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必備15篇】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并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干的一種好辦法,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1
根據大會安排,我就鎮實施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基本情況及下一步的思路和措施作一簡要匯報,請大家批評指正。
今年,我鎮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中心和農業結構調整這個主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業主開發為突破,以基地建設為依托,狠抓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了一定成效。農業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特色發展局面已初步形成;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走種養殖業結合的路子,水禽、稻魚、生豬、蔬菜、麻竹等農業產業化項目規模不斷擴大;農產品質量進一步優化,一批名優特新農產品已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五!钡犬a業化經營組織不斷增多,土地流轉步伐加快。
一、農業結構調整基本情況
推進業主式經營,走產業化之路。
今年,我鎮繼續把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以業主開發為突破口,以項目為載體,以種植、水禽、水產、生豬生產為重點,積極推行訂單農業和業主式經營,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引進業主戶,成片開發近畝,辦起了畝的光華花草苗木種植基地、畝的和平魚鴨混養基地、畝的筍材兩用竹基地、畝的水果種植園、畝的隆昌縣畜禽良種場等,通過以點帶面,示范引導,帶動了全鎮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種養殖業結合,進一步優化農業結構。
我鎮的農業結構調整著力于形成規模,突出特色,重點發展以蔬菜、水果、花草苗木、筍材兩用竹為主的經濟作物,突出發展小家禽、畜牧、水產養殖,農業結構逐步趨于合理。在種養殖業主帶動和影響下,輻射到全鎮發展,極大地調動了農民調結構的積極性。截止月底,全鎮共出欄生豬頭,出欄小家禽.萬只,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人。
實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改善農業基礎設施。
以“治水、改土、興林”為重點,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改善農民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千方百計籌措資金,逐步推進村級公路建設,曙光、紅光等村級公路正在加緊施工,三龍、光華、和平等村級公路正在籌備建設之中,整治病害水利工程處,渠道清淤公里,有效地保證了灌區生產用水,確保滿栽滿插,糧食有望豐收。
盡管我鎮的農業結構調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一是思想觀念仍十分落后,“小富即安”的小農意識仍然存在,多數農民存在“不想調、不敢調、不會調、無錢調”的現象;二是多數農民缺少投入資金,貸款難仍存在;三是土地制約,土地流轉還沒有真正發揮出作用,規模太;四是總的來說,我鎮調整的步子緩慢,產業化程度低,沒有真正“化”起來,開發規模小,帶動能力不強。
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產業化為途徑,突出以企業為龍頭、以科技為動力、以基地為依托、以項目為載體四個關鍵,抓住“建基地、興科技、抓示范、夯基礎”四條主線,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建基地,突出規模效益。
農業生產基地是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產業化的基礎,是龍頭發展的依托,要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相對集中、高產高效的原則,引導、扶持其發展,重點發展一批基地,扶持一批龍頭企業,爭創一批名優產品,帶動一批專業大戶,培育一批經紀人隊伍。一要加大對現有幾個基地的培育、扶持力度,要讓這些點真正地“亮”起來,真正發揮他們的示范、帶動、輻射、引導作用,促進全鎮的農業結構調整。對這些重點基地,我們要認真落實扶持措施,特別是在資金上給予大力扶持,凡是上級投入、縣上投入、鎮上的投入,一律打捆使用,集中用于龍頭企業或重點基地的基礎設施、技術改造、品種優化等,要為他們協調金融貸款,加大投入,使其不斷擴大規模,提升檔次,提高競爭力。二要大力開發業主式經營,形成“業主+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近幾年來我鎮涌現出了不少業主,成為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直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我們要大力扶持其發展。對規模較大,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業主,要在土地流轉、銀行信貨、稅費征管等方面給予優惠,將上級的有關優惠政策與業主經營開發結合起來,盡可能將爭取到的項目、工程與業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集中人、財、物力,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以實現集中成片開發改造一片,結構調整一片,輻射帶動一片。
興科技,提高科技含量。
科技進步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的支撐,沒有科技為支撐,農業結構調整就難以上臺階。我縣從事種養業的專業大戶都是靠科技致富的,這在農村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但許多農民的傳統小農耕作意識仍然根深蒂固。我們必須及早改變現狀,一是要大力開展科技致富典型宣傳,增強廣大農民的科技意識,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對機關干部、專業大戶和廣大農民的技術培訓,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講座,結合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培養一批新型農村技術人才,大力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培育特色產品;二要加強技術指導,現在大部分的農民、業主都缺乏技術,要發揮鎮農技部門的作用,為種養大戶、業主和農戶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指導、服務力度;三要根據發展需要,根據項目,新成立一些專業技術協會,比如畜禽技術服務協會、水產技術協會協會、養兔技術協會等,以更好地發揮科技推動作用。
抓示范,典型帶動發展。
搞好典型示范,歷來是抓好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要手段,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各項目的實施,必須靠抓點示范來推動?h上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農業科技人員積極參與農業結構調整項目示范的優惠政策,我鎮也要把鎮村干部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支持農業技術人員興辦實體,領辦或創辦農業產業化科技示范基地。干部不僅要引導農民群眾調,還要帶頭調,特別是村四職干部,不能只是下去一味地要求農戶們要如何調,這里種什么,那里栽什么,而自己的田土里卻仍然如故,未見動靜,沒有做出示范和引導。因此在今后的農業結構調整中,干部要帶好頭,做好樣,以身示范領著農民干,干給農民看,讓農民干有目的,學有榜樣,也讓農民看后心服口服,自然調動起了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夯基礎,增強發展后勁。
近幾年,我鎮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加強,但基礎設施仍十分薄弱,滯后于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必須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堅持山水田林路氣綜合治理,重點抓好沱灌三期工程、病害水利工程的整治,加快水利建設;完善高升橋的修建和擴延工作;以三年交通大會戰加快村級公路建設,完成曙光、紅光、三龍等村級公路碎石路面工程;繼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
總之,我鎮農業結構調整雖有一點成效,但仍處于初始階段,還需要努力探索和發展,我們認為農業結構調整將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我們將一如既往,繼續努力,大膽探索,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使我鎮的農業結構調整再上一個新臺階。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2
今年以來,為大力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和農業的規模經營,積極開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異;钴S。為推動此項工作開展,按上級要求,我鎮建立了流轉服務大廳,并做到人員到位、各項制度上墻,配備辦公電腦,做到及時收集發布信息,并做到檔案齊備。
一、基本情況
到20xx年7月為止,我鎮農用地流轉面積為9619。9 畝,其中由外省市農民租用的面積為1500畝,用于退耕還林用地流轉面積為2519。4畝。農用地采用流轉方式用于建設用地的面積約為5600。5畝,其中鎮村組道路用地為103畝,圩堤建設用地為30畝,縣工業園區流轉面積為5300畝,集鎮、中心村用地面積為114畝,其他建設用地面積為53。5畝。
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過程中,由農民直接與用地單位簽訂流轉協議的有68戶,流轉面積為1033。5畝;由鎮、村與農民簽訂流轉協議的有1137份,流轉面積為5350畝。我鎮建立了土地流轉百畝示范片。
我鎮農用地流轉于一產的流轉費平均每年每畝約80至200元,農用地流轉于非農建設用地的流轉費約為每畝800元。截止20xx年3月,縣、鎮財政共撥付土地補償金約5000萬元,涉及土地使用面積約為5300畝。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存在較多不規范的情況。在我鎮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工作中,由于沒有完全嚴格地遵循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出現一些違反法律政策規定的情況,主要表現為:
1、除道路建設搞土地流轉外,在其他項目建設中也存在把農村土地由農用地向非農建設用地流轉的做法。
2、承包地的流轉合同不規范,沒有統一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范本,個別地方發生不與農民簽訂書面協議的做法,農民的經營自主權得不到尊重,還發生“一田兩證”的情況。
3、少數村組土地流轉工作缺乏公開、透明的辦事機制,進入流轉程序的承包地面積、補償或收益情況等重要信息,在流轉過程中沒有加以公布。
4、農民在流轉中獲得的'收益較少。除農民之間自愿的流轉補償外,補償的標準較低,每畝收益低于土地本身價值的附加值或我鎮的農業增加值。集體建設用地占用承包地,個別村組也沒有給予農民相應的補償。
5、鎮農經站在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方面沒有完全發揮其管理職能。
三、主要做法
。ㄒ唬┘哟罅Χ,學習宣傳。
在《農村土地承包法》的宣傳工作上要注重面向兩種對象,一是面向廣大農民,繼續采取多種方式和多樣形式,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高農民對于這部關系他們切身利益法律的知曉率,增強他們維護自身權益的法律意識;二是面向鎮、村、組干部,提高他們依法行政的自覺性。在宣傳與學習中要讓廣大干部明確幾個重要的觀點:一是農村土地不等于農村耕地,它包括有宅基地、公共用地、自留地、耕地及非耕地(含雜邊地、河道);二是在土地所有權性質上,農村的土地除國有以外,都是農民集體三級所有;三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農民的財產權利,可以用貨幣來量化;四是除法定征用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以外,不得調整或收回農民承包地,不得以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方式調整或收回農民承包地;五是農村土地承包權的流轉一定要遵循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其中“依法”是第一位的。
。ǘ┓妥推進,保障權益。
1、在經濟大開發、大建設的形勢下,貫徹實施農村土地承包法,首先要正確處理土地承包工作與經濟建設用地的關系問題。政府職能部門在審批項目、制定政策、落實規劃時,要重視執行農村土地承包法,維護農民的承包經營合法權益,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統一起來,重視國家、集體、農民三者利益的一致性。
2、農經站要經常性地開展關于農村土地用途變化情況的調研,實事求是地解決土地承包與流轉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做好農民在土地承包權益方面的代言人,做到管理與服務并重。
3、嚴格依法辦事,規范農村土地承包與流轉工作。首先要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制定和完善我鎮有關土地和流轉方面的實施辦法;其次要適時調整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的補償規定,盡量從保障農民權益的角度,適當提高現行流轉的補償標準;三是堅決糾正實際工作中各種不符合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的做法,把農村土地全部承包到戶,把承包經營權證全部發放到戶,積極穩妥地處理好第二輪土地延包的其他遺留問題。
