續抓好小額擔保貸款工作,為失地農民創業解決資金問題。抓好新農合、新農保征繳工作,做到應保盡保。加強民政優撫工作,深化結對幫扶機制,在加大物質幫扶的同時,多為困難群眾送政策、送知識、送信息、送崗位,從根本上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加強計劃生育服務網絡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各類服務場所和設備,加強計劃生育的監督和配套服務工作,完善各種管理機制,確保不發生計劃外生育。加大安全生產管理力度,抓好轄區企業、農村的安全生產、防火防災工作,年內不出現大的安全責任事故。
(六)精神文明建設。一是加強文化建設,爭取資金對部分村的“文化大院”和“農家書屋”進行改造升級,更好的滿足群眾的文化生活需要。二是按照上級要求深入開展“星級文明家庭”評選活動,樹立和諧的村風、民風,打造文明長江、禮儀之鄉。三是挖掘歷史,創新形式,使傳統節日更具新意,提升轄區群眾的文化品位和層次。
管理工作計劃 篇3
20xx年上半年,完成學校食堂經營情況的摸底調查;20xx年底前,全市學校食堂全部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全部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食堂和70%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食堂自主經營;到20xx年年底,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食堂均自主經營,清除個人承包經營。
(二)強化學校飲用水的管理。凡能納入城鎮自來水管網的學校食堂必須在20xx年底前改用自來水;使用自備水源供水的學校,必須安裝持續消毒設備或裝置,并經衛生疾控部門檢測合格后,方可作為供水水源。督促學校建立和落實供水設施和水井定期清洗消毒制度,所需檢測費用列入當地財政預算,確保飲用水安全。
20xx年6月底前完成全面排查任務;20xx年10月底前全面開展回訪,檢查驗收學校整改情況;20xx年底,健全相關制度,形成長效機制。
(三)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的內部管理。以落實學校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制為重點,明確校長是學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將食品安全作為學校考核的重要的指標,在加快學校食品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力求在制度上不遺漏洞、不留盲區。要落實內部管理措施,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餐飲安全管理員,認真分析學校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認真排查安全隱患,對發現的問題要建立臺賬、落實整改,并跟蹤檢查;要加強安全保衛工作,嚴格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入食堂加工操作間和原料存放間,加固食堂門窗,防范投毒事件。
20xx年6月底前,重點是建立健全學校內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校長是學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對各學校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落實情況進行自查;20xx年底前,全市學校食堂全部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餐飲安全管理員;20xx年底,建立比較完善的學校內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四)建立監督部門聯合執法檢查制度。教育和食藥監管部門要建立聯合執法制度,每年定期對學校食堂進行專項檢查,鞏固整治成果,防止反彈。
從20xx年6月底前,建立聯合執法機制;20xx年7月開始試行,對全市學校食品安全監管情況進行檢查;20xx年底全面建立比較完善的學校食品安全聯合監管體系。
(五)完善學校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建立健全學校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教育培訓機制。一是編制學校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和操作手冊。二是建立學校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制度。要建立覆蓋所有學校、報告責任主體(人)明確、相關部門協調的食品安全事故報告網絡,力求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害。三是積極開展應急演練和培訓工作。切實做到“心中有數、程序熟練、處置得當”。四是認真開展學校食品安全事故應急知識的宣傳教育。加大學校食品安全應急知識的宣傳普及力度,編印常識手冊,提高學生的應急自救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20xx年年底前,全面建立和完善學校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和事故報告制度,制定預案操作手冊;20xx年上半年,因地制宜開展演練活動,加強應急培訓和應急知識教育;20xx年底,全面建立比較完善的學校食品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六)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教育。以食品安全宣傳教育進校園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飲食服務食品安全教育活動,使學校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步入制度化和規范化軌道。教育局要組織學校統籌計劃、因地制宜開展“五個一”活動:每學期舉辦一次食品安全知識講座;每學期安排一節食品安全教育課;每學期出一期食品安全黑板報;每個學生有一本食品安全科普讀物;學校食堂設立一塊食品安全溫馨提示牌。
