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遙感實習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遙感實習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遙感實習報告1
一、實驗的目的
通過上機操作,了解空間增強、輻射增強幾種遙感圖象增強處理的過程和方法,加深對圖象增強處理的理解。
二、實驗軟件與數據
軟件:Envi遙感圖像處理軟件。
數據:重慶地區UTM多光譜數據。
三、實驗方法與步驟
1、載入UTM多光譜數據,并選擇RGB Color 使用前面三個波段顯示模擬真彩色圖像。
2、在主菜單中選擇濾波菜單,再選擇卷積濾波,在convolutions菜單中選擇不同的算法進行圖像的卷積濾波運算。
這是通過highpass方法運算輸出的結果。
這是經過low pass運算出來的結果。
3、在圖像菜單中選擇顯示增強,以下圖像是平方根后的'效果
4、在圖像菜單中選擇顯示增強,以下圖像是[zoom]均衡化后的效果
四、實驗體會與建議
通過本章的實驗操作,了解了空間增強、輻射增強幾種遙感圖象增強處理的過程和方法,加深了對圖象增強處理的理解。
剛開始打開的圖片是Gray scale的模式,轉換成為RGB Color模式。然后就是菜單中選擇卷積濾波進行運算,然后再對本圖片進行顯示增強。
遙感實習報告2
一、實習目的及任務
本次實習主要任務是對云南省個舊地區tm5—3—2波段合成的偽彩色遙感圖像的地質綜合解譯。目的是通過本次綜合實習達到訓練遙感地質解譯思維和技巧、培養實際動手能力、并檢驗大家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等。課程為同學們提供了云南省個舊地區tm5—3—2波段合成的偽彩色圖像,圖像清晰、色彩飽和、地貌地物標志明顯、地質內容豐富。
二、實習方法與步驟
遙感影象目視解譯方法常用方法有直接判讀法、對比分析法、信息綜合法綜合推理法和地理相關分析法。本人在對云南省個舊地區tm5—3—2波段合成的偽彩色遙感圖像的地質綜合解譯過程中主要應用了直接判讀法,即根據遙感影象目視判讀直接標志(色調、色彩、大小、形狀、陰影、紋理、圖案等),直接確定目標地物屬性和范圍的一種方法。
實習整個過程的方法步驟如下:
1、明確解譯任務與要求,收集與分析有關材料;
2、遙感影像整體判讀;
3、地貌特征分析,提取水系(河流、湖泊)等地物標志;
4、識別不同種類巖石的.影像(色調、色斑、紋理等)特征,建立判別標志,區分主要巖石類型;
5、識別并建立各類地質構造的地貌、影像特征及解譯標志,進行線環構造初步解譯。
6、應用coreldraw9軟件繪制目視解譯成果,并對解譯圖進行整飾加工
7、編寫簡明扼要的實習報告。
三、解譯標志
1、水系(河流、湖泊)地物識別標志:水系主要分布于負地形即溝谷和地勢低洼
地區,根據水系遙感影像的色彩和形狀來識別,水系遙感影象色彩為藍色,線狀分布的為河流,影象上為面狀分布(橢圓、不規則多邊形等)為湖泊。
2、巖石類型的識別標志:
(1)沉積巖的識別:
在遙感影象西北和東部區域,色彩呈條帶狀展布(沉積巖最大的特點是具成層性),色調居中,為黃褐色,根據資料知個舊地區發育有個舊組灰巖,故可將黃褐色區域解譯為個舊組灰巖。遙感影象圖的北東角為負地形,色彩斑雜,色調低,據此可知巖石類型反射率較低,巖石疏松所以判別為第四紀的松散沉積物。
(2)巖漿巖的識別標志:色調最深,為紅褐色,與周圍巖石的色調截然不同,近圓形分布,為環形構造,中部地區解譯為巖漿巖。
(3)哀牢山變質巖的識別標志:在影象圖的西南角,色調深與巖漿巖的色調相似,但是該區的巖塊被分割成棱角明顯的塊狀,地面比較破碎。沿著這些區域的裂隙發育的水系,交匯、彎處不太自然,成之字形。
3、斷裂構造的解譯標志:斷層在遙感影象上表現為線性影象。兩種表現形式:一是線性的色調異常,即線性的色調與兩側的巖層色調明顯的不同;二是兩種不同色調的分界面呈線狀延伸。地貌標志:一連串負地形呈線狀排列;水系標志:河谷異常平直。據上述標志可解譯斷層構造如圖1分布。
圖1大理地區遙感影象綜合解譯圖
四、解譯結果說明
該地區綜合解譯結果見圖1,解譯內容主要有:①自然地理要素(如水系、山峰等);②巖石大類(沉積巖包括碳酸鹽巖、碎屑巖和第四紀松散堆積物,巖漿巖如花崗巖,變質巖如哀牢山群);③線性構造和環形構造。
自然地理:河流主要發育于本區的東北部,湖泊分布于東南地區。
巖石大類:在本區的西南角分布有哀牢山群變質巖,北部和東南部為中三疊統個舊組灰巖,它們的分布如圖所示。在本區的北東和北西分布有第四紀松散沉積物。
巖漿巖構造:本區中部有花崗巖體,巖體圍巖為中三疊統個舊組灰巖和第三紀地層
斷裂構造:本區發育3條大斷裂:西部地區花崗巖體左側南北走向的大斷裂;花崗巖體右側近南北走向的大斷裂,可看出巖體發育于兩條斷層之間并受巖體控制。根據斷裂兩側三疊統個舊組灰巖遙感影象中條紋的相對錯動,可知北東角第四系與個舊組灰巖之間的大斷裂為左行斷裂。花崗巖體中部還發育次級斷裂,走向大致為南北向。
五、結束語
遙感這門課的開設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我們加深了對遙感這門技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幾次實習,我初探了遙感解譯的奧妙,感受了遙感技術的重要性,也學會了一些基本的遙感解譯的方法與技巧。最后,我衷心的感謝陳建國和夏慶霖兩位老師對我們的指導和幫助!