。ㄈ⒔ㄕ铝⒅疲幏哆\作。建議及時出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政策法規和制度,明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原則、范圍及操作程序,構建適應市場化及農村實際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同時要建立流轉臺帳。要進一步規范土地流轉行為,體現土地經營權流轉中自愿原則。流轉時必須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簽訂由縣農委統一印制的流轉合同范本,報村集體經濟組織、鄉鎮土地承包管理部門備案。土地流轉的期限應由雙方協商約定,但最長的期限不得超過第二輪土地承包期。應簽訂流轉的合同,以合同的形式將流轉雙方的權利義務固定下來,流轉合同應標明雙方當事人的姓名、住址、流轉期限、流轉土地的用途、流轉價款以及違約責任,使雙方一旦發生糾紛,調處有據。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3
我鎮農業產業化工作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總體目標,以新農村建設為總攬,以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為基礎,以打造全省水產養殖基地為突破,以農民增收為核心,按照“扶龍頭——壯基地——興特色——保增收”的工作思路,堅持走產業化發展農業、標準化組織生產、特色化致富農民的路子,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一、基本情況
上半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8000萬元,占全年目標任務的100%;新增農業種養大戶20余戶,畜禽規模養殖場52個;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面積2200畝;有三個特色產業村:楊莊村、汊河村、金壩村;金成米業為市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達諾乳業獲得無公害產品認證;楊莊村為省級專業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
。ㄒ唬娀毮,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1、抓領導。黨委、政府調整了農業結構調整及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導小組。二是責任制推進,把農業結構調整作為農村的'中心工作,建立領導干部責任制,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層層分解目標到村和有關部門,落實到人,保證了農業結構調整工作健康運行。三是通力合作,搞好服務。進一步建立健全了農業結構調整的科技、信息、資金、物資等服務體系,政府各有關部門都拿出了支持農業結構調整的具體措施,分工負責,通力合作,搞好服務,共同為農業結構調整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2、抓引導。為鞏固我鎮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成果,使農業產業化保持持續發展,不斷壯大規模,鎮黨委、政府以培訓青年農民為重點,向種養殖大戶無償提供技術培訓和信息服務。鎮上成立了技術服務培訓辦公室,辦公室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組織召開種養殖業技術培訓會。
3、抓服務。一是技術服務。 二是物資服務。搞好各類優質農資的送貨下鄉服務。三是銷售服務。拓寬銷售渠道,進一步探索“龍頭+農戶”或“企業+農戶”的產銷緊密鏈接的新模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建立健全鎮、村兩級信息服務網絡建設。
。ǘ⒋罅ε嘀卜龀种鲗Мa業,打造區域特色產業
鎮黨委、政府結合各村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穩糧增收的前提下突出“一村一品”建設,逐步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帶。
(三)、全面加快基地建設,力促產業化呈現亮點
以基地為依托,突出抓3個基地的建設,使我鎮的農業產業化呈現了亮色。一是抓陳淺村的農業機械化基地建設。二是抓汊河村水產養殖基地建設。三是抓楊莊村蘆蒿基地的鞏固發展壯大。
。ㄋ模、切實增加農業基礎投入,增加農業發展后勁
1、加大農業重點工程實施力度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4
20xx年我市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按照“推進產業化、全面建小康”的發展思路,以創新體制和機制,整合集聚資源要素,建設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為重點,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預計20xx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加400元,農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創近年來最好水平。
一、20xx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ㄒ唬┱霞圪Y源要素建設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
市委、市政府把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作為加快縣域經濟重點突破、典型示范的“三大示范基地”之一。按照突出特色,突出優勢、突出重點的思路,經過從下而上、從上而下的反復研究、論證,編制了《自貢市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規劃(20xx——20xx年)》。全市從20xx年起,圍繞培育壯大優質糧食、畜牧水產、優質水果、蔬菜花卉、筍竹和茶桑藥六大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帶,采取整合政策、整合項目、整合資金、整合人力的新舉措,以基地示范區為載體,增收工程、保障工程、益民工程綜合配套、整體推進,帶動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
20xx年啟動了21個農業產業化示范區,通過“三大工程”全面實施,示范區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和農村發展條件得到有效改善,人均增收水平普遍高于當地區縣100元以上;通過發揮示范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和一批產業帶重點項目的實施,優勢特色農產品發展規模、速度得到提升,全市新增水果、蔬菜、筍竹、中藥材等優勢特色農產品面積7萬畝,糧食總產達到122.82萬噸,同比增長3.2%,生豬、山羊出欄分別增長4.7%、9.0%;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將超過50%,經濟作物占種植業產值明顯提高。
。ǘ┐龠M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創新。
圍繞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和農業優勢產業的培育,把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村經紀人和專業大戶作為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創新的現實載體,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培育和扶持的政策性措施,發揮他們在聯市場、建基地、帶農戶、興產業上“四位一體”的整合性作用,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確認了20xx——20xx年度的20個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含3個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0個市級重點農民專合組織,表彰了30個優秀農村經紀人。
今年省、市級重點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到17.5億元,同比增長21.5%(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6.52億元,同比增長33%),尤其是總投資達6000多萬元的龍都茶業、新星源肉食品、富順竹筍加工等技改工程和華潤肉食品公司規模養殖場一期工程等相繼竣工投產,使我市龍頭企業整體競爭力上了一個新臺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267個,其中新組建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8個,一批專合組織逐步走向規范化發展道路,越來越多的農村經紀人和專業大戶不斷涌現,成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的又一重點帶動力量。
。ㄈ嫿ㄞr業產業化經營投入新機制。
市和區縣財政支農資金確保60%以上用于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項目集中打捆安排,全市整合了從中央到地方16個渠道的涉農財政性投資近1800萬元,投入21個農業產業化基地示范區。市、縣財政資金主要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產業化經營組織抓技改、創品牌、建基地。各類涉農項目,在不改變國家規定的使用范圍和性質的前提下,向符合條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重點傾斜,使用7000萬元扶貧貼息貸款扶持華潤肉食品、龍都茶業、榮成實業、吉泰龍食品、川泰飼料等5家重點龍頭企業,使用800萬元財政借款、1400萬元財政投資扶持華潤肉食品、龍都茶業、新星源食品等3家龍頭企業重點項目建設;農村信用社積極探索動產抵押、倉單和權益質押等金融服務方式創新,發放20xx多萬元貸款支持成長型的中小龍頭企業和專業大戶。政府資金引導、金融部門支持、業主市場運作、全社會參與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投資新機制正在形成,龍頭企業、業主和農民投入主導產業帶建設資金1億元以上,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ㄋ模┙⑥r業產業化經營統籌整合推進新機制。
全市按照主導產業發展,推行“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支隊伍、業主運作、部門協同、產業聯動”的統籌整合新機制。各區縣設立了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管委會,作為區縣政府的派出機構,專門負責對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示范基地建設的組織領導、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及督促檢查。在抓好一批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組織的同時,健全了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激勵機制。每年開展10強龍頭企業的評比表彰活動,每兩年開展對一批優秀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村經紀人和專業大戶的評比表彰活動。
二、明年工作建議。
20xx年我市將繼續按照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規劃,圍繞形成 “四位一體”整合性作用的新機制,在發展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動產業帶基地、農民新村建設、標準化和品牌化上求突破上水平。
。ㄒ唬┞鋵嵈龠M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創新的政策和措施。
在發揮大中型龍頭企業“頂天立地”作用的同時,培育和發揮好中小龍頭企業、農民專合組織、農村經紀人、專業大戶“鋪天蓋地”的作用。對大中型龍頭企業發展的支持,主要從扶貧貼息貸款、 財政借款或投資上解決資金不足問題,對中小龍頭企業和專業大戶的支持,重點推廣金融創新方式,同時建議省里安排部分支持中小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專業大戶的貸款貼息資金。
。ǘ┲ㄔO產業化示范基地。
集中成片推進產業化示范區建設,促進主導產業帶的加快形成。在主導產業帶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建議省里安排部分優勢和特色產業帶建設扶持資金。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5
一、經濟發展方面
。ㄒ唬┕I經濟方面:*年,我鄉地區生產總值任務27370萬元,全年預計完成2893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任務7800萬元,全年預計完成7800萬元,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任務20000萬元,全年預計完成20000萬元。
(二)農民收入方面:*年1-3季度,鄉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384元,全縣排名第九位。
二、農業發展方面
一是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基本完成;二是繼續擴大藤椒種植規模,全鄉藤椒種植面積達到4500畝,今年藤椒產量20萬斤,實現產值280萬元;三是以張巖村、碧山村為中心,向石堰村、沙嘴村等輻射發展核桃種植共800畝;四是全年新發展優質茶葉200畝,改造茶園50畝,全鄉茶葉種植面積達到6000畝;五是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年度完成道路硬化8.35公里,新建橋梁3座,新建蓄水池59個,新建和整治溝渠共103公里,整治山坪塘46個。
三、項目推進方面
積極爭取承接縣重點項目建設,完成了成昆復線項目紅線內征地拆遷任務,并積極協調處理施工過程中的各類矛盾糾紛,確保項目的順利推進;完成了夾洪天然氣管道、吳三線電力線路、中石油輸油管線項目;高標準農田項目、小農水項目、幸福美麗新村建設項目,正在抓緊施工;百事康生物肥項目正在開展進場的前期工作。
四、社會管理方面
。ㄒ唬┌踩a:堅持每月召開安全生產工作會和季度例會制度,加大對專(兼)職安全員培訓力度。截至目前,共開展安全檢查130余次,排查出安全隱患160起,并進行了全面整改,全鄉無安全事故發生。
。ǘ┚C治信訪維穩:1、大力宣傳防邪知識,發放反邪教宣傳單1000多份,制作宣傳展板8個,積極鼓勵老年人參加老協活動,使群眾受教育面達90%以上,未發現傳教信教人員;2、對全鄉范圍內,涉嫌吸毒的人員進行定期幫教和穩控,確保不復吸;3、排查處置各類矛盾糾紛55起,有效化解矛盾糾紛55起,化解率達100﹪,并成功協調了帶河村毀墳信訪糾紛事件、石埝村醫患糾紛和成昆復線推進過程中的各種矛盾糾紛。
(三)環境保護:積極幫助我鄉企業推進環保達新標工作;加大農村垃圾治理力度,完成了國家十部委抽查迎檢工作。截至目前,投入資金10多萬元集中組織保潔專項行動10余次,參與群眾1500多人次,啟用垃圾車100多輛次,共清運垃圾20xx噸。
(四)計劃生育:*年,全鄉出生人口79人,出生率6.5‰,計劃生育率88.6%,人口自然增長率-0.623%,全年召開計生例會12次,計生婦查9948人。
