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利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水利工程地質實習報告【實用】
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利工程地質實習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利工程地質實習報告1
前言
實習時間:20xx年10月20日
實習地點:河北省武安市
實習目的:地質認識實習,主要實地了解巖性及其結構構造、沿途出現的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巖溶地質,沉積構造等。
實習任務:了解巖性及其結構構造。
小組成員:于偉東、黃越、張賽、崔志國、孫建富、孫文舉。
工作方法:實地考察
實習路線:水電學院——古武當山——天乳山——水電學院
工作成果:僅用一天就完成了天乳山的實地考察。
實習區概況
1. 地理位置
邯鄲位于河北省最南端,西靠太行上,東依華北大平原,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界地帶,距首都北京440公里,距省會石家莊170公里。
薄厚的歷史底蘊、豐富的文化內涵、復雜的地貌類型、構成了邯鄲獨特多樣的線代輝煌文化。
主要實習地點位于武安市西部活水、四里巖水庫、口上水庫、 區內交通發達,有邯長鐵路通過,向東至邯鄲市與京廣線接軌。
公路交織成網,四通八達,遍及全區。
2. 地形地貌
區域位于太行山東南段,西連太行山地,東接華北平原,為太行山與華北平原過渡帶。
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為陡峻的斷塊山地,山巒起伏,向東逐漸過渡為丘陵、平原。
總的地勢是西北、西部高。
東南、東部低。
最高點位西北部馬虎寨山,標高1500.20m,最低點位東部邯鄲市峰礦區黑龍洞一帶,標高119~122m。
地層
古武當山主要巖性
在古武當山附近可見元古代震旦系的石英砂巖及下伏巖層的片麻巖。
該區局部構造變動復雜,可觀察到巖漿侵入體,褶皺和斷裂構造的交匯發育。
在混合巖化作用下形成的混合巖。
在巖漿活動過程中,形成礦物晶體特別粗大而且晶體形完好的巖石,叫偉晶巖。
巖石
京娘胡附近巖石
主要是紅色的石英砂巖,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穩定, 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
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
絕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
京娘湖這一帶的巖石基本上都是沉積巖,層次明顯,擁有各種層理結構,十分典型。
能夠看到的巖石:閃長玢巖、矽卡巖、閃長巖、片麻巖、正長巖、頁巖、泥巖
1.閃長玢巖是中性淺成巖,其礦物成分與深成巖閃長巖相同。
主要礦物為中性斜長石和普通角閃石。
具明顯斑狀結構,其斑晶多為斜長石和普通角閃石,偶見黑云母。
巖石整體顏色多為灰及灰綠色,塊狀構造。
常呈巖脈產狀,或為閃長巖體邊部產出。
2.閃長巖為中性深成巖的代表巖石,也是花崗石石材中主要巖石類型之一。
其化學成分介于酸性、基性巖之間。
3.片麻巖(變質巖)一般具片麻狀構造,中粗粒鱗片粒狀變晶結構。
主要由長石、石英和各種暗色礦物(云母、角閃石、輝石等)組成。
根據巖石的物質成分可分為富鋁片麻巖、斜長片麻巖、堿長(二長)片麻巖和鈣質片麻巖等。
還可依所含礦物種類進一步分為角閃石斜長片麻巖、石榴子石斜長片麻巖、黑云母斜長片麻巖等。
其原巖類型比較復雜,可以是正常沉積巖(粘土巖、粉砂巖等),也可以是火山巖、火山碎屑巖或各種侵入巖。
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可由區域變質作用或接觸變質作用形成。
4.頁巖是由粘土脫水膠結而成,大部分有明顯的薄層理,能沿層理分成薄片,這種特征也稱作頁理,風化后多成碎片狀或泥土狀。
成分復雜,除粘土礦物(如高嶺石、蒙脫石、水云母、拜來石等)外,還含有許多碎屑礦物(如石英、長石、云母等)和自生礦物(如鐵、鋁、錳的氧化物與氫氧化物等)。
具頁狀或薄片狀層理。
5.石英是一種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均十分穩定的礦產資源,晶體屬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礦物,即低溫石英(a-石英),是石英族礦物中分布最廣的一個礦物種。
廣義的石英還包括高溫石英(b-石英)。
石英塊又名硅石,主要是生產石英砂(又稱硅砂)的原料,也是石英耐火材料和燒制硅鐵的原料。
內動力地質作用 地質構造 京娘湖
層理是沉積巖在形成過程中,由于沉積環境的改變所引起的沉積物質的成分,顆粒大小、外形或顏色在垂直方向發生變化而顯示成層的現象。
層理是沉積巖中最重要的一種構造特征,是沉積巖區別于巖漿巖和變質巖的最主要標志。
水平層理:是由平直且與層面平行的一系列細層組成的層理。
它是在比較穩定的水動力條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帶、閉塞海灣、海和湖的深水帶),從懸浮或溶液中緩慢沉積而成的。
單斜層理:是由一系列與層面斜交的細層組成的層理。
細層的層理向同一方向傾斜并大致平行。
它與上下層面斜交,上下層面互相平行。
它是由單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見于河床或濱海三角洲沉積中。
交錯層理:是由多組不同方向的斜層理互相交錯重疊而成的,是由水流的運動方向頻繁發生變化所造成的,多見于河流沉積層中。
層面構造:指巖層層面上由于水流、風、生物活動等留下的痕跡,如波痕、龜裂、雨痕、流痕等。
活水村到蓮花洞
斷層:顧名思義,斷裂是指巖層被斷錯或發生裂開。
據其發育的程度和兩側的巖層相對位錯的情況把斷裂分為三類。
一類叫劈理,是微細的斷裂變動,還沒有明顯破壞巖石的連續性。
最常見的劈理是在褶曲的核部發育的軸面劈理,常呈扇形(以褶皺軸面為對稱軸)。
第二類稱
節理,是巖層發生了裂開但兩盤巖石沒有發生明顯的相對位移的斷裂變動。
按其形成的力學性質,節理可分為張節理和剪切節理。
節理常成組出現,如“x”-形的共軛節理。
如果斷裂兩盤的巖石已發生了明顯的相對位移,則稱斷層,是最重要的一類斷裂。
這里我們觀察一個明顯的斷層破碎帶,很典型的斷層特征。
在其下方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牽引構造。
巖漿作用
巖漿活動主要以侵入為主,巖體集中分布在西部,北部和西北部。
巖體侵入方向為南北或北北。
巖性為閃長巖、角閃巖、正長巖、角閃灰長巖等。
侵入奧陶系巖層中形成接觸交代。
巖漿作用主要有兩種方式:
1.巖漿侵入活動→侵入巖。
巖漿巖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
侵入在地殼一定深度上的巖漿經緩慢冷卻而形成的巖石,稱為侵入巖。
2.火山活動或噴出活動→噴出巖(火山巖)
在巖漿從上地;虻貧ど钐幯刂欢ǖ耐ǖ郎仙降貧ば纬汕秩霂r或噴出到地表形成噴出巖的過程中,由于溫度、壓力等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巖漿的性質、化學成分、礦物成分也隨之不斷地變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巖漿巖是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如基性巖、中性巖、酸性巖,還有堿性巖、碳酸鹽巖等巖類,也充分說明了巖漿成分的復雜多樣性。
根據產狀,也就是根據巖石侵入到地下還是噴出到地表,巖漿巖又可以分為侵入巖和噴出巖。
侵入巖根據形成深度的不同,又細分為深成巖和淺成巖。
每個大類的侵入巖和噴出巖在化學成分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形成環境不同,它們的結構和構造有明顯的.差別。
深成巖位于地下深處,巖漿冷凝速度慢,巖石多為全晶質、礦物結晶顆粒也比較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淺成巖靠近地表,常具細粒結構和斑狀結構;而噴出巖由于冷凝速度快,礦物來不及結晶,常形成隱晶質和玻璃質的巖石。
外動力地質作用
在天乳山和古武當山主要是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作用。