遙感實習報告3
一.實習目的
通過實習能夠熟練的掌握使用遙感地形圖進行地物識別以及解譯標志庫的建立
二.實習主要內容
1. 對野外進行踩點調查 2. 目視解譯,區劃小班 3. 地類面積統計及分析 4. 森林資源分布圖制圖出圖
三.主要結果分析(解譯標志庫目視解譯步驟地類面積統計森林分布圖制圖)
第一條路線沿大湖坪向上方方向踩點調查,行程8.9公里 第二條路線沿茶園方向往太陽廟方向進行調查,行程6.5公里 第三條路線為沿環山公路沿路進行探究,行程6.8公里
四.簡易標志庫的建立
五.統計結果及其分析
結論:由表格中數據可知福壽山林場的`竹林面積特別大,無論是純竹林還是竹林混交林的面積都占了很大的比重,同時經過我們小組成員在山中的所見所聞也知道了山中的針葉林主要以杉木和柳杉為主的林份在山上分布廣生長旺盛,同時作為一個自然保護區它的闊葉林面積也大,這樣各種資源分布比較均勻符合游人的需求也符合物種的多樣性。
遙感實習報告4
一、實驗的目的
進一步理解計算機圖像分類的基本原理以及監督分類的過程,達到能熟練地對遙感圖像進行監督分類的目的,同時深刻理解監督分類與非監督分類的區別。
二、實驗軟件與數據
軟件:Envi遙感圖像處理軟件。
數據:重慶地區UTM多光譜數據。
三、實驗方法與步驟
非監督分類的方法有分級集群法和動態聚類法(ISODATA)
載入多光譜圖像,使用動態聚類法(ISODATA)進行分類。在分類菜單中選擇非監督分類,在選擇ISODATA
動態聚類法(ISODATA)分類結果
四、實驗體會與建議
通過本章實驗,進一步理解了計算機圖像分類的基本原理以及監督分類的過程,并能夠熟練地對遙感圖像進行監督分類的目的,同時深刻理解了監督分類與非監督分類的區別。打開圖片,點擊非監督分類,然后load圖片就可以了。
平時考試注意事項
以平常心態考試會發揮得更好。緊張時,閉眼,靜一靜。
考前不給自己定科目考試分數目標會考得更好。
審題要仔細要審完關鍵字要標識能減少失誤
遇到3--4分鐘沒思路的題可暫時放棄,演算很復雜的題可等容易簡單的題做完后再做,切不可在一道題上消耗過多的寶貴時間。
解題時只專心在本題上會大大提高正確率,一心二用易失誤。
以中等速度解題爭取做一題對一題,做對比做完重要一萬倍。
會的題要保證全對,中檔題要爭取全對,不會的題爭取不交白卷。低檔題和中檔題全做對就能考上一本!