。ㄎ澹┥鐣U希簢栏衤鋵崈灀岬捅U,嚴格標準,嚴格把關,對全鄉145名優撫對象、683名低保實現了應保盡保,加大了對農村低保對象以及特困人員的春荒冬令的'救助力度,對312戶308人發放了30000元春荒救助,對314戶797人發放冬令救助90000元;全面實施“精準扶貧”工程,對全鄉236戶貧困戶登記造冊,對口制定了幫扶、脫貧計劃,落實了責任人。
五、基層黨建方面
。ㄒ唬┱J真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和爭當“忠誠、干凈、擔當”好干部活動,制作各類標語、橫幅20多條,收集活動信息20多篇,確保規定動作到位。
。ǘ┥钊腴_展“堡壘提升”工程,進一步做好村級活動場所規范化建設,投入資金25萬元,按照相關要求對12個村(社區)活動陣地進行了完善和制度上墻,購買辦公桌椅50多套,對水庫村、上村村、碧山村村委會進行了完善和維修;完成了全鄉黨建大調查工作,對全鄉544名黨員和村、社干部進行了統一登記和評議。
(三)加強隊伍管理。嚴格按照《鄉機關管理制度》《村干部坐班制度》對干部進行管理,今年采取各種明查、抽查等方式對干部工作紀律進行了督查,問責9人,問責單位2個。
。ㄋ模h員管理方面。今年新發展黨員共10人,培訓入黨積極分子20人,組織各類黨員培訓4次,共培訓1030人次,并邀請縣領導為全鄉黨員開展廉政黨課學習,進一步提高全鄉黨員總體素質,提升黨員政治素養
。ㄎ澹h風廉政建設方面。制定《鄉*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實施方案》,由鄉紀委牽頭,對各村(社區)財務進行督促檢查;利用鄉公開欄、展板、黑板報、led等積極宣傳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相關工作開展情況;深入開展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活動,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監管力度,發現一例黨員計劃外超生線索,鄉紀委正在按照相關程序進行問責處理;協助并圓滿通過了縣委巡察組對我鄉首輪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巡視XX縣審計局對我鄉主要領導任期經濟責任審計。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6
近幾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省委3號文件精神,按照全省農業產業化“121號強龍工程”實施意見的統一部署,堅持科學發展觀,立足資源特色,發揮比較優勢,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戰略性調整,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業競爭力的重大舉措來抓。各級政府和業務部門積極制定扶持措施,大力培育龍頭企業,不斷完善利益機制,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使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取了良好發展勢頭,F將我市農業產業化工作情況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匯報如下:
一、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本情況
目前我市已有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435個,其中龍頭組織帶動型271個,中介組織帶動型111個,專業市場帶動型30個,農業產業化組織從業人數170萬人,占全區農業人口總數的1/3。碭山和蕭縣被確定為農業部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試點縣。全市現有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市級龍頭企業37家,其中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10家,交易額5000萬元以上的專業市場14個。農業產業化組織固定資產總值18. 5億元,銷售收入53億,上交稅金8200萬,全市已建設交易額5000萬元以上的專業市場14個,已認定的優質農產品無公害生產基地20多萬畝,發展定單農業300萬畝。
二、 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1、六大主導產業在農村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我市立足資源優勢,緊緊圍繞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畜牧、小麥、棉花、蔬菜、林業等六大主導產業作為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優先發展的產業,集中主要精力,實行政策傾斜、成立專門機構、開展分工合作,尋求重點突出,初步形成了規;^域化發展布局。碭山縣水果面積70萬畝,水果總產量達15億公斤,年銷售收入21.5億元,農民從事水果產業化人均增收600元,占純收入的37.5%。蕭縣把小麥加工作為產業化經營重點來抓,培育了皖王面粉集團、新錦豐實業企業集團、銀海面粉集團、金鴿面粉集團等大型面粉加工企業,不僅消化了當地小麥,使小麥價格比周邊地區每斤高3分左右,還向江蘇銅山、安徽墉橋等地擴展。墉橋和靈璧縣積極發展畜牧養殖業,全市畜牧業產值已占農業總產值的35.67%。
2、企業與農戶和基地的聯結程度更加密切。
為了解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對接難題,我市在發展農業產業化過程中積極探索和推行了“公司+農戶+基地”等多種利益聯結機制,其中合同方式占47%,合作方式占23%,股份合作方式占20%。碭山縣通過建立農民水果協會,帶動了農村79.8%的果農參與產業化經營。皖王集團與周邊15萬戶農民簽定優質小麥種植收購協議,僅此一項農民增收1350萬元。靈璧縣林匯養雞協會,已發展會員2300人,輻射到蘇、魯、豫、皖部分地區養雞發展。碭山縣唐寨水果專業合作社在河南民權縣建立了幾百畝優質水果基地。
3、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更加強勁。
我市在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不斷加大對企業發展的科技投入,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品牌產品。安徽省東方面粉廠自1997年建起了我省第一家糧食系統最大的科研開發中心,20xx年被科技部批準為國家星火龍頭企業,20xx年科研投入415萬元,“東鼎”牌系列小麥粉各項指標均優于國標。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以生產出口罐頭為主,20xx年生產各類罐頭近2萬噸,今年上半年出口創匯88萬美元。宿州著名農產品符離集燒雞和碭山酥梨暢銷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最近又新開發一批名優農產品如錦豐牌方便面、科技牌水果罐頭。我市共有省級名牌農產品9個,獲綠色食品證書8個,無公害農產品8個,經過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7個。
4、龍頭企業規模檔次更加提升。
我市堅持多種形式創辦和培育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不斷提升企業的規模和檔次。一批老企業經過改制重組,進一步盤活了資金,為使企業煥發新的活力,如碭山縣倍佳福食品有限公司、荷金來肉牛集團、蕭縣皖王面粉集團、銀海面粉集團等企業通過更新改造,實力更強,帶動能力更大了。一批新引進的企業起點高、規模大、管理先進,科技含量高,如碭山豐原集團梨業、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宿州綠洲人造板廠、安徽新錦豐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企業實行現代管理制度,產品質量國達到內先進水平,更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三、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要作法
1、制定科學發展規劃,落實工作責任制。
我市制定了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和“121強龍工程”實施意見,市成立農業產業化工作指導委員會,下設六個專業指導組,每個指導組負責人和縣(區)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年初制定年度實施計劃,年終組織檢查考評。今年七月,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深入重點龍頭企業調查研究,現場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今年市政府兩次搭建平臺,組織了糧油和畜牧產業兩個大規模的銀企對接會。畜牧、水果、棉花和糧食等專業指導組分別開展了活動。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寬招商引資渠道。
市政府制定了招商引資的政策措施,并結合實施東向發展戰略,組織有關單位和部門成立招商引資分隊到江浙招商引資。市政府將水利、綜合開發、扶貧、良種補貼、科技示范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等農業項目資金實行捆綁使用,優先用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并結合“121強龍工程”,選擇十多家龍頭企業予以重點扶持。金融部門對符合政策條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給予積極幫助,已累計投放1.5億元左右。我市還積極組織龍頭企業參加各項經貿活動,上半年組織15家企業參加徽商大會,10月份又組織2家省級龍頭企業參加第三屆中國國際農交會。
3、加強對產業化指導,積極做好督察和服務工作。
我市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不斷增強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在全省“金融服務三農安徽行動計劃”重點扶持十大主導產業排頭兵中,我市有8家企業符合條件申報了項目;今年根據省集中產業化資金重點扶持糧油和畜牧產業省級龍頭企業的政策規劃,積極組織6家省級龍頭企業申報項目,已爭取項目資金400多萬元。上半年,市政府及有關業務部門先后進行了水果產業化工作督查,開展了農業產業化優惠政策落實情況調研,進行了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經營情況統計調查等項活動。最近,為籌備全省農業產業化工作會議查看了路線,提供了現場,準備了資料,使會議代表對我市農業產業化工作加深印象和了解。為了擴大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宣傳,配合報社對省級龍頭企業進行系列報道。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經過幾年的扶持和推進,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但從現實和發展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總體投入不足,缺乏發展資金。
雖然我市制訂了一些鼓勵和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優惠政策,由于地方財政困難,農業產業化發展始終受到資金短缺“瓶頸”的制約。省政府皖政[20xx]56號文件中指出“市、縣也要增加資金投入,重點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迸c我市相鄰的周邊地方如阜陽、淮北、蚌埠等,每年財政都安排200、300萬元的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而我市及縣(區)至今沒有安排農業產業化財政專項資金。另外,在不少地方對農產品認證、產品評優、技術創新、企業升級、人員培訓等都安排了政府專項經費。我市(縣、區)在這方面明顯投入不足。
2、部門協調不力,上下缺少互動。
農業產業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產加銷各環節、貿工農各方面,橫跨三大產業,牽扯諸多部門,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支持。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中已明確6大優先發展產業并成立了專業指導組,各級、各部門抓農業產業化的勁頭也很大,但在工作中缺少統一安排和協調,特別是有的部門在支農資金如農業開發、良種和農機補貼、扶貧資金、水利建設等資金,沒有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投放使用,把企業、基地、農戶串起來,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了都在抓而又都不知如何抓的狀況,難以形成上下互動、左右聯動、整體推進的合力。
3、政策落實不到位,企業存在貸款難。
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眹液褪〕雠_了一系列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政策。但在實踐中,有部分扶持政策在一些地方沒有落到實處。據調查反映,不少龍頭企業對上級的優惠政策不了解、不掌握,沒有在稅收、用地、供電、融資等方面得到應該享受的政策優惠。企業反映較為強烈的是貸款門檻高、限制嚴,金融部門沒有根據實際情作相應的變化,如招商引資企業融資授信受年限限制,個別中介機構為企業融資提供擔保的收費過高,中介型龍頭企業缺少固定資產抵押而貸不到款。
4、企業制度不健全,利益機制不規范。
現在有不少的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更加看重的是發展的速度和規模的擴張,各項規章制度不太完善,沒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個別企業法人滿足現狀,缺乏開拓創新精神,有的實行家族式管理,忽視人才的引進和職工的培訓。農業產業化的核心問題是企業與農民之間的利益機制,目前一般采用的是合同契約方式,由于容易受市場行情影響,加之部分農民、企業法律不強、誠信不夠,合同不規范等原因,導致合同履約率不高,糾紛時有發生。
五、下一步發展農業產業化的意見
20xx年我市農業產業化工作的重點是: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按照《宿州市農業產業化“121強龍工程”實施意見》的部署,創新工作機制,集中部分財力,以糧油深加工和畜牧養殖業為突破口,大力扶持13家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重點龍頭企業,促進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再上新臺階。
1、實施強龍工程,在整體推進中尋求重點突破。