通過自然界的風、水的風化使山體上的巖石發生了風化,產生小的碎石。
還有與空氣中水和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了新的物質。
內動力地質作用和外動力地質作用的辯證關系
內力的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陸與洋底、山脈與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態的基本格局,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外力通過風化、侵蝕作用不斷地對地表進行破壞,并把破壞了地物質從高處搬運到低處堆積起來,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起伏狀況趨向于平緩。
在地表形態的塑造過程中,內力和外力是同時起作用的,它們的作用結果也往往交織在一起。
結束語:
這次地質認識學習共經歷了將近一周時間,在這期間,指導老師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為我們指導,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特別是老師走山路比我們還要快,爬山也是走在最前面,讓我感受到了老師的勤勤懇懇、嚴謹的治學精神和誨人不倦的為師之道。
通過一天的野外實習和四天的室內地質資料整理,使自己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很好的結合起來,同時在實踐的指導下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升華。
在此之前,雖然在野外看到過許多的地質情況,但對其形成的原因及其說明的地質現象知之甚少,經過指導老師的實地講解和現場模擬等,我了解了很多以前我不知道的知識,并學會了用所學的基礎知識來一些簡單的地理現象的解釋,另外,在課堂授課中的一些疑問也在現場得到了很好的解釋,如:初步判斷三大類巖石,并觀察和了解一些礦物成分(石英、角閃、石云母等),了解了單一傾斜巖層的走向、傾向、傾角的概念;了解了斷層劃分的依據等等。
在實習過程中還了解到地質對水利工程及交通工程施工的影響,地質知識在找水利建筑選址中的應用,對斷層給水利建筑生產造成的影響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了解了在礦井開采過程中對煤層頂板巖性的判斷來確定煤層的層位是否正確,以及通過對斷層附近的巖層的彎曲方向來判斷正負斷層,并以此來判斷和尋找斷失的煤層的層位。
地質認識實習鍛煉了自己吃苦耐勞和動手動腦的能力,使我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堅強地做成每項任務。
作為一名水利工程專業的學生,通過這次地質認識實習,我更加深切的體會到學好水利工程地質的重要性,多參加野外實踐,將書本知識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掌握一身好本領,為煤炭事業的生產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水利工程地質實習報告2
一、實習目的
1、為了熟悉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的各種結構、構造特征,以及當地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巖溶地質作用等各種地質地貌,比如:片麻巖、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等巖石的熟悉,識別節理、斷層,層理、層面構造,河谷發育及形成等。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現的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巖溶地質作用、沉積巖構造等。
2、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態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布規律。
3、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認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征,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作出基本的解釋,并能正確地推算當地的地質演變歷史。
二、實習概況
我們的這次地質實習從2xxx年10月8號開始到10月21號結束。 10月8號到10月19號為準備期,包括老師在教室給我們介紹本次實習的地點,實
習目的以及實習時應該注意事項,例如注意安全,帶夠足夠食物和水,并概況性地介紹京娘湖地區和蓮花洞地區的地質情況,讓我們對本次實習之地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以便在實習中留心觀察;講解完畢后我們搜索實習地點地質資料及圖片以便更好完成實習。
10月20號為野外實習期,我們在古武當山地區和蓮花洞地區的天乳山中實習。10月21號為資料整理期,把自己記錄內容整理成為實習報告。
三、實習內容
(1)實習地區的地形地貌
本次實習區域位于太行山東麓南段,西連太行山地,東接華北平原,為太行山與華北平原過渡帶。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為陡峻的斷塊山地,山巒起伏,向東逐漸過渡為丘陵、平原。總的地勢是西北、西部高,東南、東部低。
1.古武當山
古武當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處,距邯鄲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歷史名山。山頂一唐代古碑上記載有“古武當山”字樣,經專家考證認定是久為國內道教界尋找的著名的北方武當山,其歷史早于國內其他武當山。
古武當山自然風光秀美,文物古跡眾多,山勢奇特,五峰相望,頂頂有廟,峰峰插天,桿被繁茂,滿山蔥郁。進入景區,您可先乘纜車直達山頂,上廟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廟建在山頂處,廟內供著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極宗師張三豐。北頂老爺頂,南頂奶奶頂,中間有一天橋連接。置身山頂,極目遠望,遍山水云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廟中坐,廟在云中行”。
2. 京娘湖
京娘湖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鄲約60公里,現為AAAA級風景區。因宋太祖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發生在這一帶,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稱口上水庫,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區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現憑借其中山川水色開辟成為旅游風景區和避暑勝地。
這里層巒疊嶂,川谷深幽,其風景各具特色。有的為人工造就,氣魄雄偉,巧奪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話故事和歷史故事相交融,賦情于景,使人觸景生情。據史料記載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此外,京娘湖水庫大壩,大壩橫阻于門道川與常社川入口處。為漿砌石重力壩,高81米,長185米,壩頂寬10.5米,水庫容量3200萬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橋。一壩雄踞,宛如銀壁,雄偉壯觀。還有京娘峽,原名三層門,后因此處所傳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改稱現名。這里峭壁高懸,若乘舟入谷,仰望藍天一線,俯視碧水一帶,大有“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