力爭一次做對,不要指望有時間檢查和修改。
整潔清爽的卷面,正確的書寫,會贏得改卷老師的歡喜。
解題時要由易到難,尤其是理綜卷可看成是一門課。容易的題先做,拿到了基本分,心踏實了,反而會發揮得更好。
解題推演要一步一步地推,跳步驟可能導致失誤丟分。
草稿紙演算標題號,書寫要整齊,以便查錯方便。
考過的科目不要再去想它,一門心思準備后面的考試。
晚上要早點休息,保證以最佳狀態參加考試。
考試要帶的東西要頭天晚上準備好,以免遺漏,并放在最矚目的地方。
考試前一天晚上把考試格言認真讀一遍。
高考和平時考試并無二樣,所不同的只是高考內容廣泛且綜合,囊括了小學,初中,高中所學知識。高考主要考核每個考生十二年來所學知識的全面性,靈活性和解題能力。
統計過去歷次高考情況,試題難易程度分配率大致排比為3:5:2,即一般難度的大約三成,中等難度的'大約占五成,難度大點的所謂提高題約占二成。由此可見,只要能把中等難度以前的分數全都拿到,總分應該穩得600分。如果提高題再能拿到30%應有的分數,那總分就可得640—650分了。所以一定要有信心和決心,不要被高考所嚇倒。當然對待每道具體試題,還一定要認真細心,不能有絲毫馬虎大意才行。
接到試卷后不要急著答題,先簡略的瀏覽下卷間的篇幅及夾層面或背面有無試題(防止答漏題)以及試卷的說明和要求(或注意事項)。還要留意答案的相應位置。
審題和解題應是同步進行的,每道題在解題前都必須用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先認真思考一下試題的意義和要解答的問題以及如何去解答。審題要注意試題里關鍵詞和字的意義,特制一些棱模兩可的詞和字一定要區分清楚。有時一遍弄不懂的就要兩遍三遍,知道弄懂題意后再動筆作答。審題要集中思想,專心致志,不要一心掛兩頭,瞻前顧后,分散精力,打亂思維。思考到那一題就好像全張試卷就只有這么一題。其他試卷題全都不存在似地。總之,思考試題時精力一定要高度集中,千萬不可以思考了這一題又惦記著那一題。也不要怕審題耽誤時間,常言道磨刀不誤砍柴工。題審好答案明朗了,下筆要流利些,順當些,時間省在里面不說,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不必要的失分。
解題次序應自第一題起向后依次逐題解答。這一題解答結束了才能解答下一題,不能跳(挑)題或選題等亂解一通。這樣容易出現答亂題或者在解這一題時大腦還同時想著那一題的混亂現象,最容易出差錯。所以解題時為了集中思維,有秩序的解答,一定要按試題的順序一題一題的解下去。這樣才能避免精力分散,思維混亂,甚至答題張冠李戴等現象。解題時如遇到難度較大且繁雜,花費時間較多的試題或答到中途后面感覺棘手甚至答不下去的試題,可先暫放一下(記準要在答題處留足夠多的答題位置)待試題解光后剩有時間的話再回頭繼續認真的去解,總之,不要被難題繁雜題耽誤太多時間。
作文主要是要審好作文題,固作文分數多,寫走了題失分也多。所以在動筆寫文章前一定要先審好作文題。根據所給條件弄清楚要怎么寫,寫些什么,寫什么體裁。必要時(時間許可)可將主題思想,分段及段落大意擬出來。所以作文的審題及準備工作費時較多。只有將主題思想扣準了,才能寫出切入主題思想的文章,這才能得高分。
選擇題,改正題或只在答案里填寫編號等一類試題,不僅要認真審題,而且還要一詞一字地細細推敲,正確理解試題要表達什么意義,有時還要將待選的詞或字代入試題,看選用哪個詞或字去使試題的意義更完善,更恰當,這就是要選的正確答案。
數理化的數字答案如不給計算器計算的話,就一定要在草稿紙上用筆算計算出來再填到答案里。千萬不能圖省事心算來計算數學答案,這很容易算錯或記錯。
所有試卷的卷面都要整潔,字跡要清晰,讓閱卷人看的清楚舒服。尤其語文卷(包括作文)的卷面更要整潔,字跡更清晰工整,標點符號準確,少用錯別字,潦草字或缺胳膊少腿的字。
做好的試題不能輕易改動。整個試卷都解完了,如果還剩有時間只能用來解暫時丟來下未完成。其他已做好的試題不能輕易重審,更不能輕易的改動。因為試卷做完了,大多數人都認為任務完成了,萬事大吉了,昏昏然了,思想馬上就放松了。這時再回頭看試題,眼睛都模糊了,字也看不清了,頭腦好像被東西遮住似的,迷迷糊糊的。這樣不經意的隨便動筆,很容易讓原來做對的題改錯了,好好的得分題被改成失分題。所以一定要記住,千萬千萬不能將已做好的試題隨意重新審查,隨隨便便改動。只能用這剩余時間重新審查丟下來未解或解完的試題以及確有把握確實做錯的試題。就是這樣子也不要急于動筆,可光將眼睛閉一會,讓大腦稍事休息會,然后再重新振作精神,再通過認真審題,找出錯在什么地方,應如何解或者如何糾正。千萬千萬不可以不通過認真仔細推敲而隨意更改了事,這很容易出差錯。所以在試卷做完后剩余有時間想再動筆,一定要慎之又慎,千萬不可以草率行事。