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總體水平不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龍頭企業規模小、擋次低、帶動能力差。因此,提高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關鍵是培育和壯大一批的規模、高效益、牽動力強的龍頭企業。按照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和“121強龍工程”實施意見,要對省、市級龍頭企業進行分類指導,重點扶持。一是對進入省“金融服務三農安徽行動計劃”和全省十大主導產業排頭兵以及我市六大主導產業排頭兵的13家龍頭企業,進行逐個研究,重點扶持,及時解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以此來促進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盡快上規模、上擋次。二是以發展農產品加工為重點,優先發展和重點扶持糧油及畜牧業中規模大、牽動力強的`龍頭企業,為加速實現我市糧油轉化增值,帶動農民收入的持續快速增長開辟新出路。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社會資金,鼓勵工商企業領辦農產品加工企業。四是積極為龍頭企業申報項目,爭取更多的扶持資金的支持。
2、落實扶持政策,建立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基金。
長期以來,中央和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農業產業化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指出:各級財政要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省財政安排農業產業化項目專項資金比上年增長近20%。我市應該根據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際,安排一定的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并列入財政預算,專門用于扶持龍頭企業發展。金融部門要進一步增強“服務三農”意識,加大貨幣信貸投放,結合農村金融改革,實行靈活務實的貸款抵押、擔保、授信等辦法,解決中小龍頭企業貸款難問題。工商、稅務、土地、供電等有關部門也要結合實際,積極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優惠政策和辦法。
3、整合社會資源,形成多元投入和激勵機制。
我市在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中,要堅持“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政府投入為導向”的思路,對各項支農資金如農業示范項目、農機和良種補貼、農業綜合開發、農村土地出讓金等項目資金,通過整合,圍繞農產品加工和生產基地建設,進行捆綁使用;通過政策引導和優化投資環境,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工作的力度,緊緊抓住中部開發的機遇,以優越的資源和優惠的政策,盡可能多的引進資金和技術;政府要為龍頭企業發展搭建平臺,組織企業招商引資和參加各種交易會,對企業升級、技術創新、產品評優、人員培訓給以必要的補助和獎勵。
4、強化企業監管,完善產業化利益聯結機制。
根據省有關規定,按照“動態管理、優勝劣汰”的原則,加強對各級重點龍頭企業的監測管理;要加強對農業產業化項目資金落實和使用情況的跟蹤督查;要積極引導企業發展“定單農業”,逐步規范公司與農戶的產銷合同,進一步完善農業產業化利益聯結機制;要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戶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5、創新工作方法,加強對產業化工作的指導和服務。
各級政府要轉變觀念,轉換職能,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制、政策環境;農業產業化工作指導委員會每年要進行專門研究,定期聽取各專業工作組情況;農業產業化工作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要制定年度工作計劃,經常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和掌握龍頭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充實和完善扶持措施;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作,積極主動地落實有關農業產業化的扶持政策,形成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合力。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7
一、基本情況
鄉地處立肇線24公里處,轄6個行政村,70個村民小組,全鄉總人口為12877人,其中勞動力5920人,全鄉耕地面積6641.08畝,山場面積6萬余畝。
二、主要工作情況
1、加強領導,成立機構。為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我鄉順利推進,鄉成立了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和農業招商領導小組,組長由黨政一把手擔任。
2、成立專業合作社,高露村村民張友節與本村5名村民成立了鄉高露村油茶銷售合作社,注冊資金10余萬元,為油茶的銷售打為了基礎。
3、加大資金投入。推進“一村一品”產業示范村建設。鄉政府在資金十分緊缺的情況下,計劃拿出5萬元作為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
4、認真抓好農業產業化這一基礎工作,兼顧結構調整和“糧食安全”,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克服農業結構調整與糧食安全生產的矛盾,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重點突出糧食生產、畜牧、勞務輸出和農產品加工,全鄉農業結構調整更加深入,農業產業發展速度加快,家庭收入大幅度提高,農村社會保持穩定。
一是及時足額兌現糧食直補金,保護和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二是穩定糧食面積,狠抓糧食生產,糧食種植面積2206畝。三是大力發展水產及畜牧業,養殖業已成為農民致富的重要行業。半年出欄生豬3600頭,小家禽達800只,水產品產量5噸。
四是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勞務輸出3000人次,勞務收入5000余萬元。
五是搞好協調服務,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流轉,發展特色農業。
六是發揮農產品優勢,培育壯大了竹類、木材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七是抓好退耕還林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
5、大力發展油菜種植。根據國家優惠政策,大力發展油菜種植面積,全鄉共種植油菜面積5000畝,其中水田面積1000畝。
6、實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改善農業基礎設施。以“治水、改土、興林”為重點,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改善農民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
三、建基地,突出規模,提高經濟總量
我們利用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以點帶面,狠抓“三高”農業和特色農業建設。
招商方面:引進深圳外商封純敏老板投資開發鄉馮生態農業園。園區占地面積1000畝,計劃投資20xx萬元,F已栽種油荼300畝、25000株、濕地松800株、養殖面積10余畝。
養殖業方面:1、肉牛養殖基地,利用閑置廠房和優良山場資源,目前養殖肉牛60多頭;2、牲豬養殖:武、政等共養殖母豬200頭。3、禽類養殖:鋪村徐瑞華養蛋鴨1000余羽,村姜學鋒養雞1000羽,我鄉各個養殖戶的建立,大大促進了全鄉畜禽養殖的良性偱環及蓬勃發展。
種植業方面:1、小山竹擴種。計劃每年以1000畝的速度擴種,目前全鄉共有小山竹總面積4000畝,計劃到年底增加到5000畝;2、油茶基地建設。充分發揮過去種植油茶的傳統,計劃年底種植優良品種油茶5000畝,目前已種植1000畝,3、加大山藥種植面積:瓜山村目前種植600畝,比去年凈增120畝。
我鄉要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相對集中、高產高效的原則,引導、扶持其發展,并帶動一批專業大戶,培育一批經紀人隊伍。加大對現有幾個基地的培育、扶持力度,要讓這些點真正地“亮”起來,真正發揮他們的示范、帶動、輻射、引導作用,促進全鄉的`農業結構調整。
總之,我鄉農業結構調整雖有一點成效,但仍處于初始階段,還需要努力探索和發展,我們認為農業結構調整將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我們將一如既往,繼續努力,大膽探索,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使我鄉的農業結構調整再上一個新臺階。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8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按照省、市的總體部署,審時度勢,立足實際,科學規劃,圍繞主導產業,大力興建農產品規模生產基地,扶持龍頭企業,在品牌上做文章,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目前,全區發展農業產業化組織xx個,其中龍頭企業帶動型x個,服務實體帶動型xx個,專業市場帶動型x個,從事農業產業化職工xx人,帶動農民xx萬戶,農民每年從事農業產業組織新增收入xx萬元,人均增收xxx元。
1、商品基地建設向規模化推進。近年來,全區著力推進農業生產規;藴驶、產業化進程,因地制宜,大力實施優勢農產品規;亟ㄔO工程,共完成優質專用小麥基地xx萬畝,優質高蛋白大豆生產基地xx萬畝,蔬菜基地xx萬畝,速生豐產林xx萬畝,年出欄優質肉牛n萬頭、優質肉羊xxx萬頭、三元雜交豬xxx萬頭、優質禽類xxx萬只,超額完成了年度規劃目標任務,為全區農業產業化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2、龍頭企業正在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帶動作用。目前,我區市級龍頭企業x家,其中,x家正在積極申報省級龍頭企業。另外,還有x家正在積極創造條件申報市級龍頭企業。隨著這些龍頭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不僅可以使我區的一些農副產品就地轉化,而且可以帶動周邊地區農業生產的發展。龍頭的帶動作用日趨明顯。我區最大的招商引資企業xx市快樂面粉廠,現已投資固定資產xx萬元,日處理小麥xxx噸,今年與農戶鑒訂了xx萬畝優質專用小麥生產訂單;xx區xx糧油貿易公司,在全區設立xx個鉤銷網點,年收購糧油達x萬噸以上;xx區家禽協會、xx鎮養豬協會等,推廣養殖先進技術,為廣大養殖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帶動了一批規模養殖戶生產,有力地拉動了我區畜牧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長;xx鎮xx村瓜菜產銷協會,現已發展會員xxx戶,發展瓜菜生產xx畝,人均增收xx元,帶動周邊地區xx多戶農民從事瓜菜生產,獲得國家無公害認證產品x個。xx肉食年加工肉牛n萬頭,生豬x萬頭,帶動xx戶以上農民的生豬生產。
3、市場建設初見成效。我區結合農業生產實際,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狠抓專業市場建設,帶動基地建設。xx牛肉市場,年屠殺肉牛n萬頭,年銷售額達xx萬元以上,配套xx噸冷庫一個,帶動了該鎮和周邊鄉鎮的養牛業;xx大蒜市場,年銷售額xx萬元,在帶動本鎮萬畝大蒜生產同時,還帶動周邊地區x萬余畝大蒜生產,帶動農戶x萬多戶,促進了區域特色經濟發展,xx鎮三粉市場,銷售額達xxx萬元,帶動xx余戶農民從事三粉加工。另外,區內的某省路農貿市場、xx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xx農貿市場、xx農貿市場等都在發揮著市場帶基地的作用,促進了全區農業的健康發展。
4、產業化組織形式呈現多樣性。隨著市場農業的不斷發展和農村工作機制的轉變,全區產業化組織日益增多。有市場帶動型、龍頭企業帶動型、專業合作組織帶動型、服務實體帶動型、中介組織帶動型等形式。近年來,全區成立專業合作組織x個,發展會員xx人,帶動農戶xx戶,其中xx鎮瓜菜產銷協會被確定為全省xx家合作經濟組織示范單位之一。這些專業合作組織緊緊圍繞產前、產中和產后作好服務,通過建立生產基地,收購成品,不斷地把我區的生豬、山羊、蔬菜及農副產品推銷到xxx等十幾個省市,不僅使自身實力日益壯大,而且還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主要做法
1、強化領導、監督和統一的功能。一是強化領導。區鄉兩級都成立了農業產業化指導委員會,設立了辦公室。同時設立產業領導小組,實行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套方案,一條線抓到底。二是強化監督。區農業產業化辦公室在對各個農業產業化組織指導、服務的同時,依法進行監督,確保農業產業化規范、有序、健康地向前發展。三是強化統的功能,在群眾自愿、互利互惠的基礎上,組織引導農民在一定范圍內實行統一供種、供肥、供苗、技術管理等,達到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提高了農業的組織化程度。
2、實行獎金、政策、服務三傾斜。一是資金傾斜。以財政、金融、企業、農民等多渠道籌集農業產業化資金,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二是政策傾斜。對農業產業化項目實行優惠政策,在項目審批、土地使用和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三是服務傾斜。由區直各業務主管部門牽頭,按照各自的職責和服務范圍,本著為了服務辦實體,辦好實體促進服務,建立健全各級服務網絡。
3、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在農業產業化的各個環節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手段。聘任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開展技術培訓、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開展科技承包,推進科技進步,每年推出一些重點科技項目進行重點推廣,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選派優秀的科技干部駐村包點,開設農技“xxx”電話,隨時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問題。
4、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氛圍。農業產業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方式的轉變、經營管理體制的改革等,同時各有關部門利用各種方式,大力宣傳農業產業化建設的意義、作用、目標和內容。營造濃厚的產業化氛圍,使之成為廣大農民自覺行動。