3. 天乳山
美麗的天乳山位于武安市活水白云川井峪和宅清溝村之間,距離武安25多公里,該山雄偉壯麗,鐘乳滿山,森林茂密, 天下奇景,這里的鐘乳大約在一億萬千萬年左右,形成了獨特的鐘乳奇觀,這些鐘乳石在人跡罕至的深山陡崖上,發現了大片裸露在外的鐘乳石,全國少有。它們漫山遍野,成群成堆,形狀各異,有的像佛,有的像人,有的似動物,有的似植物,天然形成,巧奪天工,從山腳至山頂分成三層,一層比一層精彩。
。2)京娘湖的實習
10月20號早上7點,在*****等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前往武安京娘湖進行實習。沿途觀察到京娘湖的巖性和節理裂隙,層理等地質結構 ,并注意到沿途山腳下有大量的坡積物。
1.京娘湖附近的主要巖性
系震旦長城群大紅峪組:為本次實習見到的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紫紅或粉紅色中厚層中粗粒石英砂巖及長石英砂巖,含鐵質及海綠石。層面清楚,交錯層里和波痕發育,與上覆寒武系地層為假整合接觸,平均厚度為18m。
2.節理裂隙
在京娘湖地區的道路兩邊垂直的峭壁上,可以看到由于巖石上部拉應力作用,產生的節理裂隙,裂隙有大有小,有些相互交錯。
節理裂隙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巖石的裂縫。 這是由于巖石受力而出現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理,在巖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理。
以節理與巖層的產狀要素的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理:
走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理:節理的走向大致與巖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巖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順層節理:節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
3.沉積巖層理構造及層面構造:
在道路兩邊隨處可見由沉積巖形成的層理結構,層理分明,大部分有一定的傾斜度。層理是沉積巖在形成過程中,由于沉積環境的改變所引起的沉積物質的成分,顆粒大小、形狀或顏色在垂直方向發生變化而顯示成層的現象。層理是沉積巖中最重要的一種構造特征,是沉積巖區別于巖漿巖和變質巖的最主要標志。
水平層理:是由平直且與層面平行的一系列細層組成的層理。它是在比較穩定的水動力條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帶、閉塞海灣、海和湖的深水帶),從懸浮或溶液中緩慢沉積而成的.。
單斜層理:是由一系列與層面斜交的細層組成的層理。細層的層理向同一方向傾斜并大致平行。它與上下層面斜交,上下層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單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見于河床或濱海三角洲沉積中。
交錯層理:是由多組不同方向的斜層理互相交錯重疊而成的,是由水流的運動方向頻繁發生變化所造成的,多見于河流沉積層中。
層面構造:指巖層層面上由于水流、風、生物活動等留下的痕跡,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4.河流地質作用
在去京娘湖的路上可見道路多數沿著河流方向而建,在路上隨處可見河床中的由于搬運作用形成的較為大小均勻的鵝卵石,不過有的已經干涸,有的斷斷續續有些娟娟溪流。
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河流沉積作用主要發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處,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積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積只占搬運物質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暫時性沉積,很容易被再次侵蝕和搬運。
、偾治g作用:河流的侵蝕作用包括機械侵蝕和化學侵蝕兩種。河流侵蝕一方面向下沖刷切割河床,稱為下蝕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動力以及挾帶的砂石對河床兩側
的谷坡進行破壞的作用稱為側向侵蝕,而河流化學侵蝕只是在可溶巖地區比較明顯,沒有機械侵蝕那么普遍。
、诎徇\作用:河水在流動過程中,搬運著河流自身侵蝕的和谷坡上崩塌、沖刷下來的物質。其中,大部分是機械碎屑物,少部分為溶解于水中的各種化合物。前者稱為機械搬運,后者稱為化學搬運。河流機械搬運量與河流的流量、流速有關,還與流域內自然地理——地質條件有關。
、鄢练e作用:當河床的坡度減小,或搬運物質增加,而引起流速變慢時,則使河流的搬運能力降低,河水挾帶的碎屑物便逐漸沉積下來,形成層狀的沖積物,稱為沉積作用。
(3)古武當山地區實習
我們實習的第一站來到古武當山地區,我們看到的巖層屬于震旦紀的阜平群,為邯鄲地區最古老地層,也是本次實習見到的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具有片麻狀構造或條帶狀構造,有鱗片粒狀變晶的變質巖片麻巖,它主要由長石、石英和各種暗色礦物(云母、角閃石、輝石等)組成。根據巖石的物質成分可分為富鋁片麻巖、斜長片麻巖、堿長(二長)片麻巖和鈣質片麻巖等。還可依所含礦物種類進一步分為角閃石斜長片麻巖、石榴子石斜長片麻巖、黑云母斜長片麻巖等。其原巖類型比較復雜,可以是正常沉積巖(粘土巖、粉砂巖等),也可以是火山巖、火山碎屑巖或各種侵入巖。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可由區域變質作用或接觸變質作用形成。
。4)天乳山實習
本次實習的第二站來到美麗的天乳山,在這里認識和了解這里的巖性和相關的地質構造,在爬山的過程中,在山下隨處可見大面積的石英狀砂巖和層理結構,等到山腰上的平臺上后出現了寒武紀饅頭組的紫紅色頁巖,崮山組的竹葉狀灰巖;沿途可以看到褶皺構造,路邊巖石的溶蝕溝槽等現象。等爬到牙口后我們下山休息時,在休息的地方的石塊砌的墻體上可以看到毛莊組的豹皮灰巖,等休息完畢后,下午1:30我們繼續向上爬,這時會看到大面積的張夏組的鮞粒灰巖,頁巖等巖石以及由于巖溶作用形成的小型溶洞和罕見的裸露在外的鐘乳石,甚至還可有水滴不斷從巖壁上滴落。
1.天乳山的主要巖性
震旦紀長城群中大紅峪組:為蓮花洞地區的天乳山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紫紅或粉紅色中厚層中粗粒石英砂巖及長石砂巖,含鐵質及海綠石。層面清楚,交錯層理。
寒武系下統饅頭組:上部泥巖;下部薄層泥質灰巖與微晶白云巖互層,含燧石結核; 毛莊組:主要為紫、暗紫色泥巖,頂部及中部夾有薄層鮞狀灰巖及中厚層狀含泥質白云巖。
寒武系中統徐莊組:上部泥巖夾鈣質粉砂巖,含砂碎屑灰巖;中下部含絹云母泥巖,夾海綠石石英砂巖、含砂泥灰巖。
寒武系中統張夏組:上中部厚、中厚層鮞狀灰巖,豆狀灰巖夾厚層灰巖;下部厚層花斑灰巖,底部薄板狀泥質條帶灰巖夾泥灰巖。
寒武系上統崮山組:下、中部薄板狀,中厚層灰巖夾泥巖,竹葉狀灰巖,泥質條帶灰巖和鮞狀灰巖;上部厚層泥質條帶灰巖;頂部中厚層灰巖夾泥巖。
2.看到的巖石
① 鮞狀灰巖,又稱鮞粒灰巖,是一種以鮞粒為主要組分的石灰巖,它是一種良好的儲油巖.它是兼具化學和機械成因的石灰巖,形成于碳酸鈣處于過飽和狀態的海、湖波浪活動地帶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動地帶。
其成因為波浪和潮汐的作用引起水介質的攪動,每攪動一次,生物碎屑、球粒、內碎屑、陸源碎屑等便處于懸浮狀態,同時促使二氧化碳從水體中逸出,過飽和的碳酸鈣(文石針)圍繞碎屑顆粒沉淀一圈包殼,這樣周而復始的攪動,便形成具有一圈圈同心紋包殼的鮞粒。當鮞粒達到一定大小,其質量超過波浪、水流攪動的能量,便堆積在海底,不再被攪動,并為亮晶方解石膠結,形成亮晶鮞;規r,若鮞粒被帶到低能環境,則形成泥晶鮞粒灰巖。
、 竹葉狀灰巖,石灰巖的一種,其特點為截面有礫石呈竹葉狀。在我國華北地臺上寒武統崮山組曾出現過大量的竹葉狀灰巖現象。
