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臨床學術導師工作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臨床學術導師工作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臨床學術導師工作總結1
一、培養目標
通過師帶徒工作,使繼承者在整理、繼承老醫師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的基礎上,發展、創新醫藥學術,培養造就一批熱愛祖國、熱愛醫藥事業、醫學理論深厚、醫藥技術精湛、品德優良、醫德高尚的高層次醫藥繼承創新型人才。
二、教學要求
繼承學習時間,為期一年。具體時間:20xx年4月至20xx年4月。通過繼承工作使學術繼承人達到以下標準:
1、醫藥理論功底更加扎實,醫學文化知識進一步加強。掌握指導老師指定的各種醫學書籍。
2、基本掌握指導老師的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基本達到指導老師的臨床療效或技能技藝水平,醫療臨床診療水平在原有基礎上有較大提高,臨床療效突出。
三、教學內容
繼承教學采取跟師學習、獨立臨床實踐與理論學習相結合的形式,以跟指導老師臨床(實踐)和獨立臨床(實踐)為主。
1、3個月內:理論學習,熟讀醫療書籍,采取集中授課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醫政科將不定時開展培訓工作,加快新醫生動手能力,加強骨傷、外科方面培訓,年底將進行考核。
2、4月到10個月:獨立臨床實踐是要積極參加醫院門診,急診工作,獨立出診,參加會診及疑難病例討論。在上級醫師指導下負責一定量的病人管理。
3、11月到12月:主要對老師所傳授經驗進行分析、歸類、總結,梳理成規范文字,上交學習心得、臨床體會,對經典病案進行整理成冊,以便學業完成時作為考核依據。
學生自跟師學習之日起,每周跟指導老師臨床或實際操作的時間不少于3個工作日。跟師期間,學生要認真作好跟師學習筆記,學習心得、臨床體會或指導老師的臨床(實踐)經驗整理,交指導老師批閱,指導老師將認真批閱;要獨立完成能反映指導老師臨床經驗和專長的.體現疾病診療全過程的臨床醫案10份。
四、帶教對象
師帶徒將以一對一形式進行傳承授業,以20xx年到基層的定向委培生為主要指導對象,具體人員名單如下:朱海東(師)對沈欣(徒),邵海勇(師)對鄭波(徒),莊麗娜(師)對陳棟(徒)。
康復醫療與骨傷醫療由竺波統一帶教。
五、考核指標
師帶徒工作的考核分為平時考核、年度考核和學業考核。
臨床學術導師工作總結2
外科學碩士研究生是我國醫學高層次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關系人類健康及生命的特殊領域,培養具有獨立動手能力,真正能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又具有較強從事創新科研工作的高素質外科學碩士,是我國醫學高等教育的目標。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生教育已經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在我國研究生招收規模正在逐步擴大的情況下,如何充分利用現有師資條件在研究生數量增長的同時保證培養質量,已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本文就所在的外科學科培養臨床醫學碩士的一些具體方法進行了探討,并介紹了廣西醫科大學在這些方面的一些經驗和成果。
1.強化研究生臨床意識
通常,新入學外科學臨床碩士一部分是應屆本科畢業生,一部分則經過1-2年臨床工作,且大多來自基層醫院,盡管在入學前的臨床工作資歷和基礎參差不齊,但普遍來說,其總體臨床操作技能不扎實。由于外科碩士研究生的臨床實踐往往要深入臨床一線,面臨的是任務繁重且各專業特色明顯的臨床工作,因此,有必要對進入臨床前的研究生進行動員和分科室的崗前培訓。動員培訓由學院管理部門組織,根據以往研究生在實踐中和學院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制定相應的培訓方案。主要針對涉及醫德醫風、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的法律責任、醫療糾紛與臨床思維、病歷書寫規范、臨床合理用藥及醫院感染。此外,針對手術中的一些主要問題,如手術中無菌觀念不強或者不知道如何做好助手等,更需要通過培訓強化思想認識,要求研究生從基礎工作做起,踏踏實實地做好臨床工作,才能成為高層次、高素質的臨床醫師,使他們認識到臨床醫學的本質是實踐醫學。
2.強化研究生的學術思想