5、大力發展名優產品。根據市場需求,挖掘農業內部潛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大力發展名特優產品,如優質麥、優質大豆、脫毒紅芋、無公害蔬菜、三元雜交豬等。繼xx西瓜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認證之后,xx年我區年產xx萬頭豬、xxx萬羽肉雞和xx噸雞蛋,已通過省農委無公害產地認證,這就為我區的生豬和禽蛋進入大中城市打開了通道。
6、建立獎懲機制。為保證農業產業化的順利進展,區委、區政府圍繞產業化的實施開展督查,并建立了激勵、約束、考核三大機制,將產業化工作作為考核區直有關部門、鄉鎮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對完不成年度建設任務的給予通報批評。xx年區政府拿出xx萬元用于獎勵農業產化工作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資金支持受限。由于區鄉兩財政困難,政府對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投入和對龍頭企業的扶持等方面投入有限。
2、服務不到位。由于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夠健全、服務手段落后,尤其是鄉鎮機構改革以后,農業科技人才流失嚴重,現有人員知識老化,鄉鎮農技推廣基本處于“鋼斷網散”的局面,農業科技推廣幾乎形成斷層,科技服務較為薄弱。
3、產品與市場脫節。由于農業標準化生產進展緩慢,農產品認證滯后,市場暢銷、價格看好的無公害名優產品生產份額偏少。
4、企業與農戶脫節。目前,龍頭企業與生產農戶沒有真正建立利益關系,有的雖然簽訂了供求合同,但由于市場變化,價格波動,合同的履約率偏低,真正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開展一體化經營的很少,農民很難分享到加工和流通環節里的利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龍頭企業的牽動力。
5、基地缺少輻射力。由于一些生產基地缺少特色,規模不大,基地建設不成熟、不穩定,基地輻射力不強,難以拉動市場。
6、農民增收緩慢。由于農民“一家一戶”的小規模分散經營,沒有從根本上和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導致農民適應市場、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低下,農民無法真正獲得調整產業結構帶來的市場經營利益。同時因為農民在從事產業化經營的產業鏈中,處于產業化鏈條的第一個環節(即原料生產的環節),農民靠出賣生產原料和勞動力,不可能獲得較大的市場利潤,農民增收無法實現跨越。
四、下步工作思路
1、大力推進優勢農產品規模基地建設。一是根據市農村、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區實際情況,xx年種植業重點實施優質麥xx萬畝,優質高蛋白大豆xx萬畝,優質蔬菜xxx萬畝,尤其是突出抓好無公害蔬菜的生產,養殖業突出抓好養殖小區建設,新增標準化養殖小區xx個;二是抓好標準化示范區建設;三是大力開展名牌農產品創建,積極做好農產品認證工作,搞好無公害蔬菜、脫毒紅芋、三元雜交豬、山羊、黃牛等農產品認證,積極創建省、市級名牌。組織xx面粉、xx肉食、xx食品等x個產品申報省、市級名牌。
2、強力推進“xxx龍頭進位工程”。大力推進糧油類和畜牧類重點龍頭企業上規模、上檔次、創名牌。一是為快樂面粉搞好基地生產;二是為光正肉食與正大食品聯合生產做好服務,建立生產基地;三是為九珍食品擴建做好服務;四是為豐原集團擴大經營搞好農產品基地建設;五是為企業創建省、市名牌搞好服務。力爭快樂面粉、豐原糧油營銷收入超億元;xx肉食營銷收入超xx萬。力爭年內完成“xxx龍頭進位工程”。
3、大力推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支持種養大戶、農民經紀人、村干部及鄉鎮經濟技術部門的有關人員發起組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引導龍頭企業和專業農戶共同創辦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力爭每個鄉鎮,街道至少要抓好x—x個示范合作經濟組織,使全區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數量上明顯擴張,質量上明顯提高,帶動上明顯增強。
4、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化發展環境。一是積極落實優惠政策,在信貸、工商登記、稅費減免、名牌申報、土地使用等方面給予優先優惠,按照有關政策堅決兌現,切實解決龍頭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二是加強部門間的協作,努力形成部門全力支持產業化經營的良好格局。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9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高度重視下,在省農業產業化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及有關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我市圍繞茶業、竹業、蠶桑業、藥業、果蔬業和養殖業等六大主導產業,強抓基地、龍頭和市場三要素建設,有力地推動了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穩健的發展,F將20xx年我市農業產業化主要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全市現有農業產業化組織總數498個,其中:龍頭企業235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6家,市級龍頭企業20家),規模(500萬元)以上企業74家,出口創匯企業27家,專業協會79個,專業市場24個。年銷售收入216132萬元;年利稅17818.66萬元,年創匯4125.2萬美元。組織分類:種植業233個、養殖業34個、其他231個。
二、主要工作
1、領導重視,措施得力。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一直把農業產業化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點,經常將農業產業化問題列入市委、市政府會議的內容。一是圍繞如何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研究,專門制定了《黃山市農業產業化貼息項目資金管理辦法(暫行)》,并每年安排50萬元的貸款貼息資金。二是把農業產業化考核列為對各區縣政府的考核指標之一,實行量化打分,并對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考評,兩年考核一次,優勝劣汰,大力推進全市農業產業化工作的`進程。
2、培植產業龍頭,優化區域布局。今年,市財政共拿出108萬元,重點扶持茶葉、繭絲綢、木竹制品、山野食品、養殖等一批有發展潛力的11家加工企業、24個示范基地和7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各地緊緊圍繞建設華東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這個重點,以實施農業產業化規劃綱要為抓手,在嚴格保護基本農田的基礎上,切實加強了茶業、竹業、蠶桑業、藥業、果蔬業和養殖業等六大優勢產業基地建設,區域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以松蘿、新安源、漕溪、汪滿田等為代表的綠色食品茶加工為重點的茶產業集群;華盛絲綢集團、天松絲業、興達繭絲綢等一批繭絲綢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新興了龍源藥業、黃山藥谷等中藥材骨干企業;涌現出了以眾望、連達為代表的一批外三元生豬養殖企業和養殖小區;臨河蔬菜基地、新江無公害蔬菜基地、東山千畝布朗李等果蔬基地規模進一步擴大。
3、擴大對外開放,開拓農產品市場。今年5月中旬,我市在上海成功舉辦了“20xx年中國黃山茶葉暨名優農產品交易會”。這是我市首次移師上海,單獨舉辦的規模最大的一次茶葉暨名優農產品交易活動,有效地展示了黃山優越的生態環境、豐富的物產資源和發展前景,有效地宣傳了黃山茶葉品牌。尤其是在上海茶交會上,市委、市政府與上海農工商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性協議,為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加快實施東向發展戰略,主動融人“長三角”,搭建了一個較穩固的新平臺。今年我市茶產業實現了產銷兩旺歷史性的突破。目前,我市已有20多家企業的200多個農產品進入大都市超市。汪滿田牌茶葉獲上海十佳茶葉品牌,市場占有率位居上海同行之首。同時,市內黃山茶城、祁門金東大市場等近10余家中小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也得以不斷發展壯大,黃山茶城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產品定點批發市場。
4、推行標準化建設,打造綠色食品基地。近年來,我市先后制定了市、縣地方標準規范96項,建成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4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4個。目前,全市無公害食品茶、綠色食品茶、有機茶認證面積達40.7萬畝,占全市茶園總面積的58.1。全市茶葉、菊花、竹筍等28個農產品被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頒證面積45萬畝。休寧縣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認定為全國最大的有機茶標準示范區,同時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無公害茶葉示范基地,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有機茶基地縣之一。休寧縣、祁門縣、歙縣、黃山區被列入農業部豐收計劃無公害茶葉生產技術項目縣和省農委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縣。
5、培育示范典型,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今年,按照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開展農業經濟觀摩活動的要求,我們緊緊抓住這一契機,致力于培育和打造農村經濟新亮點,多次深入基層調研,指導并協助各地圍繞現代農業的發展,培育特色產業基地、主導產業龍頭和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調整農業結構,大力推進農村經濟方式的轉變。首次“全市農村經濟觀摩活動”于20xx年11月7日至9日開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四大班子領導親臨觀摩活動,各區縣黨政主要負責人及市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了觀摩活動;顒悠陂g觀摩考察了全市三區四縣及市直的30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農村經濟發展的示范典型,涵蓋了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農業科技示范、市場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六大類,內容涉及到茶、林、果、桑、蔬菜、中藥材、畜牧等產業及生態農業和勞務經濟等多個方面。通過觀摩活動,分析問題、查找差距、總結經驗,進一步調動了全市農村經濟工作各方面的積極性,為謀求“十一五”發展,努力推進全市農業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加快黃山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找準了方向,明確了目標。
三、存在問題
我市雖然在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突出表現:一是大部分龍頭企業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規模不大,分布不廣,帶動力不強,精深加工能力不強;二是組織化程度低,門戶觀念強,普遍單打獨斗,缺乏必要的協調和合作;三是發展的項目、資金、技術普遍缺乏;四是資金融通、扶持投入不足,造成企業融資難,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四、20xx年主要工作打算
1、做大做強六大優勢產業。發揮優勢,重點突破,做大做強茶業、竹木業、繭絲綢、果蔬食品、中藥材和養殖業等六大主導產業重點培植一批年營銷收入超億元的龍頭企業,形成以國家、省重點企業為骨干,市級龍頭企業為主體、中小龍頭企業為依托的龍頭企業群。傾力打造茶葉、木竹制品、繭絲綢三大行業品牌,努力成為在全國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
2、開展考核評審工作。對20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10個示范鄉鎮進行考核,優勝劣汰,評比表彰,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發展。
3、舉辦交易會。市委、市政府準備20xx年再次組織企業到外省舉辦農產品交易會,具體時間地點正在醞釀中。
4、抓好種養業結構調整。圍繞實施“443”行動計劃,以市場為導向,突出重點,進一步調優種養也結構。大力發展高山蔬菜和山野食品,建設花卉苗木、大棚蔬菜、特色養殖和林果業等特色經濟帶;建立三大無公害畜產品基地,即:徽州區萬頭三元雜交豬優質豬肉基地,祁門無公害土雞生產基地,休寧、黃山區無公害黃牛生產基地,努力把我市建成華東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10
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年初把我鎮新枧村山下中心村3個自然村確定為今年我鎮新農村建設中心村點,沿背村橋頭自然村為我鎮新農村建設自建點,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成立了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和實施方案,并啟動實施新農村建設示范行動,并對新農村建設和一事一議掛村領導干部進行了分工,實行黨委書記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成員、駐村干部和新村辦人員共同抓,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好落實的新農村建設和一事一議工作格局。下面我就我辦20xx年一年來的工作作個總結。
一、新農村建設方面