從20xx年下半年開始,分步實施,統一落實以上工作要求,把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貫徹落實到每年的學校食品安全工作計劃當中。
(七)開展學校食堂食品抽驗。將學校食堂餐飲食品安全列入年度抽檢計劃,在校食堂配置餐飲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設備,并正常開展自檢篩查工作。
20xx年底完成對學校食堂抽檢100%覆蓋任務。全部城區和60%農村的供餐人數300人以上的學校食堂食品原料及成品的自檢篩查體系建設;20xx年全部完成供餐人數300人以上的學校食堂食品原料及成品的自檢篩查體系建設。同時鼓勵有條件的`供餐人數300以下的學校食堂建立食品原料及成品的自檢篩查體系。
(八)穩步推進學校食堂“明廚亮灶”改造工程。通過實施“明廚亮灶”改造工程,將學校食堂食品加工制作的關鍵部位和重要環節通過透明玻璃窗、顯示屏等方式展示給廣大師生,實現陽光操作、透明化管理,自覺接受廣大師生監督。
20xx年年底前,全部城區和60%農村的供餐人數300人以上的學校食堂完成“明廚亮灶”改造工程(其中城區供餐人數300人以上的學校食堂應在20xx年年底前全部完成);20xx年底,全市供餐人數300人以上的學校食堂全部完成“明廚亮灶”改造工程,鼓勵有條件的供餐人數300人以下的學校食堂完成“明廚亮灶”改造工程。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實行地方政府負總責,教育部門和學校全面負責學校食品安全工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監督指導,校長是第一責任人,主管校長和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員是直接責任人。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建立和完善學校食品安全保障的聯防聯控機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積極爭取將學校食品安全基礎建設列入教育系統經費預算,切實改善學校食品安全基礎設施。
(二)健全完善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把學校食品安全納入校長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實行“一票否決”。健全完善學校食品安全獎懲制度,表彰先進,對失職瀆職導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以及瞞報、遲報和漏報食品安全事故的,學校和相關行政部門負責人要按規定追究領導責任。
(三)強化督查指導。市食藥監局要加強對學校食品安全工作實施情況進行督查、檢查、指導和協調,積極提供信息溝通、交流平臺,及時通報相關工作進展情況,總結先進經驗和好的做法。
(四)創建示范工程。各縣(市)區要在城區和農村積極開展達標合規學校食堂創建工程,使各類學校食堂學有榜樣,學有標準,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全市學校食堂餐飲食品安全水平整體提升。
管理工作計劃 篇4
自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開展以來,XX區城鄉建筑工地規范管理專項指揮部根據全區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統一要求,本著城鄉齊抓共管,多措并舉,標本兼顧抓整治的原則,深入開展了建筑施工現場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同時對今年以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進行了認真的梳理,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1、截止20xx年6月1日,共出動890余人次,對轄區所有建筑工地進行了56次大檢查,共檢查建筑工地140余個,建筑面積155萬平方米,檢查發現問題684余個,共責成施工企業清理施工現場垃圾1257噸;規范施工現場材料堆放379噸;更換、架設施工現場安全網35850平方米;治理施工現場污染80處;治理拋灑建筑垃圾車輛40次,并對問題突出的35個項目進行了專項督查。全區建筑施工現場的環境有了明顯改觀。
2、強化措施,對全區各在建工地的施工現場環境、農民工生活環境、施工現場噪聲和揚塵污染進行專項整治,實現了“現場圍擋美觀規范、材料堆放整齊有序、運輸車輛清潔衛生、安全管理措施到位、施工噪聲得到有效控制、垃圾渣土清運及時、污水排放符合要求、施工現場周邊衛生狀況良好、工地整治氛圍濃厚”的目標要求。
3、對所轄范圍內的企業和在建工程項目進行安全大檢查,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安全隱患,責令各參建單位進行整改,進一步強化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管力度,促進全區建筑行業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好轉。重點抓好施工坍塌、高空墜落、物體打擊和塔吊、物料提升機、腳手架倒塌事故的防范工作。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和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工作。