以上是我根據考場應試時容易疏忽以及心理活動方面幾個應注意的地方,在這里提醒你一下,希望在考前一兩天將這看幾遍,將自己置身于考場的實際情況對比對比,讓大腦留有深刻印象,以防在考場應試時犯別人或自己以往常犯的毛病。我想在臨場應試時,只要注意這些地方,雖不能幫你多考多少分數,但是幫你少失些分應完全可以。
遙感實習報告5
一、實驗目的
初步掌握ERDAS圖像處理軟件的基本操作;進一步掌握對遙感圖像的裁剪、融合、校正、拼接以及非監督分類和監督分類的基本操作步驟,著重理解監督分類和非監督分類的區別。
二、實驗準備
1、ERDAS IMAGINE 9.2軟件;
2、1:10萬臨川區土地利用圖;
3、臨川區20xx年9月23日的TM圖象。
4、臨川區行政邊界AOI文件
三、實驗任務
完成臨川區TM圖象的處理工作,并提交下列成果:
1、臨川區TM土地分類圖;
2、技術報告書(包括各主要步驟文字敘述以及截圖,土地分類統計結果)。
四、實驗要求
1、圖象裁剪
利用臨川區行政邊界AOI文件對TM圖象進行裁剪,裁剪出臨川區TM圖象。
2、圖象配準
map-to-image: 1:10萬臨川區土地利用圖與TM圖象配準;要求最初選GCP點6-10個,及檢測點5個,各點均勻分布,RMS檢驗誤差小于30米(1個像元)。
3、圖象監督分類
使用多邊形選擇工具;保留每個類型訓練文件及AOI文件。分類結果與1:10萬土地利用圖比較,反復修正訓練樣區。進行監督分類,計算各地類的面積。
4、圖象檢驗
分層隨機抽樣,每類30個樣點,目視判讀分類準確與否,統計分類精度。
5、提交圖象技術報告,圖件,結果存盤,收回圖像。
五、實驗內容
5.1圖像裁剪
點擊data prep圖標,選擇data preparation下的Subset Image命令彈出如下對話框:
選擇輸入輸出路徑,本文由實習報告http://wWw.收集整理選擇AOI裁剪文件,點擊ok,即進行裁剪:
打開裁剪好的圖:
5.2圖像配準
圖像配準是利用幾何校正的方法將“臨川區土地利用規劃圖”配準到我們裁剪好的.遙感影像圖。
分別在Viewer 1和Viewer 2中打開臨川區土地利用規劃圖和遙感圖:
點擊Data Prep圖標,再點擊數據與處理模塊下的Image Geometric Correction按鈕,得Set Geo Coorection Input File對話框,選擇From Viewer單選按鈕,然后單擊Select Viewer按鈕選擇顯示影像窗口。
選擇幾何校正計算模型(Select Geometric Model)中的多項式變換(Polynomial),然后將校正模型參數設置為2和投影參數,單擊應用。
打開GCP Gemometric Model對話框,選擇在已打開的的窗口,隨即彈出以下窗口:
顯示采點影像的坐標信息,點擊確定后模型建立完成,如下窗口所示:
一般來說。控制點應選取圖像上易分辨且較精細的特征點,如道路交叉點、河流彎曲或分叉處、海岸線彎曲處、湖泊邊緣等。特征變化大的地區應多選些,圖像邊緣部分一定要選取控制點,以避免外推。此外,盡可能滿幅均勻選取。
開始采集采集控制點坐標,如下圖所示:
控制點和檢測點采集完畢之后,進行模型計算
檢查RMS檢驗誤差是否小于30米(1個像元)以及Total值的大小,因為這直接影響到校正的精度。
經檢查,各項計算的數值均符合要求。然后進行重采樣,并進行校正后的影像輸出。打開校正后的圖像:
經觀察,圖像的四周變形還是比較大。
5.3監督分類
5.3.1定義分類模板
在視窗中打開需要進行監督分類的數據1.img;利用三種方法來定義分類模板,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a)應用AOI繪圖工具在原始圖像上獲取。通過點擊繪制多邊形AOI按鈕,在Viewer中選擇一塊區域,繪制一個多邊形AOI;
b)應用AOI擴展工具在原始圖像上獲取。點擊“打開區域增長多邊形AOI”按鈕,打開Region Growing Properties對話框:
設置相鄰像元擴展方式(NEighborhood)為4領域搜索的方式;同時設置擴展區域的約束條件(Geographic Constraints),即最大搜索相應距離;最后設置光譜距離(Spectral Euclidean Distance),此處設為10;
所有參數都設置好了以后,單擊“區域增長多邊形AOI按鈕”進入生成擴展AOI生成狀態,在Viewer窗口中選擇一個顏色區域單擊,系統將依據定義的區域擴展條件自動
遙感實習報告6
一、實驗的目的
通過上機操作,初步掌握遙感信息復合的方法,深入理解遙感信息復合在信息解譯中的意義。