我辦在縣委、縣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有力支持下和在鎮黨委、政府正確領導下,整合社會各類資金投入860萬元搞好了新農村建設,今年新村點需改水、改廁325戶,現在完成率為100%,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用上了潔凈衛生的廁所,道路硬化6.2公里,種樹20xx株,安裝路燈40盞;村莊環境整治成效顯著:拆除廢舊房、欄舍和圍墻8200平方米,新建休閑健身廣場2處,房相改造完成800多平方米,村內綠化1000平方米。鎮新村點實現了綠化和亮化全覆蓋,在此基礎上我鎮還把新枧村打造為亮點工程。新枧村借助搞新農村契機,大力發展油菜和蓮子種植,今年新栽油菜600畝,新栽蓮子400畝。
二、一事一議方面
一事一議方面。今年我鎮整合各類資金46萬元投入到一事一議工程中,我鎮紅源村、小江村、東星村、奢下村、東邊村、新枧村6個村被縣農辦確定為一事一議項目點。今年小江村、奢下村、新枧村、東星村、東邊村5個村點是修路項目,現在奢下村、新枧村已經完成了項目施工,紅源村是修水渠,現在已經完工,東邊、東星和小江三個村點工程還沒完工,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預計月底能夠完工,現在奢下和紅源2個村點通過了縣農工部的復查,其它四個村點完工后,在年前我辦也會邀請縣農辦領導復查工程。
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今年我鎮的新農村建設、一事一議工作雖然取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方面。
1、鎮村資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去創建更大的成績是一個難題。
2、部分群眾的認識還不到位,新農村建設意識有待加強。
3、有些村干部工作積極不高,造成工程施工進度比較緩慢,沒有一個很好的工程監理隊伍。
上面是我鎮20xx年新農村建設和一事一議的工作總結,下面我對我鎮20xx年的工作作一個工作打算。
20xx年我認為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我鎮打算向上多爭取一些新農村建設和一事一議明年的項目點,促進全鎮經濟社會更好地發展。
2、作好新農村建設、一事一議項目選址工作,在選址基礎上應選那些村干部和村民素質高的村點,確保項目順利完工。
3、打造一批新農村建設亮點工程,完成好上級交待的各項工作任務。
20xx年我辦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我們離目標還有一定距離,20xx年我們一定會加倍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11
一、企業發揮的作用和所做的貢獻及取得的成效
1、本年度企業發展情況
本季度公司三條蔬菜生產線滿負荷生產。20xx年1-11月公司生產速凍蔬菜3016噸、烘干蔬菜2407噸、凍干蔬菜573.2噸,向農戶收購各類蔬菜原料42006噸,實現產值20798.9萬元,實現銷售收入20982.2萬元,實現利稅總額2727.6萬元,出口創匯3304萬美元(其中直接創匯6.32萬美元)。
2、企業基地建設情況及
本年度公司上半年米蔥共發展了6700畝,分布在老城鄉埃小村226畝、苴那村273畝、馬頭山360畝,新華鄉新平村488畝、新華村320畝,平田鄉班果村460畝,元馬鎮相樹村126畝、樂甫村196畝、禾陽村148畝、丙華村92畝,**鄉那迪村220畝、把世者村240畝、冷水箐165畝,黃瓜園東永村256畝、中興村110畝,**縣中和鎮490畝,**縣高橋鎮760畝,**縣田心鄉670畝,**縣440畝,****區560畝。
公司四季蔥、中管蔥共9272畝。其中四季種植了445畝(分布在老城鄉馬頭山87畝,新華鄉新平村團壩、新村等地80畝,平田鄉班果村、平田村70畝,元馬鎮丙華村32畝,**鄉莫黨村60畝、**縣中和鎮76畝、**高橋40。);中管蔥種植了8827畝(新華鄉新平村團壩、新村、河尾村等地1825畝、元馬鎮丙華村120畝、平田鄉班果村1566畝、**鄉那迪村340畝、**鄉冷水箐186畝、元馬鎮禾陽村193畝、老城鄉埃小村217畝、老城鄉馬頭山263畝、**高橋鎮620畝、**田心鄉800畝、**茂山鄉860畝、**戌街鄉和新橋鄉共種植了1440畝、****區平地鄉397畝)。
3、企業訂單農業實施情況
本年度公司對蔬菜基地建設采取多種方式充分讓利給農戶,讓農戶實實在在嘗到種植名特優蔬菜的好處。首先種植時由公司代墊種子、農藥、化肥款,這樣香蔥種植的風險基本由公司承擔;其次,大幅度提高香蔥的收購價格,收購價從20xx年的1.7元/公斤提高到現在的2.2元/公斤,中管蔥價格從1.1元/公斤提高到1.65元/公斤,而且公司從不打白條,每月及時足額支付農戶的原料款,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大幅度增加,。本年度公司直接帶動18000余人參與到公司15000多畝的香蔥基地建設之中,輻射帶動54000多農民進行科學種植,農戶增收2762萬元。同時,公司生產線吸納了420多位農村剩余勞動力;建立培訓機構1個,開辦了36期培訓班,培訓農戶15000余人次,培訓處鄉土人才24人。
病蟲害防治方面,公司制訂了《植物保護管理管理制度》、《田間管理制度》、《安全用藥管理制度》和《基地產品溯源制度》等基地管理制度,嚴格按出口蔬菜生產的要求組織農戶種植、采收。在實際運作中,公司加大了對農殘的管理,采取農戶、植保聯防員、田間管理員、基地員、公司等五級農殘管控措施,農戶按要求進行種植、采收,植保聯防員負責香蔥基地的打藥,田間管理員負責對基地種植、聯防情況進行監督、指導,基地員全面負責所轄基地的種植、采收活動,公司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和物資供應,并在采收前、原料進廠時、生產過程及成品進行農殘檢測,以生產出符合國際農產品市場要求的產品。通過以上措施,公司生產的產品深受國際進口商的青睞,在客戶中已形成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4、企業招商引資及扶持政策落實情況
本年度總公司對我公司進行了再投資,建設了年增產脫水蔬菜20xx噸生產線及配套附屬設施(其中凍干蔬菜400噸,烘干蔬菜1600噸),共投資了8000萬元,現已竣工投產。
本年度至11月底為止,公司共取得各級政府扶持資金53萬元(其中州農業局扶持10萬元、州工信委扶持43萬元),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公司現仍處所得稅兩免三減半減免期,共減免所得稅399萬元。
5、企業出口創匯情況;
本季度公司直接出口一單,其余產品全部由總公司出口,客戶對速凍蔬菜的需求量呈減少趨勢,對烘干、凍干蔬菜的需求穩步增加,現有產品無法滿足客戶需要。其中速凍蔬菜出口2994噸,烘干蔬菜2546.5噸,凍干蔬菜559.4噸,出口創匯3304萬美元(其中直接出口創匯6.32萬美元)。
6、企業用工及帶動農民增收情況;
工廠現有員工416人,其中農村從業人員391人,固定工295人(含管理人員),臨時工63人,為員工支付工資及福利總額為603.3萬元。本年度公司直接帶動18000余人參與到公司20000多畝的香蔥等蔬菜基地建設之中,輻射帶動54000多農民進行科學種植,帶動農戶增收2762萬元,截止11月底農戶戶均純收入1315元。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國稅部門對農產品收購發票的管理方面,企業面臨無法解決的問題。目前,國稅部門要求農產品加工企業只能開具支付給每戶農戶的原料款發票,但公司不可能直接面對千家萬戶的農戶。他們還要求種植大戶(私人包地種植)或經紀人給公司開具農產品收購發票,但這些種植大戶或經紀人是不具備開票主體資格的,這是矛盾的。因此,我們這些農產品加工企業該如何操作?現在公司財務部門的工作基本無法進行下去,這是目前公司發展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懇請有關部門予以協調解決。
二是勞動力方面:隨著凍干、烘干生產線技改擴建項目的完成,目前仍需補充150多位勞動力進入到新的生產線,但**本地勞動力供應不足,尤其在生產旺季的時候勞動力缺口大。
三是今年10月份后干旱,基地面臨減產的危險。
三、明年工作目標和措施
明年將繼續努力發展香蔥等蔬菜基地,以滿足公司生產線的生產需要。
四、建議
建議農業部門繼續推行一鄉一品或一村一品工作,使蔬菜基地的種植地塊大塊化,便于植保聯防工作的進行,確;厣a的產品農殘達標。
另外,種植基地灌溉設施還是很薄弱,懇請政府加大對蔬菜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云南****中食品有限公司
二〇XX年十二月二日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12
今年上半年,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把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放在首要位置來抓,龍頭企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促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民增收,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全市20家重點龍頭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良好,預計實現銷售1.85億元,利稅1400萬元,分別同比增長32%和30%,完成全年計劃的56%和55%。
一、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特點:
1、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
積極組織實施林業“866”工程,突出重點,主攻難點,超額完成了20xx年度植林任務。去冬今春共調農植林5.2萬畝,其中成片營造意楊林4.1萬畝、茶園0.45萬畝、果園0.15萬畝、花卉苗木0.5萬畝。新拓意楊成活率90%以上。落實林經、林草、林蔬、林糧等間套復種1萬多畝,擴種牧草5000多畝。依托風鵝、茶葉等特色農產品資源,加大品牌力度,搞活經營機制,拓展了市場營銷。
2、龍頭企業運行態勢良好。
全市龍頭企業領頭羊揚州市饞神食品有限公司上半年克服“非典”對企業的嚴重沖擊,完成銷售收入4630萬元,實現利稅577萬元,利潤422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5%、71%、56%。
、冽堫^企業開拓市場能力增強。饞神公司今年通過央視七套宣傳,增加地區總代理70多家,新開辟多處銷售市場,企業營銷能力進一步增強。揚州趙剛食品有限公司的風鵝產品已經順利進入了“蘇果超市”。凌云飼料有限公司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開發魚飼料,打入南京周邊縣市市場。儀征市種子公司在全市的銷售網點增加到了97個,采用廣告宣傳和宣傳車形式,逐步擴大了市場覆蓋率和市場知名度。
、邶堫^企業利用外資取得新進展。揚州趙剛風鵝食品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亞投資控股公司、天寶工藝品公司和美國所羅門公司洽談的合資項目進展順利,預計可分別利用外資100萬美元。揚州綠地乳業有限公司正在和外方洽談合作項目。
、凼称飞罴庸て髽I發展迅速。揚州億豪食品有限公司上半年產值過3000萬元,同比上升2.5倍,顯示出強勁地發展勢頭。
、荦堫^企業注重標準化建設。揚州饞神食品有限公司通過了ISO9002質量保證體系認證。盛達面粉廠和大儀米業有限公司均獲得了“QS”(國家質量安全許可證)。月塘茶場同時申報省著名商標和國家有機茶,打造“登月”名牌。
3、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20xx年全市農業重點項目,上半年完成投資6137萬元。
、贀P州星河生態已完成投資500萬元,已栽苗木400畝,著手二期工程圖紙設計。
②揚州饞神公司種鵝研究試驗示范基地,完成投資430萬元,建設廠房3500平方米,鵝舍4000平方米,種鵝廠、孵化廠完成基建工作,正進行內部裝修和添置設備工作,租地1300畝,種植意楊2萬株。
、勖坊桂B殖及鹿制品深加工項目已完成投資800萬元,引進梅花鹿200頭,種植玉米、牧草,維修了辦公用房。
、艽髢x鵝業食品鏈項目已完成投資380萬元以及土地租賃、廠房設計,土建工程開始啟動,建設廠房800平方米。
、菪录瘱|歐生態農業項目,到資100萬元,注冊公司名為揚州高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迾阆嫔鷳B園,完成投資30萬元,已栽種苗木2.8萬株。
⑦青山鎮歐黑意楊林項目,完成投資300萬元,已栽種意楊4400畝。
、嗳闃I產業化項目,喜悅食品、潤悅食品累計投資400萬元,開工建設廠房4300平方,預訂牛奶灌裝、冰淇淋、冷飲3條生產線相關設備及配套設施,預計9月份全面投產。綠地乳業公司100多萬元,引進優質高產奶牛60多頭,并對加工設備進行了完善,通過了“學生奶”認證。綠楊乳業公司投資200多萬元,奶牛養殖場基本建成,現正在著手奶牛引進工作。
、醿炠|稻米基地項目進展順利。上半年已完成投資397萬元,占計劃的63%,投勞、土方、平田整地等均超過原定目標任務,小溝建筑物、襯砌渠、機耕路等也完成工程量的80%。
4、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迅速。
我市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勢頭,到去年底,全市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已達29個,比20xx年增加了23個,我市較早成立的樸席草席合作經濟組織,上半年實現銷售3928萬元,比同期增10.2%,利稅255.3萬元,比同期增10.5%,今年共生產天然淡水草席、繡花草席50萬條,已全部進入了超市銷售。席草基地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席草面積達20xx畝,比去年增加近千畝,目前草席生產運行良好。借鑒高郵鴨集團企業運作模式,我市著手籌備成立儀征市茶葉協會和儀征市鵝業協會,從整體上包裝儀征茶葉和鵝業企業,以便對外整體宣傳、開拓市場、包裝項目、爭取國資、民資和外資,對內統一規范、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品牌,形成拳頭、形成優勢、形成規模效應,真正把儀征的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使之成為我市的有競爭力的富民產業。目前,協會的籌備成立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之中。
二、“非典”對農業產業化的影響。
1、“非典”對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影響。
上半年“非典”對我市的農業生產影響不大,而且“非典”致使外地農產品流入我市渠道不暢,數量將會減少,本地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反會提高,加之小麥、油菜、蔬菜、生豬、菜鵝價格有所上揚,農民出售農產品的現金收入將會增加。同時“非典”使部分外出勞務人員回流,增加了本地消費群體,農村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金融保險不會有大的變化,批發零售等行業有一定的增長!胺堑洹睂ξ沂修r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鄉鎮企業生產的玩具、服裝等產品落實的訂單較少,產品銷售受到了一定的阻滯。
2、“非典”對農民增收的影響。
受非典影響,我市返鄉人員約2萬人,預計5、6兩個月內將減少收入約20xx萬元。但隨著農產品價格恢復性上漲,夏熟糧油減產不減收,經濟作物擴面增收,畜禽養殖提價,二、三產業提速,新增5000人勞務外出等增收因素。預計上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可增加201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長11.8%,高于預期增幅3.8個百分點。