屬寒武系碳酸鹽類的沉積巖。它的形成是由碎石集散于海里,經海水長年沖擊、侵蝕,慢慢變成類似橄欖狀碎石塊,一般長0.3cm~10cm,后又經地殼運動、滄海變遷,漸漸被一種鈣質膠接、粘合、擠壓在一起。滄海變為陸地后,這些合成石塊在地殼的變化中露出地面,受雨水沖刷、風化等外力作用而變成今天的模樣。
其成因為在正常的淺水海洋中形成的薄層石灰巖,在其剛形成后不久,有的可能尚處于半固結狀態,被強烈的水動力破碎,搬運和磨蝕,并在搬運不太遠的地方,在水動力條件相對較弱的環境下堆積下來,再經成巖作用,從而形成竹葉狀灰巖。
、 紫紅色頁巖,一種含鐵元素的頁巖,是一種沉積巖,成分復雜,但都具有薄頁狀或薄片層狀的節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積經壓力和溫度形成的巖石,但其中混雜有石英、長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學物質。頁巖形成于靜水的環境中,泥沙經過長時間的沉積,所以經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帶,在海洋大陸架中也有頁巖的形成,頁巖中也經常包含有古代動植物的化石。有時也有動物的足跡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跡都可能在頁巖中保存下來。
④ 豹皮灰巖,是一種具黃色、褐紅色不規則斑紋的石灰巖,貌似豹皮,故名豹皮灰巖。通常基質部分為隱晶質方解石或微晶方解石,斑紋部分含有較多的白云石。它是石灰巖在成巖過程中發生白云石化而成的,白云石化作用常選擇石灰巖中滲透性較好含顆粒的條帶或斑塊進行。此種灰巖在中國寒武紀、奧陶紀地層中常見。一般認為豹皮灰巖是經韌性剪切作用的灰巖形成的鈣質糜棱巖。
3.天乳山的斷裂構造
在地質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巖石因所受應力強度超過自身強度而發生破裂,使巖層連續性遭到破壞的現象稱為斷裂;绢愋褪枪澙砗蛿鄬。
、 節理裂隙:
巖層發生了裂開但兩盤巖石沒有發生明顯的相對位移的斷裂變動。按其形成的力學性質,節理可分為張節理和剪切節理和劈理。節理常成組出現。在天乳的山頂上可見許多節理裂隙
、 斷層:
如果斷裂兩側的巖石已發生了明顯的相對位移,則稱斷層。
4.天乳山的褶皺構造:
在牙口向遠處看可見地層走勢傾向東南,呈現明顯的褶皺結構。
褶皺結構: 在地質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巖層在側向壓力作用下發生彎曲,但仍保持連續性和完整性,這種地質構造形態叫褶皺。褶皺中單個的彎曲也稱褶曲。褶皺的面向上彎曲﹐兩側相背傾斜﹐稱為背形﹔褶皺面向下彎曲﹐兩側相向傾斜﹐稱為向形。如組成褶皺的各巖層間的時代順序清楚﹐則較老巖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為背斜﹔較新巖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為向斜。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單個褶皺大者可延伸數十公里﹐小者可見於手標本或在顯微鏡下才能見到。
水利工程地質實習報告3
一、實習時間: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第9—10教學周
二、實習地點:
1、實體模型參觀——模型室
2、實際工程參觀——京娘湖(口上水庫)
三、實習目的及意義:
通過實習讓我們在大腦中建立起水利水電工程模型,對水工建筑物的外觀、規模、作用及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水利建設的程序:規劃、設計、施工、建設及管理和運用。
同時對水工建筑物和水電站的工作模式有一個直觀的感性認識,為以后的專業學習打下基礎。
四、實習報告內容
(1)預習內容:在這短短的'學習中我認為水工專業培養具有水利水電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水利、水電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所必需的數學、力學和建筑結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使學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設計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的基本訓練,具有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同時還應該具備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水利水電工程所必需的制圖、計算、實驗和測試等基本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的基本能力。
我們還必須熟悉國家有關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方針、政策與法規,了解國內外本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2)現場參觀總結:
水利樞紐的組成及其綜合效益:口上水庫建于1966至1969年,最大水面2500畝,庫容量3200萬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和供水為主,兼有發電、旅游等綜合效益的水利樞紐工程,水庫大壩為漿砌石結構,壩高74m,溢流面覆蓋30cm,材料是混凝土,閘門采用平臥式。
壩基為石英砂巖,硬度達10~12級。
口上水庫是由擋水建筑物大壩,啟閉室,泄水口,涵管和發電廠房組成。
其中啟閉室是仿古建筑造型。
車谷水庫是由擋水建筑物大壩,泄水口,涵管和發電廠房組成。
a防洪。
水庫可以調節其出庫的徑流量,因此水庫下游洪災的機率就會減小。
這個效益一般在南方發揮的作用大,因為南方的降水量大,雨量充溢,而北方卻降水量少,不易產生洪水。
故此,防洪的效益在北方不是十分明顯。
b灌溉。
與防洪相對,在干旱的季節或年份,可以適當調節水庫的蓄水量,滿足農業對水的需求。
水利工程地質實習報告4
前言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這門課程的實踐性較強,野外教學實習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若缺少或消弱這一環節,水利水電工程地質教學將是不完整的,其效果必會大打折扣。在實習中,學生可以真時的感受和了解斷層,背斜和巖溶等重要的地質現象,親自觀察和體驗各種巖石的分布和狀態,增加對水庫等工程建設中地質問題的具體認識,認識到地質考察的必要性,更深刻認識到學習工程地質的意義,因此,野外教學實習對我們這門課的學習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實習目的
1認識斷層、溶洞等地質現象。
2了解水庫及相關工程的地質要求。
3體會地質問題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二、實習時間
20xx年5月7—8號
三、實習地點
河北省曲陽縣王快水庫、泉眼、燕川水庫、靈山溶洞等四處實習地點。
四、實習內容
王快水庫
王快水庫位于河北省曲陽縣鄭家莊村西大清河南支沙河上,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灌溉、發電的大型樞紐,工程工程等級為Ⅰ級。建筑物有攔河壩、溢洪道、泄洪洞和水電站。1960年開始攔洪蓄水,1969年又進行了續建,加高攔河壩,擴寬和加深溢洪道并設置了閘門,建成了水電站等。水庫由河北省水利廳設計院設計,水庫工程指揮部施工。1958年6月興建,1960年6月竣工。水庫建成后,水庫出現過壩頭斜墻出現裂縫,洞頂拱、底板、邊墻出現裂縫,產生滑坡塌方,壩頂因不均勻沉陷出現裂縫,壩后南頭小反濾溝內出現管涌,電站尾水渠附近出現管涌,壩后反濾溝下沉,溢洪道閘室下游護坦堰面混凝土裂縫等問題,通過采用開挖粘土回填分層夯實方法,鋼筋混凝土襯砌加固,改緩邊坡處理,開挖回填法處理,開挖回填法處理,填筑反濾料處理,小碎石回填和反濾料壓蓋處理,環氧砂漿修補等方法進行了修補,目前大壩未出現其他問題。
王快水庫地質條件優越,山谷斷面大且處于河流交匯處,水量充沛,利于修建大型水庫,粘土、黃土、礫石、碎石等建筑材料充足,利于土石壩的建造,有侵入巖輝綠巖形成的巖墻,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滲作用?