研究生教育所培養的是具有創新科研能力的高層次人才,學術思想的培養應該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學術思想包括研究的洞察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1]。首先,在研究生進院開始,就與其進行深入廣泛交流,使其融入良好的學術氛圍,保持追蹤學術前沿。其次,應強調培養導師的責任和義務,通過引導、啟發、幫助使研究生根據自身條件選定研究方向,并通過文獻回顧工作開闊學術視野,確保論文選題的創新性、前沿性和可行性,有效避免實施無意義的低水平重復研究項目。碩士研究生的學術思想培養應緊密結合臨床實際,以總結臨床實踐經驗或解決臨床問題為前提。這就要求研究生在繁雜的臨床工作中,保持敏銳的科研洞察力,從細微處入手,找出具有臨床與科研價值的線索,并思考、總結和拓展。在借鑒前人優秀成果的同時,又能超越其思維定勢。尤其在實驗過程中,如果遇到一時無法解析的問題,要敢于突破常規的思維模式,在縝密推敲的前提下,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只有這樣,科學研究才可能有創新性的突破。在科研工作中,應鼓勵研究生與他人合作,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團隊中創造一個積極活躍的科研氛圍。除了埋頭苦干于實驗室外,積極參加同行之間的學術交流也非常重要。通過參加學術交流,既可以聆聽同行們的研究心得,又可以將自己的科研結果展示給同行,根據同行提出的反饋意見進一步完善研究內容。
3.加強臨床訓練,提高動手能力
外科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具有較強的經驗性和實踐性。研究生的培養也必須注重實踐,單純理論學習和科學研究鍛煉不出外科醫師的臨床實踐經驗和手術操作技能[2]。因此,研究生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臨床一線中,管理病人、參加手術,積累經驗,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隨著各學科的快速發展,每個專業技術和操作分工更為明確,導師的研究方向、范圍和專長亦趨于窄而精,這無疑會對培養研究生全面的專業技能培養帶來困難。同時,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社會因素及管理機制的影響,部分導師在平時的臨床訓練當中弱化了研究生專業基本功的培養和鍛煉,側重于單一技術的掌握而弱化了全面技能的培養。因此,學院要求研究生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臨床醫師“三基”培訓,有針對性地提高研究生基本操作技能。在臨床輪轉和專科實踐期間,學院還要求研究生認真參加各病房和科室的臨床醫療工作,掌握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病史收集與書寫、診斷、鑒別診斷、治療方法和基本操作,并結合臨床工作學習有關知識。另一方面,要求導師不能一味地將學生作為臨床工作的助手,而是應該將自身作為學生臨床實踐的指導者和監督者,狠抓臨床訓練,在培養過程中對研究生的實踐內容、臨床工作組織能力等提出具體要求,嚴格規范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的'訓練,從接診、檢查到治療,層層把關,杜絕不規范醫療操作。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原則,要求研究生能熟練掌握。通過研究生親身參與診療,結合導師查房講解,使研究生對疑難疾病和危、急重病人的診斷和治療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臨床工作能力與獨立進行初步處理的能力。
4.重視素質教育,恪守職業道德
醫學是一個自然學科與人文學科交匯滲透的綜合學科,其服務的對象是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的人。醫生這一職業是以病人的生命和健康為工作對象的特殊職業,這種特殊性要求從業人員不僅應具有高尚的道德操守,而且應具有善良、嚴謹、誠實、負責、謙遜等美德,對待病人具有耐心和關愛。因此,作為從事醫療事業的醫學碩士生應成為不僅具有醫學專業素質,而且具有人文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尚職業道德的建立源于對工作、生活和學習細節的嚴格要求。所以,醫學研究生應該進行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訓練,明白一些基本的問題,但我們必須保證患者的利益不能受到絲毫損害,因為患者是我們的上帝、以人為本是我們的準則。
5.結語
綜上所述,為適應當前研究生教育的快速發展,為確保學位授予的質量和嚴肅性,必須強調研究生導師的培養責任和義務,真正地從專業學術、生活、個人成長各個方面對學生有所指導,并不斷總結培養經驗,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專業人才。
【臨床學術導師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導師工作總結03-18
導師工作總結05-26
德育導師工作總結06-12
大學導師工作總結11-26
導師工作總結范文09-16
育人導師工作總結05-17
德育導師工作總結06-18
學生導師工作總結03-05
(推薦)導師工作總結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