4、加強日常對施工現場環境衛生的監管,把施工現場環境衛生檢查納入日常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在對施工現場進行各類大檢查時,把施工現場環境衛生整治內容融入其中,整治、管理、質量安全監督執法三者緊密結合起來,形成齊抓共管、上下連動的工作機制。
二、存在的困難和不足
全區各級管理部門和廣大建設單位、工程監理、施工企業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關于全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統一要求,本著城鄉齊抓共管,多措并舉,標本兼治的原則,深入開展了建筑施工現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通過各參建單位的共同努力,建筑施工現場環境明顯改善,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現在四個“不到位”和一個“不平衡”:
一是認識不到位。仍有少數建設(開發)單位、施工企業對安全文明施工的認識不足,對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重視程度不高,只顧片面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忽視對安全文明施工的投入,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
二是投入不到位。部分建設單位及施工企業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費未能及時足額地撥付和使用,尤其是建筑工地生活設施建設標準比較低、配套比較差。
三是管理不到位。工程項目各方主體的'力量沒有得到很好的整合,責任不明確,措施不得力,施工單位自身努力不夠,建設單位配合不夠,監理單位責任不夠,管理部門監管也不夠,合力效應未能真正凸顯出來。
四是配套設施不到位。生活區臨時設施標準化建設規范化程度較低,衛生防護落實不夠,環境條件較差,管理措施未細化,帶泥上路、噪音擾民的現象還時有發生。
五是發展不平衡。城鄉結合部背街小巷、鄉鎮建筑工地與中心城區主要街道重點路段上的建設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差距較大。
上述情況的存在直接影響了我區建筑施工工地環境治理工作的效果,問題不容忽視,思想不容懈怠,需要我們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提升工作標準,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形成長效治理機制,扎實推進建筑工地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目標:
20xx年9月底前,全區建城區新開工工程90%以上實現標準化管理;
20xx年12月底前,全區建城區新開工工程100%以上實現標準化管理。
(二)堅持以人為本,改善施工條件。嚴格按照《建筑施工現場環境及衛生標準》及《XX市建筑工地環境綜合治理標準》,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建筑工地作業人員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入手,采取措施,加大投入,配齊相關設備設施,切實維護和保障作業人員的基本權益,實行人性化管理,切實關愛廣大務工人員。同時,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促進我區建筑行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三)落實責任主體,多方齊抓共管。按照“誰建設、誰負責;誰施工、誰負責;誰監理、誰負責”的原則,要求建設、施工、監理單位進一步明確各方的主體責任,即:建設單位是施工現場的環境整治責任單位,按規定支付相關費用,切實加強項目建設過程中環境衛生監督管理;施工單位應按照施工現場環境與衛生管理規定,對所承擔項目直接負責環境整治工作的落實;監理單位承擔文明施工、安全管理的監理責任。同時,要求各方主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努力營造管理部門、建設單位、施工企業、監理公司四位一體,齊抓共管的管理格局。要求各參建單位和管理部門要以抓好施工現場管理為落腳點和出發點,切實抓好各項管理制度、規定在施工現場的貫徹落實。
(四)加大監管力度,抓好制度落實。要求各級、各部門進一步明確責任,加大力度,強化管理,繼續堅持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長效管理機制。全區所有新開工的建設項目都要按標化工地標準進行控制。城區所有工地必須落實專人清掃保潔,配備沖洗設施,運輸車輛必須覆蓋,嚴格控制施工揚塵、帶泥上路、噪音擾民等行為,對未達到要求的建設項目要及時下達整改通知書,責令限期整改;限期整改后仍不達標的要停工進行整改,并根據相關規定給予處罰。
(五)做好每周巡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責令各項目在規定期限內進行整改,并對整改情況進行復查。對存在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解決,實現全區建筑施工現場 “清潔化、優美化、秩序化、制度化”的目標。
【管理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班級管理的工作計劃03-12
樓層管理的工作計劃05-29
應急管理的工作計劃05-22
管理部工作計劃02-13
資產管理部工作計劃02-02
班級管理中班工作計劃03-15
綜合管理部工作計劃05-17
工作計劃管理辦法04-09
管理部年工作計劃10-10
消防管理安全工作計劃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