王快水庫的建筑是用“四個一”可以概括,分別是攔河壩、溢洪道、泄洪洞和水電站。
攔河壩為土石壩。這類壩壩坡平緩,體積龐大,底寬較大,對地基壓應力較小。土石壩就地取材,節省鋼材﹑水泥﹑木材等重要建筑材料,同時減少了筑壩土石壩工地節省鋼材﹑水泥﹑木材等重要建筑材料,同時減少了筑壩材料的遠途運輸;結構簡單,便于維修和加高﹑擴建;壩身是土石散粒體結構,沒有膠結材料,壩體是柔性的,允許產生較大變形,故與混凝土壩相比,它
對壩基工程地質要求要求較低,可以在軟基和工程地質條件復雜的地基上興建;施工技術簡單,工序少,便于組合機械快速施工。但是土石壩也有其不可忽視的缺點,壩身不能溢流,從而不能在壩頂宣泄洪水;粘性土料的填筑受氣候等條件影響較大,影響工期;壩身需定期維護,增加了運行管理費用。王快水庫土石壩采用碾壓的方法建造而成,是人民用羊足碾碾出來,幾十年過去了,時間證明他們的工程是靠得住的。
溢洪道,用于宣泄規劃庫容所不能容納的洪水,保證壩體安全,溢洪道一般不經常工作,但卻是水庫樞紐中的重要建筑物。由于土石壩不能在壩頂宣泄洪水,因此,在壩址附近布置溢洪道。溢洪道工程的規劃布局應盡量利用有利地形地貌,即要經濟合理又要保證安全,由于水庫附近沒有合適的天然埡口,所以人工開鑿了一個溢洪道,那是老一輩雙手一點一點鑿出來的,為子孫后代消去洪水之憂。泄洪洞設在左岸壩下,洞身為圓形,洞徑4.5m,進口高程155.75m,最大泄量311m3/s,進口采用弧形工作門、油壓啟閉機、平板檢修門、固定卷揚機。水電站:電站位于河床右岸,裝機兩臺。
目前水庫防洪標準為1500年一遇洪水,經過30多年的運用,在防洪、灌溉、發電方面均發揮了較大作用。攔蓄了1959年、1963年、XX年、1976年、1978年、1996年大洪水。1960~1985年累計興利水量98.21億m3,累計灌溉面積1297.6萬畝,發電3.57億kwh。
上升泉
上升泉由承壓水補給,在泉出口附近水流在壓力作用下呈上升運動,上升泉流量比較穩定,水溫年變化比較小。該泉是由承壓水的排泄而成。
燕川水庫
燕川水庫三面環山,處于河流的匯交之處,又有天然的溢洪道,但由于兩個斷層和巖溶的存在,產生水庫的滲漏,無法蓄水,成為干庫,白白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斷層是巖體在構造應力作用下發生破裂,沿破裂面兩側的巖體發生顯著的位移或失去連續性和完整性而形成的一種構造形跡。在斷層帶上往往巖石破碎,易被風化侵蝕。巖溶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對可溶性巖石的長期溶蝕作用及形成的各種巖溶現象的.總稱。斷層和巖溶的存在會導致水庫的滲漏,因此不能修建水庫。靈山巖溶
靈山巖溶又稱靈山聚龍洞,洞內景觀有石筍、石珊瑚、石靈芝等石造型景觀,它們是怎樣形成的呢?它們是由洞頂的水在慢慢向下滲漏時,水中的碳酸氫鈣發生化學反應,有的沉積在洞頂,有的沉積在洞底,日久天長便形成了。
五、實習總結
水庫是我國防洪廣泛采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利用水庫庫容攔蓄洪水,削減進入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達到減免洪水災害的目的。通
過水庫進行徑流調節,蓄洪補枯,使天然來水能在時間上和空間上較好地滿足用水部門(例如灌溉、發電、供水、航運等)的要求。水庫的修建對地質條件有嚴格的要求,修建水庫前應經先進行地質勘查工作,滿足要求后再施工,避免三邊
工程等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附注:添加些圖片會更好些
水利工程地質實習報告5
實習時間
20xx。1.7—20xx。1.8實習地點:三峽庫區
實習目的與要求:
1、通過野外的實地實習,認識三峽庫區的地質概況和三峽庫區地貌的基本類型及其成因。
2、掌握地質地貌野外調查的基本方法,培養實踐技能。
3、學習運用羅盤儀測巖石的走向,傾向以及傾角。
實習工具:
羅盤儀、地質錘、背包等
實習內容:
1、認識三峽庫區基本地層、巖石及構造特征。
2、認識庫地區地貌的基本類型及其成因。
3、掌握地質地貌野外調查的基本方法。(如使用地質羅盤儀測量產狀)
。、山區河流水文特點
5,觀察鏈子崖危巖體,千江坪滑坡。感受屈原故里風俗文化
實習人員:
水利水電工程系20121011班全體同學
一、實習概況:
20xx年7月16號到19號,我們在秭歸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并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后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這是一次地址啟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認識實習,重點要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學》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這四天里,我們沿著龍馬溪,觀看了一些典型的地質形狀,去了屈原祠目睹了屈原的名士貞操、在千將坪回憶當時滑坡的驚心動魄,到了鏈子崖領略天然裂縫,每一天都能學到很多很多……讓我感嘆自然的偉大與無情、世界的百態、自己的無知。
二、實習內容:
(1)巖層觀察:
20xx年7月16日的早晨八點我
們由水電樓樓出發,經過2個小時汽車顛簸和1個多小時的乘風破浪,終于到達了第一站————龍馬溪,龍馬溪是在地質上比較少見的一個逆流入江的長江支流,老師給我
們介紹了產生這種特殊的地質的原因,與三峽地區地殼的上升有關,因為東坡的河流比西坡陡,其溯源侵蝕能力比西坡強,所以龍馬溪逆流入江的長江。
我們沿著龍馬溪觀看了很多地質構造,并研究了一些護坡。我們認識了泥巖,頁巖,這種巖石是軟質量巖,其力學程度底,屬于易滑地層,易發生滑坡等地質災害。但是,頁巖可以用來生產頁巖磚,頁巖磚是一種新建材料,其質量好,不用添加劑,它的最大的優勢就是與傳統的粘土磚施工方法完全一樣,無須附加任何特殊`施工設施、專用工具,是傳統粘土實心磚的最佳替代品。并具有強度高、保溫、隔熱、隔音等特點?捎糜诟邔咏ㄖ蜆蛄旱取Ec粘土磚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倏癸L化性能優于粘土磚;
、诔叽缙钚∮谡惩链u;
、酃澕s資源,不占用土地。
我們觀察了褶皺,背斜等特殊的地質現象(在書上找有關的知識)。我們觀察了整合和不整合接觸。我們觀察了撓曲構造它是由于傾斜巖層前沿在重力作用下發生彎曲而形成的。我們還發現在很多地方出現了整和接觸和不整合接觸,所謂整合接觸是指上下巖層的產狀一致,互相平行,連續沉積形成,其間不缺失某個時代的巖層。而不整合接觸又分為兩種,平行不整合接觸和角度不整合接觸,平行不整合接觸也稱假整合,是指其間有巖層的缺失,而角度不整合是指上下巖層產狀不同,彼此呈角度接觸,其間缺失某時間段的巖層,接觸面多起伏不平,也常有底礫石和古風化石。我們還在路旁的巖石上看到了很多節理,節理是指那些有一定成因、形態和分布規律的裂隙,按力學成因可分為剪切節理、張節理和劈節理。顧名思義剪切節理是由剪應力所形成的.破裂面,張節理則是由拉應力所形成的,而劈節理是巖層中大致平行、密集和微細的構造節理。沿著龍馬溪的公路兩旁有很多護坡防護,一般都是用拉網噴錨加固,外加排水工程,它首先是在山體上固定拉網,然后在拉網上噴澆混泥土,中間留有排水孔,旁邊還有排水溝,一般它有15公分厚,在那我們看到了深溝滑坡,所謂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響,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或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碌膭e名叫做地滑,我國許多地方山區的群眾,形象地把滑坡稱為“走山”。這個滑坡是是一個東西走向的順向滑坡,全長400米左右。它位于黃陵背斜。南側和北側都是天然沖溝,寬20—25米,前沿是扇形滑舌,總共滑方有200萬立方米左右。原本它是一個死滑坡,可是03年的135蓄水讓它復活了,復活后,出現公路、房屋拉裂、下沉等一系列現象。06年的156蓄水前就對它進行了治理,治理方式有打抗滑樁,抗滑樁一般直徑5米,間距2米左右,深度達20—30米,到達固定巖層,除了抗滑樁還有加上排水措施,保護公路和房屋。