二、實驗軟件與數據
軟件:Envi遙感圖像處理軟件。
數據:重慶地區UTM多光譜數據和重慶地區UTM第八波段高分辨率數據。
三、實驗方法與步驟
1、載入UTM多光譜圖像和UTM第八波段高分辨率圖像。
2、主菜單中的空間變換菜單,再到影像融合,再到HSV,選擇輸入多波段的數據
選擇輸入高分辨數據
輸出多光譜數據和高分辨率數據融合之后的`圖像數據
多光譜和高分辨率數據融合之后的圖像
四、實驗體會與建議
通過本章實驗,初步掌握了遙感信息復合的方法,理解了遙感信息復合在信息解譯中的意義。對遙感圖片的處理有了更深的認識。
數據融合其實比較好做,就是將兩張圖片打開后選擇菜單中的空間變換菜單,再到影像融合,再到HSV,選擇輸入多波段的數據。最后生成文件,保存后就可以了。
遙感實習報告7
一、實驗的目的
通過實習操作,掌握遙感圖像幾何校正的基本方法和步驟,深刻理解遙感圖像幾何校正的意義。
二、實驗軟件與數據
軟件:Envi遙感圖像處理軟件。
數據:重慶地區UTM第八波段數據以及未經校核的重慶地區jpg圖片。
三、實驗方法與步驟
1、打開ENVI軟件將UTM圖像和jpg格式的圖片載入,上述圖像中我們可以看出,12840-8圖像下面有圖像的地理信息,而重慶城區圖片是沒有信息說明的。
2、選擇校正與鑲嵌菜單下的校正圖像選取控制點(圖像到圖像),分別選取基礎圖像和校正圖像,分別在圖像上面選擇控制點,通過Add Point按鈕增加選擇的.控制點,用這個方法選擇5個控制點,單擊Show List按鈕查看所選控制點的信息
3、在控制點選擇窗口中選擇options菜單,再選擇warp file,選擇輸出校正后的圖像文件。
4、載入校正后的圖像
在圖像顯示窗口工具菜單中選擇geographic link,將需要連接的圖像打開,5、選擇2號圖上的位置,3號圖就會顯示相應位置。
四、實驗體會與建議
用過本章的實驗,掌握了遙感圖像幾何校正的基本方法和步驟,理解了遙感圖像幾何校正的意義。
在幾何校正的時候,剛開始把dipaly1和dipaly2搞反了,沒有注意是以哪張有坐標的為基準。選點的時候應該找比較明顯的標志性物體。
遙感實習報告8
班 級:
學 號:
姓 名:
指 導 老 師 :
實 驗 室: 地理信息中心實驗室
實驗一 ENVI 視窗的基本操作
一、實驗的目的
初步了解目前主流的`遙感圖象處理軟件 ENVI 的主要功能模塊,在此基礎上,掌握視窗操作模塊的功能和操作技能,為遙感圖像的幾何校正等后續實習奠定基礎。
二、實驗軟件與數據
軟件:Envi遙感圖像處理軟件。
數據:重慶地區UTM第八波段數據。
三、實驗方法與步驟
Envi軟件的主菜單:
這個是ENVI軟件的主菜單,其中包括了文件的載入,基本工具欄,以及圖像處理的一些必要的功能。
四、實驗體會與建議
本次實驗主要是熟悉Envi軟件的菜單,以及一些常用的方法。還有就是將Envi軟件菜單的界面轉換成中文菜單。
1、在ENVI安裝目錄..RSIIDL60productsenvi40menu下建立新文件夾,命名為orgmenu
2、拷貝..RSIIDL60productsenvi40menu下原有的英文菜單文件display.men、display_shortcut.men和envi.men到新建的orgmenu目錄中進行備份
3、拷貝下載的display.men、display_shortcut.men和envi.men文件到..RSIIDL60productsenvi40menu中,覆蓋原文件。
4、啟動ENVI4.0。
遙感實習報告9
地點:校園、十三陵地區、
姓名: 班級:
學號:
實習目的
1:為了更好的了解十三陵地區的地區概況以及土地利用類型,方便學習遙感圖像的制作和分析能力,更好的熟悉應用遙感的重要軟件,對遙感知識增加全面的掌握,更好的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高效結合。本實驗旨在教會學生應用ArcGIS系列軟件進行矢量化的操作。通過本次實驗,要求學生能夠掌握ArcGIS一些常用的基本操作,涉及到的知識點,包括:ArcGIS應用基礎,空間數據的采集和組織,空間數據的轉換和處理,空間數據的可視化表達等。最終達到對ArcGIS桌面軟件操作入門的目的:
2:了解航空相片的各種要素,掌握立體觀察的.具體步驟。
3:掌握野外地物波普測試的基本步驟,了解其反射率。 實習內容
本次實習重要應用到兩個重要軟件ArcGIS和Edars軟件。將十三陵遙感圖應用ArcMap進行手工矢量化操作,結合實地踏查,手工進行地物劃分,最終形成十三陵土地利用圖。用到的軟件主要是ArcMap和ArcCatalog。
一、立體像對觀測的實驗