3、“非典”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影響。
突如其來的“非典”對我市重點龍頭企業的生產銷售產生了較大影響,產品銷售不暢、部分產品價格下降、招商引資工作受挫,除了花木、草席、茶葉、種子等少數幾個行業所受影響較小,企業生產經營保持正常秩序以外,其他行業的龍頭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響,揚州饞神食品有限公司,5月份銷售收入只有503萬元,利潤出現了負增長,公司損失200萬元,少交稅金120萬元。揚州綠地乳業有限公司由于“非典”,鄰近市場全部停銷,盛達面粉廠由于南北方飲食習慣,直接導致銷售不出。凌云飼料公司在市場價格仍維持不變的情況下,成品價格高居不下。
三、當前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 部分企業改制不徹底。
企業的運行機制直接關系到企業自身發展,在我市20家重點龍頭企業中,糧食系統企業雖然進行了企業改制,但是由于改制的不徹底性,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市盛達面粉廠和凌云飼料等企業由于改制不徹底,產權不明晰,導致企業負責人想上新項目卻有后顧之憂,只能考慮短期經營,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2、學生奶推廣較為緩慢。
乳業產業化作為我市鼓勵發展的特色產業,去年取得了較大發展,但在奶牛補貼政策方面,僅執行了1年,產業政策缺乏連續性,農民有意見。國家積極推廣“學生奶”,綠地乳業公司為爭取通過“學生奶”認證,先后投資600多萬元,建設一座現代奶牛養殖場,并對牛奶加工設備進行了技術改造,現已全面通過省組織的“學生奶”驗收,但我市受“非典”等因素影響,學生奶推廣緩慢,迫切需要加大對學生奶的組織領導力度,以推動我市奶業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
3、龍頭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發展壯大速度慢。
近幾年我市龍頭企業雖有了較快的發展,但總體看,企業規模不大,輻射范圍小,除了揚州饞神公司、揚州億豪公司等企業保持高速增長外,多數企業發展速度偏慢,少數企業甚至負增長,對農民帶動力和拉動力弱。
四、20xx年下半年農業產業化主要打算。
隨著我市提出20xx年率先實現“兩個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實施。我市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抓住發展機遇,迎接挑戰,緊緊圍繞農民增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中心任務,以龍頭企業建設為重點,以科技為依托,以項目為載體,全面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
1、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加大基地建設力度。
要及早謀劃20xx年農業結構調整計劃,圍繞構建區域特色和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基地,培植壯大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種植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進一步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按照既定的林業結構調整工作目標,全面實施“866”工程,加快建設沿江生態園和中部茶葉、果品經濟林果產業園。圍繞大中城市“餐桌”,發展蔬菜、禽蛋、奶、優質米、專用麥等優勢產品,繼續做大做強鵝業產業化經營。
2、進一步壯大龍頭企業。
把扶持壯大龍頭企業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突破口來抓,采取切實措施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對帶動能力強、技術含量高的饞神、億豪等優勢企業重點扶持,使之成為支撐當前、推動今后發展的骨干。對有一定規模和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如捺山茶場、大儀米業等則引導、幫助其加快技改步伐、加強經營管理,并通過政策、信貸支持等措施,促其發展。同時,積極鼓勵龍頭企業實施外向帶動戰略,采取多種形式與國內外、省內外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合作,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資金,使龍頭企業在短期內獲得很快發展。
3、進一步發揮經合組織和協會的作用。
采取積極措施,引導、推動以流通為主要服務內容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增加農民收入。進一步提高經合組織和協會的運行質量,提高龍頭企業參與度和組織的調控手段,發揮其自我管理的作用。圍繞我市即將成立儀征市茶葉協會和鵝業協會,進一步整合我市鵝業、茶葉的資源,形成拳頭優勢,在項目爭取、對外宣傳和策劃,協調業內利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4、狠抓農產品質量標準工作。
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執行國家農產品質量標準,參與“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加大對龍頭企業的質量抽檢力度,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帶動基地實施標準化生產。突出我市風鵝產品優勢,努力使企業標準成為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茶葉、米業等特色產業盡快取得國家綠色食品、ISO9000系列質量管理體系等項認證,出口企業要爭取得到HACCP認證,并努力爭創名牌。
5、重視農業產業化的宣傳工作。
積極采取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形式,加大對龍頭企業的宣傳力度,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鼓勵龍頭企業制作自己的網頁,宣傳企業,推廣饞神公司成功經驗,制作龍頭企業產品光盤和專題片上央視播放,積極參與省龍頭企業農產品展銷會,有計劃、有步驟對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特別是龍頭企業進行整體宣傳。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13
一、20xx年工作回顧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鄉三會議精神和利源公司20xx年工作計劃,班子成員艱苦奮斗,開拓創新,努力工作全面完成了公司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
1、抓進度,保質量,項目建設全面完成。一是為了保證蔬菜反季節銷售和儲存,投資300萬修建20xx噸氣調庫1座,7月中旬投入使用,現儲存蔬菜80多個品種300多噸。二是完善蔬菜批發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保證市場正常運營,投資80多萬元修建蔬菜儲存室和員工宿舍44間。投資30多萬元對氣調和員工宿舍院落進行硬化。投資13萬元在批發市場安置120噸電子磅1臺和電子廣告顯示屏,批發市場于7月份投入運營,現運行基本正常。三是為了進一步壯大千頭肉牛養殖基地規模。投資50萬元新修日光保溫牛舍2棟720平方。投資30萬元對原四棟牛舍進行了改造。投資20多萬元,新修600噸的飼料青儲池2座,工程于7月份竣工,F已投入使用,當年青儲飼草20xx噸。四是改善設施條件,擴大種植規模,投資25萬元新搭建拱棚75座,投資5萬元修建30噸的洋芋窯1座,投資四萬元對蔬菜生產基地內的道路進行了鋪沙整修。
2、抓培訓,調結構種植穩定提升。一是利用農閑時間組織蔬菜基地務工人員,邀請縣農技推廣中心技術人員和土專家,利用五天時間進行了蔬菜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培訓人員210人次,使蔬菜種植人員的種植技術明顯提高。今年蔬菜生產突破200噸。二是早動手,大棚蔬菜提前上市。從2月21號開始,對大棚蔬菜進行種植,較去年前一個月上市。三是根據市場行情,調整作物布局,種植玉米500畝,較去年壓縮200畝。新增洋芋150畝,露天蔬菜50畝。種植大棚蔬菜22個品種100畝,較去年上升27畝,生產蔬菜220噸,較去年上升122噸。洋芋60噸,玉米15噸,完成銷售收入21萬元,較去年上升6萬元。
3、抓管理,定措施,職工生產效率明顯提高。一是抓管理,從職工管理入手,建立健全了考勤考核制度,班前例會制度和職工管理制度,二是定措施,將所有大棚按品種分配到人,定產量,定效益,種植管理責任到人,在每天的生產中實行計件工資制,任務到人,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
4、抓經營,將成本,生產效益穩中有增。一是確定專人進行營銷,定銷量,定效益,使今年的蔬菜損耗降低到3%以內,賬務做到了日清月結,二是利用農閑時間組織看門人員育蔬菜苗木6個品種18萬株。其中西紅柿3萬株,黃瓜2萬株,紫甘蘭5萬株,60天甘蘭4萬株,冬甘蘭4萬株,蔥秧1000斤,降低成本2萬元。三是對農具進行領用制,責任到人,如有損壞照價賠償。種籽,農在由專人看管,按實際用量簽字領用,使材料損耗明顯下降。
二、存在問題
20xx年在各項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按公司的要求相比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一是管理方面較去年雖然有所提高,但是還存在一定管理漏洞。二是今年的蔬菜雖然取得了豐收,但在病蟲害防治技術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三是農業機械較少,勞動成本增大。四是部分棚架損壞嚴重,下年無法使用。五是少數棚紙受自然災害影響,需要更換。以上問題我們會在以后的工作中認真研究,揚長避短短,加以解決。
三、20xx年工作計劃
20xx年我們將認真貫徹縣上提出的:“統籌城鄉發展,推動轉型跨越”的總體部署。按照鄉黨委,鄉政府和利源公司的工作要求,緊緊圍繞黎明川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中心工作,提高認識,轉型思想,大膽創新,真抓實干、20xx年我們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認真學習,加強管理,提高職工的.整體素質。一是為了進一步提高職工的工作效率,我們將對職工的計件任務細化量化,查漏補缺,明確靠實計件任務。二是認真學習有關管理方面的先進知識,認真研究,扎實細致的完善考勤考核和職工管理制度,實際有效的加強職工管理,使職工的整體素質逐漸提高。
2、合理布局,精密謀劃,提高生產種植效益。一是計劃種植大棚蔬菜100畝。其中:辣椒35畝,西紅柿22畝,豆角7畝,茄子8畝,葫子5畝,蘿卜5畝,生菜,菠菜等18畝。二是種植露天蔬菜50畝,其中白菜15畝,蘿卜15畝,甘蘭15畝,大蔥5畝。三是種植洋芋150畝,玉米500畝。20xx年蔬菜生產完成200噸,銷售收入完成25萬元。
3、完善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種植服務能力。一是投資10萬元購置300型拖拉機一臺,洋芋播種機,玉米播種機,洋芋收獲機,旋耕機等農機設施。二是投資6萬元更換報廢棚膜(840米2個,830米7個,520米20個,530米4個)搭建更換830米鋼管棚架60座。
回顧過去,成績于不足并存,展望未來,藍圖宏偉,任務艱巨而光榮,但是我們有決心,有信心,在心的一年里,周密謀劃,緊密團結,努力工作,向組織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14
一、XX年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基本情況
(一)產業化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
1、“三帶、五區”產業格局更加清晰
近年來,我縣根據區域特點和各鄉鎮發展實際,圍繞特色產業發展,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初步構筑并形成了張莊線設施農業、桓蓋線食用菌、大盤線林特產三條特色產業帶及北部中藥材、中部畜禽、南部蔬菜、西部干鮮果、東部露地瓜果五大生產專業區。XX年,全縣把“三帶、五區”建設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依托“三帶、五區”建設,帶動、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通過加強設施農業建設、鼓勵農民開展多種經營、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等多項舉措,加快推進“三帶”、“五區”提檔升級,使“三帶、五區”產業規模日益壯大,產業輪廓更為清晰。“三帶”、“五區”的建設,促進了全縣的農業生產向著“區域化、專業化、規;、集群化”的方向發展,為進一步推進岫巖農業產業化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特色產業基地規模日益壯大
一年來,全縣立足經濟作物內部調整,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基礎上,依據市場規律,突出岫巖山區特色,重點發展了食用菌、柞蠶繭、干鮮果、畜禽四大主導產業。到XX年,全縣食用菌接種量已達3億盤,建成標準化食用菌生產小區200多個,食用菌生產已輻射到全縣24個鄉鎮190余個村;柞蠶放養量達到1.6萬把,產量達到8200噸;干鮮果種植面積達80萬畝,產量達到3萬余噸;畜禽飼養量達到2644萬頭(只),建成標準化畜牧養殖小區230多個。此外,全縣還培植壯大了蔬菜、林業育苗、山野菜、商品薯類、露地瓜果、榛子等七大基地規模,總面積達到了23萬畝,發展大規模種植基地1200余個;部分農戶還利用自家田地建起了小板栗園、小藥園、小桑園等“十小園場”。這些產業化生產基地和標準化生產小區的建設,進一步推進了全縣的農業產業化進程。
3、“一縣一品”和“一村一品”建設進程深度推進
一年來,全縣緊跟周邊縣、市發展步伐,把食用菌產業作為“一縣一品”支柱產業予以強勢推進,成功舉辦了全國第九屆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展銷會,進一步擴大了岫巖食用菌在全國的影響力。并以此為契機,高標準建成了東北地區首家集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科研、旅游觀光為一體的蘑菇產業園,園區內建有食用菌研發中心、博覽中心、種植基地,招商引了上海榮善、有益菌生、綠洲農產品等一批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開創了我縣食用菌生產由傳統種植向現代化生產轉變的新紀元,與前營農高區共同形成了我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最前沿。同時,全縣根據各村發展實際,有針對性地突出優勢產業發展,建設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種養業專業村。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牧牛益臨香菇村、新甸合順小柿子村,楊家堡松樹秧滑菇村等等。截至目前,全縣共確定并重點推進“一村一品”專業村72個,占全縣行政村總數的37%。其中畜牧養殖專業村12個、花生種植專業村5個、滑菇種植專業村15個,香菇種植專業村20個,中藥材種植專業村10個,溫室種植專業村10個。這些專業村的形成,進一步促進了我縣的農事產業向著集約化、規;较虬l展,在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