當我們走到天然沖溝,發現我們正從志留紀多頁巖地區走向奧陶紀多灰巖區,而這兩個地區是整合接觸的,在這邊奧陶紀多灰巖我們發現很多海洋軟體生物的直角石化石和尖角石化石。在半路上,老師給我們復習了一些工程地質上的關于巖層狀態的知識,所謂巖層狀態是指巖層在空間位置的分布狀態,巖層的產狀可分為水平的、傾斜的和直立的三種類型。一般巖層的產狀用巖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三個要素來表示。巖層面與水平面相交的方向稱為走向,傾向是指巖層的傾斜方向,是傾斜線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而傾角即巖層的傾斜角度,是層面與水平所夾的最大銳角,也是傾向線與傾斜線的夾角。老師演示完后,同學們就迫不及待的拿出了羅盤進行實戰演習。
然后我們看到了一個袖珍型水電站,在溪溝上游攔截水流,用引水洞將水引下來,在山坡上有潛池,將水灌入潛池,用壓力管道將水壓下來,利用落差來發電,一般發電量與落差和流量成正比,其總容機200KW,年利潤居然可達到20—30萬,并且這還是比較普通的山區發電模式。在上船時,我
們又看了屈原鎮的庫岸護坡工程,它們是由抗滑樁(樁間為擋板)錨桿結構干砌石護坡截排水檢測工程的治理方案,抗滑樁有41根,長989.38米,截面2米* 3米的17根,長400.83米,截面2米* 1.5米的24根,長588.55米混凝土格構干砌塊石護坡6100平方米錨桿173束漿砌石塊石格構干砌塊石護坡9100平方米,其排水溝共1550米,總投資1100萬元。
。2)屈原祠20xx年1月7日我們步行前往屈原祠。里面的環境非常幽靜,綠樹成蔭,屈原大夫的雕像讓人肅穆起敬。祠內還有很多古物,讓我們見證了歷史的滄桑和痕跡,二樓還擺放著難得一見的懸棺標本。這次的所見所聞讓人記憶深刻。
(3)千江坪滑坡20xx年1月8日,我們來到了青干河左岸,去觀看千江坪滑坡,它屬于水庫型滑坡,一般水庫型滑坡有兩種成因,一是因為蓄水,二是因為水位漲落效應。這個滑坡是在二零零三年7月13號零晨發生的,是因為135蓄水引起的,事故造成24人死亡,由于預測及時,山坡上的居民都遷走了,但由于形成的浪高過高,導致江面上的漁民死亡。當時的壅浪水位達185米,浪高54米。而且是順層滑坡,東西長1200米,南北寬1000米,平均厚度25米,方量有3千萬方,當時滑坡發生的時候,它將整個青干河都給堵塞了,上游的水位都漲到了150米,它產生原因一是因為蓄水,其前沿物質被淹沒,降低了土石的強度,使其穩定性下降。二是因為其內在的坡體結構,因為其中的巖層是砂巖和礫巖,軟硬相間的坡體結構。三是因為降雨,連續一個月的降雨使巖層穩定性發生嚴重的破壞。這個滑坡的整個滑床,后沿高程有450米。千將坪滑坡是沿著巖石滑動的,它仍然在變形,現在也仍在檢測,現在位移大概1—2公分,是三峽蓄水以來最大的滑坡,當時的滑向是由西向東。在圖上我
們可以看見明顯的滑坡壁和部分滑坡體;掳l生以后,三峽庫區進行了及時的救災工作,由于滑坡阻斷了青干河,7月20日下午五時工作人員對其實施了爆破排水,堵塞了七天的青干河最終得以疏通。如今山上修建了排水溝等治理工程,又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站在那里,不覺想起那個動人心魄的夜晚,短短幾分鐘里帶給人們的聲聲嘆息。望著已經恢復了往日平靜的山坡,心中不覺感慨萬千,大自然在給人恩惠的同時也帶來了沉重的災難,而人在大自然面前又是多么的渺小和無助。
。4)鏈子崖
20xx年7月19日在回學校的路上,我們看到了鏈子崖,雖然沒有機會能夠爬上去看一下它的裂縫,不過在老師的講解下,也對它有了一定的了解。鏈子崖總共有13條大的裂縫,分為1號、2號、……12號裂縫,其中2號是最大的,有5米寬,105米深。9號裂縫是最長的共170米長。江邊危巖體有250萬方需要治理。它的防治4個方面,一是錨固,這是最重要、主要的方面;二是底部沉重阻滑鍵;三是頂部削坡減載;四是在下部修建攔石壩;五是常見的排水工程。在鏈子崖的對面就是新灘滑坡,它發生在兵書寶劍峽的前面10里左右,是1985年6月12日零晨3點45分發生的,當時壅浪54米高,使上游發生翻船事件,有10人死亡。它后沿910米高,南北長1700米,臨江1100米,平均厚度是30米,總共3300萬方。當時造成長江臨時堵塞,斷航12天,它形成的原因是后沿不斷崩塌加載,而使泥頁巖泥化變層造成的。
三、實習總結
短短的實習很快就結束了,通過這次實習,我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實習讓我們知道什么叫做神奇三峽,千江坪滑坡的驚險場面浮現在我們的眼前,鏈子崖讓我們感嘆人類的偉大。我們不再是只認識書上的名詞,而是知道了那到底是什么樣子的。真正的做到了“學以致用”,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巴楚文化的的奇特以及屈原故里的民族風情。希望以后有更多這樣的機會去感受自然,學到更多實際實用的知識。
水利工程地質實習報告6
眾所周知,實習報告是指各種人員實習期間需要撰寫的對實習期間的工作學習經歷進行描述的文本。它是應用寫作的重要文體之一。實習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各種實習報告供給學生下載參考。如有不滿意之處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全心全意為大家服務。以下為本文正文。
實習目的和任務
實習過程
完成工作量統計
1、自然地理及地貌概況
1、1氣象、水文
焦作的氣候屬大陸季風型溫暖帶半干旱性氣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4.9℃,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94.4mm,年最大降水量為921.6mm,年最小降水量為289.4mm。降水年內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三個月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區內河流有丹河、峪河、西石河、三門河,丹河屬黃河水系,其余屬海河水系。丹河和峪河為常年性河流,其它為季節性河流。
1、2地形與地貌
焦作市區北部為太行山區,南部為黃河、沁河沖洪積平原。全區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山區地面高程200-1790m地形陡峭,河谷深切,巖石裸露,發育地表巖溶景觀,地面起伏大。市區及市區南部為山前傾斜平原區,地形略向南、南東傾斜,由北向南逐漸降低,地面標高80-200m。