二、實驗步驟
(一)熟悉航空像片
①像片編號:位于航片右上角,說明攝影時的地理位置、攝影時間; ②框標:四角或四邊,相對框標連線交點是該像片的像主點; ③水準氣泡:記錄該像片的傾斜度數;
④時針:表明攝影時間,以便提供太陽光線方向和太陽高度角; ⑤航片攝影機的焦距; ⑥校正線; ⑦高度表。
(二)立體觀察
1、立體鏡檢查
①在8開白紙上中部順長邊方向繪制一條直線。長約30cm左右,并在此直線上安裝反光立體鏡。
②在立體觀察中觀察直線,以檢查立體鏡的大反鏡角度是否正確。當立體觀察時紙上的直線在兩個視場的成像為兩條相交直線,而且經轉動白紙或立體鏡時仍不能使其兩視場中兩直線重合時,說明儀器大反光鏡位置不正確,這時調整反光鏡螺旋進行正位,直至兩直線重合為止。
2、確定基線。
然后用兩眼相重合的點位,也做標記。之間的距離b為立體鏡擴大后的觀察基線,稱之為立體鏡基線。此基線的長度因個人的眼距和立體鏡的不同而異。
③在兩張像片上分別連接框標得像主點O1、O2,即框標連線的交點,然后在像主點周圍f/45為半徑的圓內,選刺明顯地物,并用像片鉛筆畫一小圈。
④轉刺兩像片中心點O1、O2得O1ˊ、O2ˊ,并分別連接O1 O2ˊ、O2 O1ˊ,量出O1 O2ˊ、O2 O1ˊ的長度值,即為兩像片的共同基線。
3、觀察
①將兩像片安置在白紙上,使同名基線與白紙上的直線重合(注意要使同名基線應在像片對內側);使像片上的同名像點O1 、O2ˊ或O2、O1ˊ間的距離基于b,固定像片對。
②將反光立體鏡置于像片對上,觀察者的眼基線要平行于立體鏡基線進行觀察
一、 實驗心得:這次實驗較為簡單,一個人即可在短時間內完成,但是,由于每個人的眼間距不同,所以調整的儀器目鏡間距也不同,在一個人調好后,可能另一個人觀測時無法達到最佳狀態。也因此,若是兩人一起調整儀器的話,可能會慢一點,困難一些。其實,實驗整體還是很容易的,只要認真細心即可。
二:野外地物波譜測試的實驗
使用光譜反射儀測試地物波譜的實驗步驟
1、 首先確定需要測定的地物類型,任何不同地物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光譜特性,都可以作為測定目標。如:草地、灌木、喬木、水泥地、大理石地、水體等,植物還可以分為健康與不健康的,水體也可以分為無污染與有污染的。
2、 確定測量時是采用順光、逆光或頂光,然后放置標準板,標準板的位置應該與地物的位置一致。
3、 光譜反射儀的使用:(1)由開關按鈕、電池檢查鈕(Check)、視場角旋鈕(2°或10°)、波長輪鼓(400nm~1050nm)、鏡頭和觀測孔等。首先打開鏡頭蓋,不要用手觸摸鏡頭,然后打開開關按鈕,按住電池檢查鈕(Check),如果從觀測孔中觀測到刻度值大于3就能說明電池仍有電,反之則需要更換電池;從觀測孔中除了刻度以外還可以看見一個大圈中間還有一個小圈,大圈是10°視場角的觀測范圍,小圈是2°視場角的觀測范圍,一般使用10°視場角,也就是說在觀測時大圈中應該充滿所測地物而沒有任何其它物體;觀測孔中得刻度是從0到4,讀取時應該估讀出小數點后兩位。(2)轉動波長輪鼓,從400nm開始依次測量,首先讓鏡頭對準目標地物,通過觀測孔讀數并記錄,再讓鏡頭對準標準板讀數記錄。(3)然后將波長輪鼓調到425nm,同前面一樣讀取地物與標準板的讀數,依此按照波長順序重復數次。
4、 讀物波譜反射系數的計算:分別將各個波長獲得的標準板讀數值與其目標物讀數相減,然后根據相減所得差值在反射率查詢表中查詢對應的反射率。
5、 反射波譜曲線的繪制:以波長(400nm~1050nm)為橫軸,反射率為縱軸,畫出光譜反射曲線。
6、 對多個地物的反射光譜曲線進行比較分析。
光譜反射率測定記錄表
光譜反射率測定記錄表
地點 十三陵 目標地物類型 月季葉(新鮮完整) 時間20xx/10/27
遙感實習報告10
一、實驗的目的
理解計算機圖像分類的基本原理以及監督分類的過程,達到能熟練地對遙感圖像進行監督分類的目的。
二、實驗軟件與數據
軟件:Envi遙感圖像處理軟件。
數據:重慶地區UTM多光譜數據。
三、實驗方法與步驟
1、載入UTM多光譜圖像,使用主菜單中的基本工具菜單,選取感興趣區,在image圖像中選擇序列區。
2、在主菜單中選擇分類,選擇監督分類,再選擇最小距離法進行分類。結果如下,其中紅色部分為河流,藍色部分為居民區和山脈,綠色部分為植被和背景。
四、實驗體會與建議
通過本章實驗,理解和掌握了計算機圖像分類的基本原理以及監督分類的`過程,并能夠熟練地對遙感圖像進行監督分類。
首先選擇圖片的感興趣區,要選擇多個波段不同顏色,剛開始的時候只選擇了一個,整個圖片全是一個顏色。后來選擇了很多顏色,選擇出了特征值。
遙感實習報告11