在長期內外地質營力的互相作用下,形成了山區和沖洪積平原二個一個地貌單元。根據地貌成因和形態特征,山地和沖洪積平原共劃分為七個二級地貌單元。分述如下:
山地
1、構造侵蝕中心
分布于市區北部山西境內的晉廟鋪、柳樹口、奪火一帶,山體呈北東向展布,標高1000-1790m,地形陡峭,溝谷深切,似峰林地貌。組成山體巖性以元古界變質巖為主。
2、構造溶蝕低山
分布于寨豁、趙莊、西村、黑龍王廟一線以北,地面標高500-1000m。地形起伏較大,溝谷深切。組成山體巖性多為中奧陶灰巖,地表巖溶發育。有溶隙、溶溝、溶槽及大型溶洞。
3、構造剝蝕丘陵
分布于近山前地帶,標高200-500m。山頂呈渾圓狀,山坡平緩。地表多出露中奧陶系灰巖和石炭—二疊系砂頁巖。
山前傾斜平原
分布于山前一帶,由季節性河流堆積而成。由坡洪積斜地、沖洪積扇群、扇前洼地和交接洼地組成。
1、坡洪積斜地
不連續地分布于市區東北部的方莊、薄壁近山前地帶,由重力和坡面水流作用堆積而成,粘土、碎石、卵石等組成的坡積物呈倒石堆狀或圍繞坡麓堆積構成坡積裙,坡積裙相連組成坡積斜地。
2、沖洪積扇
在丹河、西石河、山門河、子房溝、翁澗河等河流的出山口處,間歇性暫時洪流堆積作用形成了一系列沖洪積扇。不同時期,不同河流的洪積扇重疊或相連,呈帶狀沿太行山前連成一片。組成物質為粉質粘土、粘土、卵礫石等。
3、扇前洼地
分布于鐵路線以南至新河間的朱村—于村—墻南—待王一帶,為西石河、翁澗河、山門河洪積扇的前緣地帶,地形低洼,地面標高95-85m,微向東南傾斜。組成物質以粉質粘土、粉土為主,夾有沙層。
4、交接洼地
分布于新河—大沙河一帶,為黃河、沁河的沖積平原和太行山山前沖洪積平原之間的交接洼地,由粉質粘土、粉細砂土組成。地勢低洼,地面標高100-90m,微向東南傾斜。
在山前沖洪積平原中上部,分布有十幾座煤礦。采煤引起地表下沉變形,地表形成塌陷坑。據調查,焦作礦區有較大的`塌陷坑17個,塌陷面積近70km2。
2、區域地層
2、1地層
本區出露有太古界、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奧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太古界:出露于山區峪河口,薄壁一帶,主要巖性為中等程度變質作用形成的片麻巖和混合巖,厚度大于1000m。
震旦系:分布于山區馬鞍石水庫一帶,與下伏太古界呈角度不整合接觸。主要巖性為淺紅、紫紅色石英砂巖,厚度100-500m,。
寒武系:出露于丹河、峪河等深切河谷中,與下伏震旦系地層平行不整合接觸?偤穸300-500m,分下中上三統。下統主要為泥灰巖、泥質灰巖、磚紅色頁巖和砂巖,中統下部為紫紅色頁巖、砂巖,中上部為深灰色亮晶灰巖、白云巖,下統是中厚層狀結晶白云巖。
奧陶系:山區廣泛出露于地表,山前傾斜平原區則隱伏于石炭—二疊系地層之下,與下伏寒武系地層呈整合接觸。總厚度500m,分中統、下統。下統出露于深切河谷兩岸,巖性為青灰色細晶白云巖和硅質條帶或硅質團塊白云巖。中統廣泛分布于山區,山前傾斜平原區除局部埋藏于新生界地層之下外,大部分埋藏于石炭系地層之下。是一套碳酸鹽地層,厚度約400m。巖性主要是黑色、灰色厚層狀灰巖、白云質灰巖和泥灰巖。
石炭系:山區零星出露,山前平原區則隱伏于新生界地層之下,是一套由灰巖、泥巖、頁巖組成的海陸交互相沉積,含煤數層,厚70-90m。
二疊系:隱伏于山前平原之下。巖性為砂巖、頁巖互層,夾可采煤層。厚度為70-120m。
三疊系:未出露。據鉆孔揭露,巖性為砂巖、頁巖,夾煤層。
第三系:未出露。據鉆孔資料,下部為礫巖、泥巖、砂巖、灰巖互層,上部是粘土、砂礫石互層。
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山前沖洪積平原區,分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
中更新統:零星分布于近山前地帶。上部為坡洪積成因的粉質粘土和粉土,含碎石及鈣質結核:下部為松散卵礫石、含礫粘土和粉質粘土等。厚20-88m。
上更新統:廣泛分布于山前傾斜平原上。由沖洪積黃土狀粉土、粉質粘土、砂及砂礫石組成,厚5-60m。粉土、粉質粘土中富含鈣質結核和小礫石,局部有鈣質結核層,柱狀節理和大裂隙發育。
全新統:分布于南部黃河和沁河沖積平原上,由淺黃色粉土及砂層組成。厚10-40m。
3、區域構造及新構造運動
1、地質構造
本區廣泛發育了燕山運動以來所形成的各種構造形跡,斷裂構造尤為發育,多為高角度正斷層。受斷裂構造控制,區內地層形成由北向南呈階梯狀下降的單斜式構造形式,傾角為10°—20°。區內主要構造體系輪廓有東西向構造,北東向構造和北西向構造。工作區地表多被第四系松散堆積物覆蓋,斷裂構造以隱伏構造為主。
東西向構造主要包括鳳凰嶺和盤古寺—新鄉斷裂,兩條斷裂規模大,切割深度較大,早、更新世活動較強烈,并對區域型構造格局和地形、地層分布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鳳凰嶺斷裂沿走向大致分為三段,各段活動略有差異。西石河以西,由近于平行的五條東西向斷層組成,斷層錯斷古生界地層,斷距小于100m,上新世以來斷層落差約為250m,局部見有斷裂錯段晚上更新世—早中更新地層,表明中更新世前斷層曾有過活動。西石河以西至焦作市北,斷裂沿山前向東延伸,在地貌上構成山區和平原自然分界。在焦作市以東的平原區,斷層隱伏于新生界地層之下。
盤古寺—新鄉斷裂是一條規模較大,切割較深的區域性活動斷層裂,對全區地形地貌、構造格局和地層厚度都有較強控制作用。斷裂分為三段:柏山以西,構成山區與濟源盆地的分界線,兩側基巖落差700—1000m,沿斷層局部見有破碎帶,下盤為古生界地層,上盤早更新世地層被斷層錯斷,中更新世地層無明顯變形跡象。有關地質資料證實,該斷層活動時代為N2—Q2。自柏山至修武大高村,斷裂隱伏于第四系下。大高村東斷層兩側沉積地層及構造均不同,其南是武陟隆起,其北是修武地塹。據煤田物探資料,該斷層自古生界以來具有明顯的繼承性正斷層活動特征,新生界地層最大斷距達800m。該斷層現在仍在活動,沿斷裂也曾記錄到一些小地震活動。
北東向斷裂是本區最發育的構造,規模較大的斷裂有九里山斷層、馬坊泉斷層和薄壁斷層,規模較小斷裂更多,有三十九號井斷層、王封斷層、三號井斷層、西倉上斷層等。這些北東向斷層將焦作西部地層切割成地壘和地塹斷塊,將焦作東部的地層切割成南升北降的階梯狀斷塊。
九里山斷裂為一隱伏正斷層,與薄壁斷層組成地塹,其間沉積了巨厚的第三系和第四系底層。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斷層在第三紀晚期和第四紀早更新世活動強烈。薄壁斷層是區內的的一條基底斷裂,下盤出露太古界、震旦紀和下古生界地層,上盤為上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層。在晚第三紀時活動比較強烈,近期仍有微弱活動的跡象。1973年10月輝縣2級地震和11月修武的2.2級地震與斷裂活動有關。
北西向斷裂有平陵斷層和武陟斷裂,斷裂規模和活動性都次于其他方向斷裂。
2、新構造活動
本區新構造活動比較活躍,主要的表現形式有:差異性升降運動,即山區強烈上升,平原區不斷下降;鶐r山區由于強烈上升,基巖裸露,溝谷深切,山坡陡峭,河床堆積物很少,河谷斷面多呈“V”字型。平原區由于長期下降,相繼沉積了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其中上更新統厚度就達500-700m,最厚達1000m以上,F代的地殼變形資料表明,不均勻升降活動仍在繼續。老構造繼承性活動,近期以來,在新地應力場作用下,區內一些斷裂如鳳凰嶺斷層、盤古寺-新鄉斷層、薄壁斷層、九里山斷層等均繼承性活動或復合型活動,物探、地震、衛星照片等方面的資料均明顯地顯示出活動跡象。地震活動比較頻繁