一、實習目的和要求
1)、了解數字攝影測量生產流程;
2)、掌握立體像對定向建模型過程
3)、掌握數字攝影測量測圖方法
二、實習基本情況
1)、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上機操作;
2)、實習時間:20xx、3、1—20xx、3、5
3)、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上機時間:上午08:30——11:30,下午14:00——5:00;地點:博雅樓807
三、實習儀器及軟件
1)、VirtuoZo/JX4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
2)、AUTOCAD20xx、CASS7、0軟件
四、實習內容
1、定向參數解算
1)、參數設置:測區參數、模型參數、影像參數、相機參數、地面控制點。
2)、自動空中三角測量:設置自動空中三角測量參數、立體像對生成等。
3)、模型定向:內定向(誤差小于0、01mm)、相對定向(限差小于0、02mm)、絕對定向、生成核線影像。注意的是內定向的好壞影響相對定向的高與低,也就是下圖中紅“+”多與少。
2、立體測圖
數字影像測圖是利用計算機代替解析測圖儀、用數字影像代替模擬像片、用數字光標代替光學光標,直接在計算機上進行數字化測圖的作業方法。本模塊為交互式數字影像測圖系統(Interactive Graphics System,IGS),主要用于地物量測。用戶可在立體影像或正射影像上,進行地物數據采集及編輯,生成數字測圖文件(、xyz),并按標準的制圖符號將之輸出為矢量地形圖。
1)、在VirtuoZo主界面中單擊測圖IGS數字化測圖菜單項,進入IGS模塊。
2)、新建或打開測圖文件(、xyz)。
3)、新建或打開了一個矢量窗口后,可裝載相應的立體模型或正射影像。單擊裝載立體模型(或正射影像)菜單項,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需要載入的立體模型或正射影像,確認后,系統即在IGS界面中打開一個窗口顯示立體模型或正射影像。
4)、提取矢量信息。激活立體模型或正射影像窗口,單擊工具欄圖標,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相應的地物符號,然后按下工具欄圖標,移動測標至相應的地物處,切準該地物輪廓上某一點的高程,然后單擊(或踏下左腳踏開關)確定該點的點位,依次采集完該地物輪廓上的節點后,單擊(或踏下右腳踏開關)確認,即記錄了該地物,同時,矢量窗口中會顯示該地物的矢量化符號。
5)、編輯地物。激活立體模型或正射影像窗口,按下工具欄圖標,移動測標至需要編輯的矢量地物處,單擊(或踏下左腳踏開關)選中該地物,,然后再次單擊(或踏下左腳踏開關)選擇該地物輪廓上的某點,即可對該點進行編輯。
6)、編輯完成后,可將該矢量信息導出為其他格式(如:DXF格式或ASCII碼純文本形式)。
3、DEM、正射影像制作
VirtuoZo系統根據影像匹配后產生的視差數據、定向處理后得到的結果參數以及用戶為建立DEM所定義的參數等,自動建立DEM。擴展名為dtm文件是指將匹配后的視差格網投影于地面坐標系所生成的不規則高程網。系統對該DTM進行插值計算,所建立的規則格網(矩形格網)即為數字高程模型DEM。
1)、裝載立體模型,在立體模型上對特征地物進行數據采集和編輯,獲得具有一定密集度的地面特征,然后構建三角網,最后生成DEM。
2)、引入利用自動匹配的結果所生成的DEM,利用區域特征匹配和各種區域算法進行DEM區域編輯。
3)、全手工單點編輯或自動走點編輯。
4)、引入該地區已有的矢量文件“xyz”,指定地物層,自動構建三角網,生成DEM。
5)、制作各個模型的正射影像。有單模型處理和批處理兩種處理方式。
6)、單擊添加所有模型按鈕,系統自動將該測區內的所有模型加入對話框中,準備進行批處理。用戶也可以單擊添加模型按鈕,然后在系統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需要參與批處理的立體模型。
7)、單擊表頭上的正射影像欄可使該列中的文字在“是”和“否”之間切換(分別代表列表中所有的模型都生成或都不生成正射影像)。如果只需生成其中幾個模型的正射影像,則可在該模型行中對應的正射影像欄中雙擊,使其中的文字為“是”。
8)、單擊執行按鈕,系統開始自動生成指定模型的正射影像。單擊取消按鈕,則不做任何處理,退出批處理模塊。