3、區域地震活動
焦作歷史地震活動水平較低,自有地震史料以來,僅有過一次中等強度的地震,即1587年4月10日在35.3N、113.5E的修武縣發生的6級地震,震中距離焦作城區約26km,對焦作造成6度烈度的破壞。由于焦作處在河北地震帶、汾渭地震帶和河淮地震帶的交接部位,發生在這些地震帶上的中強震,會對焦作市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根據歷史地震資料統計,對焦作造成5度烈度以上破壞的歷史地震共有12次,其中造成6度破壞的地震有7次。
區內現今時常發生小地震,自1970至今年,共記錄到ML≥3級地震3次,最大的地震為1979年3月20日修武4.0級地震。地震活動與活動斷裂有一定聯系,1587年修武5.5級地震發生在北東向馬坊泉斷裂與東西向朱營斷裂交匯處,1979年修武4.0級地震發生在盤古寺-新鄉斷裂與平陵斷裂的交匯處。
水利工程地質實習報告7
實習目的:
1、通過實習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從而達到理論聯系實際,拓寬視野,培養實際工作的能力。
2、通過野外的實地實習,認識三峽庫區的地質概況和三峽庫區地貌的基本類型及其成因。
3、通過實際考察,了解各種地質現象,掌握地質地貌野外調查的基本方法,培養實踐技能。
4、學習運用羅盤儀測巖石的走向、傾向以及傾角。
5、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相關聯系。
實習工具:羅盤儀、地質錘等
實習時間:
20xx年11月22日至20xx年11月23日
實習內容:
1、認識三峽庫區的基本地貌、巖層的產狀(用羅盤儀進行測量)以及巖石的特征。
2、實地了解三峽庫區的山體、河流的一些特征。
3、觀察并學習如何對庫區的邊坡進行治理。
4、了解庫區的一些滑坡,掌握滑坡的形成原因及類型。
5、觀察并學習鏈子崖危巖體的特征及其所造成的一些影響。
實習具體情況及內容:
1、觀測巖層
其中包括觀察巖石的類型和特征,觀測巖層的產狀(測量是用羅盤儀)。
1.1巖石種類及巖層產狀的一些概念
在課本上我們學到了巖石的類型有三種,即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
巖漿巖又稱火成巖,是由巖漿冷凝固結后形成的巖石。
沉積巖是在地殼表層常溫常壓條件下,由風化產物、有機物質和某些火山作用產生的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巖等一系列地質作用而形成的層狀巖石。
變質巖是指地殼中原有的巖漿巖或沉積巖,由于地殼運動和巖漿活動等造成物理化學環境的改變,當其處在高溫、高壓及其他化學因素作用下,使原來巖石的成分、結構和構造發生一系列變化,所形成的新的巖石。
巖層的產狀用走向、傾向和傾角三個要素來表示,在野外工作中可以只測量巖層的傾向和傾角,走向可以根據前兩者算出。
巖層面與水平面相交的方向稱為走向,傾向是指巖層的傾斜方向,是傾斜線的水平投影的方向,而傾角即巖層的傾斜角度,是層面也水平所夾的最大銳角,也是傾向線與傾斜線的夾角。
1.2羅盤儀的使用方法
在測量巖層產狀之前老師給我們仔細講解了幾遍如何使用羅盤儀進行測量巖層的'產狀。
測量走向時,使羅盤的長邊緊貼層面,將羅盤放平,水準泡居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巖層的走向。
測量傾向時,將羅盤的短邊緊貼層面,水準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的方位角,就是巖層的傾向。
因為巖層的傾向只有一個,所以再測量巖層的傾向時要注意將羅盤的北端朝向巖層的傾斜方向。
測量傾角時,需將羅盤橫著豎起來,使長邊與巖層的走向垂直,緊貼層面,等傾斜器上的水準泡居中后,讀懸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巖層的傾角。
1.3所見巖石
1.3.1頁巖 在路旁我們看到的首先是頁巖,頁巖在形成過程中有顆粒大的和顆粒小的,顆粒大的頁巖較顆粒小的頁巖的抗風化能力強,顆粒小的頁巖用地質錘很容易敲碎,可見其抗風化能力很弱,現在已經風化的很厲害了。
而顆粒大的頁巖我們可以看到其現在還保存的很好。
頁巖是沉積巖,我們可以看到它有明顯的層理構造。
1.3.2砂巖 在離我們比較遠的地方我們看到了一大塊砂巖位居一塊地中間,我們不方便測其巖層產狀,但老師這時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方法,那就是在野外考察中可以根據某一巖層來推測另外的巖層。
于是我們向路的前方看去果然在落邊看到了與那塊砂巖產狀一樣的另外的砂巖。
于是我們趕緊拿出羅盤儀對其巖層產狀進行測量。
最后測得其傾向是255°,傾角是30°
1.3.3石灰巖 用羅盤儀測得我們看到的石灰巖的巖層層面產狀是傾向為260°,傾角為55°,節理面的產狀是傾向為65°,傾角為90°。
用地質錘敲打石灰巖,可以看到其中的礦物有方解石。
1.4褶皺構造
我們看到了兩處褶皺構造,一處褶皺是頁巖的背斜構造,兩側巖層都是頁巖,則此褶皺的抗風化能力弱,用地質錘很容易將其敲碎,兩側巖層的傾向是250°,傾角是50°如右圖所示。
另一處褶皺是輝巖的向斜構造,可以清楚的看到有彎曲的形狀,而且是非常有層理的。
其風化程度是強風化。
用羅盤儀測得兩測巖層即輝巖的產狀知其傾向是240°傾角是30°。
其素描圖如右圖方框內所示。
1.5斷層構造
在路旁我們還發現了一處斷層構造,從書本上我們可以知道,巖層或巖體在構造應力作用下發生破裂,沿破裂面兩側有明顯相對位移的構造現象稱為斷層。
而我們發現的斷層,它的上下盤是砂巖,破碎帶是由頁巖組成的。
如右圖所示。
其形成原因可能是上盤受下盤牽引,下盤對上盤的沖力。
用羅盤儀測的上盤巖層的產狀是傾向為260°,傾角為50°,下盤巖層產狀是傾向為260°,傾角為55°,破碎帶巖層的產狀和上盤巖層的產狀相同。
實習感言
通過這次實習我覺得我真是受益匪淺,從中學到了很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學會了在野外考察時該如何用羅盤儀測量巖層的產狀,如何認識一個地方的地形地貌,對三峽庫區也有了更多的更好的了解。
能夠學著理論聯系實際,并從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也鍛煉了自己吃苦耐勞的能力,以及和別人團結協作的能力。
總之在這次實習中我收獲甚多,拓寬了自己的視野,也學到了很多知識,同時我希望以后會有更多像這樣的機會。
【水利工程地質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水利工程地質實習報告03-28
水利實習報告10-14
水利實習報告[經典]10-15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08-02
[經典]工程地質實習報告05-28
水利類實習報告04-24
水利類實習報告05-27
(合集)水利實習報告12-23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范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