攝影測量與遙感實習心得體會篇4數字化測圖是測繪專業的必修課,通過實習,可以讓我們對該課程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和掌握,進一步深化對數字化測圖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掌握數字化測圖的`基本過程和基本方法,掌握數字化測圖儀器————全站儀的使用方法,掌握數字化成圖軟件進行數字化地圖編繪的方法。同時,作為現代測繪工程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學好各方面的測繪知識,更要掌握好測繪各方面的實際操作能力,只有掌握好了這些本領,將來才能為自己的事業打下結實的基礎,所以,我們都很認真努力地對待這次實習。
我們小組這次的主要任務就是對我們學校雅園至一教范圍內的地形、地物進行野外的數據點的采集,再導入電腦進行內業處理。野外測記和室內成圖是數字化測圖的主要模式,也是我們此次實習主要運用的模式。
全野外數據采集法成圖主要有下列內容:
1、數字測圖的準備工作:儀器檢較、準備數據記錄所需的記錄表、實地觀察地形確定控制點、數據處理軟件準備等;
2、控制測量;
3、外業測繪,碎部點采集;
4、內業圖形編輯;
5、圖形細節修飾,成果保存。
我們組用索佳全站儀進行外業觀測,測量數據自動存入儀器的數據終端,然后將數據終端通過接口設備輸入到臺式電腦。采用這種方法則從外業觀測到內業處理直至成果輸出整個流程實現自動化,盡可能減少人為因素而產生的錯誤。
實習第一天,我們組進行控制測量,12個控制點,由于學校人口密度較大,觀測條件不是十分理想,導致我們組的水平觀測角中誤差超限,最后對所有控制點水平角進行重測,通過平差易軟件對數據進行精度評定及平差,控制測量成果符合規范要求。
實習第二天,我們組以二號控制點為測站,一號控制點后視定向,進行碎部測量。我們組共五人,一人操作儀器,一人畫草圖,三人輪流跑桿,我們組對地物特征點的采集比較詳細,如房屋點、道路、井蓋、花臺、草坪、垃圾桶、櫥窗、獨立樹、行樹、籃球場、溝渠、路燈等地物點都進行了采集。由于其他組需要用二號控制點,我們轉站至雅園,第一天一共采集將近三百余點。
晚上內業作圖,首先對全站儀數據進行讀取,數據傳輸過程中將電腦參數設置成與全站儀參數一致,經過多次嘗試,沒有成功,最后檢查出是由于數據線損壞的緣故,導致全站儀中點位坐標無法導出。迫于無奈,其他小組運用人工輸入坐標的方式將全站儀數據輸入電腦。
實習第三天,天下起了小雨,影響測量進度,一天只測了一百多數據點,將雅園測區地形地物特征點基本采集完了。當天換了根數據線,成功導出全站儀中記錄的數據,進行圖形繪制。在繪制地形圖的過程中,我們體會到繪制草圖的重要性,一份好的草圖可以大大提高繪圖效率。在地形地物特征點采集過程中遇到不少的問題,比如某些房角點被大量樹木遮擋無法觀測,我們則用皮尺測量其距離,運用CASS軟件中房屋編輯兩點及一邊的方式繪出圖形,或升高棱鏡對點位進行觀測,這些都是地形圖測量過程中對點位測量的靈活處理。
實習第四天,經過全組人員的辛勤努力,碎部點信息的采集終于進入尾聲,內業繪圖也跟上了外業碎部點采集的進度。外業數據采集,我們組共采集八百多碎部點,詳細反應了雅園至一教范圍內的地形、地物、地貌。該測區范圍內有住宿樓、公路、實驗室、辦公樓、教學樓等大的建筑物,也有陡坎、篷房、花臺、綠化帶等細節設施,經過我們組全體組員的通力合作,此次實習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
通過此次實習,不僅提高了我們的實際操作能力,熟悉掌握數字測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過程,還讓我們體會到測繪是一個需要團隊合作的工作,干測繪需要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白天忙外業,晚上忙內業,起早摸黑是家常便飯,除了這些,測繪還是一項需要細心和耐心的工作,數據成果超限,則必須進行重測,對待工程測量必須要有責任心。通過此次實習,讓我受益匪淺,對自己專業有了更深的認識。
【遙感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興業銀行實習報告|實習報告05-03
在小學實習的實習報告02-24
實習報告05-21
(精選)實習報告05-21
實習報告12-17
軟件開發項目實習報告_實習報告06-03
實習生的實習報告03-08
實習生實習報告03-09
實習生實習報告04-22
護士實習報告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