4、現代農業發展勢頭迅猛
一年來,全縣繼續堅持把設施農業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予以重點推進,采取早部署、早動員、早分解、早落實、提補貼、勤調度等多項舉措,使全縣的設施農業建設步伐不斷加快。XX年,全縣又新發展設施農業面積4萬余畝,截至年末,全縣已建成種植小區1274個,標準化養殖小區230多個,溫室2.5萬棟、冷棚7萬余棟,設施農業總面積達到了12萬畝,生產種類包括溫室蔬菜、冷棚瓜果、食用菌、畜禽養殖、地膜花生等五大類20余個品種。其中,溫室蔬菜3萬余畝,年生產各類蔬菜1.5億斤左右,年實現產值2億元左右;冷棚瓜果生產面積5000畝左右,年產各類瓜果3000萬斤左右,年實現產值8000萬元左右。設施農業的發展,為促進農民增收,推進產業化進程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ǘ┊a業化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
1、農企聯結日益緊密
一年來,全縣始終堅持把龍頭企業的培育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的關鍵舉措抓緊抓實,在做好招商引資上項目的同時,大力培育本地龍頭企業,促進了全縣農事企業的長足發展,農事企業數量逐年遞增,產業化經營體系不斷完善。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全縣開工建設了中興生物、小康肉業、金和福肥料、槿寧食品、瓏棉家紡等一批市場容量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建成后,以“訂單”的形式,與農戶之間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均沾的利益共同體,建立和完善了企業帶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目前,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30余家,其中省市級龍頭企業已達19家(新增市級龍頭企業3家),現有從業人員3萬余人,年實現產值9.6億元,實現出口供貨值2億元,實現出口創匯600萬美元。這些企業每年以訂單的形式與農戶簽訂種養合同2萬余份,帶動了全縣45%以上農戶從事產業化經營,形成了興龍頭、帶基地、連農戶、促增收的合力。
2、農村經濟合作組織作用不斷加大
一年來,我縣按照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的思路,積極搭建服務平臺,開辟綠色通道,涌現出多個機制靈活、管理規范、運作有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到XX年末,全縣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依法取得工商營業執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200多家,其中市級示范社5家、縣級示范社150家。年實現經營收入7500余萬元,帶動農戶5000余戶,入社農民人均增收達7000余元。這些合作社上連企業、下聯農戶,對促進農業主導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3、“四個一批”農業項目進展順利
XX年,全縣共確定“四個一批”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117個,投資總額達87.52億元。其中,謀劃招商項目42個,投資額27.2億元;洽談推進項目20個,投資額12.21億元;開工建設項目41個,投資額36.9億元;竣工投產項目14個,投資額11.21億元。開、竣工項目占到項目總數的12%,5000萬元以上大項目占項目總數的32%。先后開工建設了中興醫藥菊苣深加工及香菇多糖提取、“四位一體”食用菌展示園、食用菌交易批發大市場、瓏棉家紡、鑫昊絨業等5個億元以上的農事重點項目。目前,東達食品、納曼科食用菌、槿寧食品、海圣飼料、中通飲料、中興生物等一批上年接轉項目已經順利竣工投產,坤榮菌業、食用菌研究發中心、食用菌交易大市場、同發生物、合盛食品等一批新建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之中,部分項目有望在近期建成投產。
4、農高區建設加快發展
XX年,農高區以打造“全國最大的蘑菇產業園區”為目標,在加強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園區和項目建設均取得了新的進展。截至目前,園區共投入資金1.44億元,建設標準廠房4萬平方米、完成了14公里的新岫產業大道工程及554盞太陽能路燈安裝等工作;征地1000畝,鋪設污水處理干管8公里;平整場地33萬平方米,三通一平工作基本結束;建設完成雅河大橋,與雅河工業園區實現相連。園區現已入駐企業16家,已竣工投產的6家,其中今年新投產的企業5家;開工建設11家,其中今年新開工4家。園區現有的16家企業總投資近12.6億元,其中竣工投產項目總投資3.4億元,在建項目總投資9.2億元。已簽約和達成投資意向的項目5個,計劃總投資2.3億元。目前,在建項目和簽約洽談項目正在積極推進之中,部分在建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個別洽談項目也有望在近期落地生根。
二、XX年全縣農業產業化重點工作安排
1、搞好農業產業布局
淡化行政區劃,繼續抓好張莊公路設施農業、桓蓋公路食用菌產業、大盤公路林特產業三條特色產業帶和五大生產專業區建設,積極打造高效農業精品示范帶和示范區,進一步優化產業化發展布局。其中張莊路沿線要建設溫室XX棟、冷棚4000棟、標準化養殖小區20個。桓蓋路沿線要以大營子、紅旗、石灰窯等鄉鎮為重點,接種食用菌XX萬盤以上。大盤公路沿線要加快生態蠶場建設,擴大林下參、大果榛子等特色產業的種植規模。
2、抓好園區建設
繼續堅持“高強度投入、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加強前營農高區和蘭旗食用菌示范園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和軟環境建設,進一步完善園區功能,提升項目承載能力,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積極促成已開工建設項目早日達產見效、洽談推進項目盡快落地,并引導已投產企業在創新經營機制、提升科技含量、塑造綠色品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等方面實現突破,增強帶動能力。同時,圍繞食用菌、中藥材和絲毛產業,深入開展招商引資,吸引更多效益好、規模大、帶動性強、產業鏈長的企業進駐園區,特別要重點引進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及深加工企業,壯大園區食用菌生產、加工規模,進一步提升食用菌生產及加工水平。XX年,三大主導產業集群要新增規模企業17家以上,其中農高區新增食用菌深加工企業10家,中藥材加工企業2家,絲毛加工企業2家,蘭旗示范園區要新增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3家以上。
3、推進現代農業體系建設
圍繞發展現代農業,繼續抓好設施農業建設,全年發展設施農業面積1萬畝,標準化養殖小區30個。加快各級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鞏固發展“公司+基地+農戶”、“特色+規模+品牌”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推進食用菌、柞蠶繭、中藥材、山羊絨等大宗農產品產業化經營水平。繼續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搞好無公害生產基地建設,完善農產品安全質量檢驗體系建設。
4、加快龍頭企業和項目建設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環節。要圍繞特色產業,培育壯大并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牽動大、輻射帶動作用強的農事企業。在扶持益民藥材、中興生物等一批現有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重點培育上年接轉續建的農產品深加工項目,使其早日達產見效,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全年力爭滾動發展農業產業化“四個一批”重點項目98個,總投資額達到80億元,其中,謀劃招商項目45個,投資32億元;洽談推進項目25個,投資16億元;開工建設項目13個,投資22.5億元;竣工投產項目15個,投資額達到9.5億元。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15
20xx以來年我縣的農產品加工業工作在州農業局業務部門的指導下、在局黨委的領導及關心支持下,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現將工作匯報如下:
一、各項指標完成情況
。ㄒ唬20xx年,全縣統計有農產品加工企業21家,比上年減少1家,全縣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完成14.0億元,比上年同期21.8億元減少7.8億元,減少36%;
營業收入完成5.6億元,比上年同期12.5億元減少6.9億元,減少55%;
利潤總額7.5億元,比上年同期8.5億元,減少1億元,減少12%;
上交稅金2.2億元,比上年同期3.9億元減少1.7億元,減少44%。
。ǘ┺r業產業化指標完成情況
20xx年,全縣共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6戶,截至目前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總產值13.9億元,比年同期21.8億元減少7.2億元,減少36%;
營業收入完成5.5億元,比上年同期12.4億元減少6.9億元,降幅55%;
利潤總額7.5億元,比上年同期8.9億元減少1.4億元,減少15%。
。ㄈ堫^企業發展培育情況
20xx年全縣共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6戶,其中省級5戶,分別是云南潤嘉藥業業有限公司、昆藥集團血塞通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富寧湘桂糖業有限公司、云南強豐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鴻浩水產有限公司;
縣級11戶,分別是云南富嘉林產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富寧翰林木業有限公司、云南大山木業有限公司、富寧縣壯牛畜牧場、富寧縣金泰得剝隘七醋有限公司、雙富油廠、富寧木材加工廠、富寧義達商貿有限公司、云南老廚娘食品有限公司、云南萬道香茶業有限公司、富寧戶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二、采取的措施及取得成效
。ㄒ唬╊I導重視,職責明確。局黨委重視農產品加工、農業產業化等工作,設有專業科室、專業人員開展工作,主要負責農產品加工業、農業產業化、休閑農業等各項指標統計,信息收集,對接州業務部門各項工作。各鄉鎮同樣設置有業務員開展工作。
。ǘ┘訌姺⻊掌髽I工作,促進企業健康穩步發展。一是在疫情期間,深入企業調研,盡力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指導企業做好疫情防控,使企業盡快復產復工。二是組織企業申報納入文山州20xx年度疫情防控重點企業貸款貼息企業名錄,幫助解決復產復工中的困難和問題。三是組織企業做好各類項目儲備及申報工作,爭取專項發展資金,多為企業辦實事。
。ㄈ⿵娀ぷ髫熑涡模磿r按質完成好各項統計工作。按時完成農產品加工業、農業產業化、休閑農業、全國農產品加工監測統計、云南省農產品加工網站維護及上級業務部門要求統計上報的臨時性工作任務。
三、存在問題
。ㄒ唬堫^企業帶動能力弱,農業產業化經營程度低
由于我縣農業生產上客觀存在自然環境劣勢,多數企業規模小,市場開拓乏力,大規模、高檔次、深加工的龍頭企業少。耕地流轉和利用規模化程度低,現有的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帶動能力弱,農產品市場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業生產支持保護體系不健全,農產品生產缺少龍頭企業帶動,農產品生產“散、亂、雜”的現象尚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農產品生產規;⒔M織化程度較低,農產品精深加工和外向型農業發展滯后,農業生產基本上還停留在傳統的運作模式上,農業產業化經營進程緩慢。
。ǘ┩度肷,融資渠道單一
盡管各級政府業務管理部門加大了對農產品產業化經營開發項目的投入,但仍不能適應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需求。市場融資渠道單一,社會資本進入不多,多渠道資金投入的格局尚未形成。加上化肥、種子、農藥等生產資料價格保持較高水平,農戶發展農業生產所必要的生產資料投入受到制約,農民的隱性負擔仍然較重。
(三)企業人才匱乏,不適應技術創新型企業的發展要求
企業人才問題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從業人員主要來自農村,這就決定了整體受教育程度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員工占一半以上,直接導致了企業后續發展動力不足;
二是嚴重缺乏專業技術人才。由于企業普遍規模較小,資金實力不足等原因,吸引高素質人才還存在一定的困難,缺乏優秀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和高級技術工人;
三是留住人才難。以各種形式招聘到企業的各類人才平均供職時間僅2年左右,人才流失問題較為普遍,給企業的穩步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ㄋ模┵Y金短缺制約企業的發展
流動資金不足是長期而普遍的現象,主要出現在產品的市場情況不夠好或季節性生產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目前企業生產經營中最突出的問題是貸款難度大,資金運轉緊,特別是一些招商引資的企業,在生產能力形成后,由于缺少配套流動資金,生產能力難以充分發揮。
(五)部份鄉鎮業務人員變動頻繁,工作任務重,統計方法粗糙,認真程度不夠。
四、下步工作計劃
1、加大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以工業全面促進全縣經濟建設快速發展。
2、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加大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
3、加強對鄉鎮業務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工作效率。
4、繼續加強服務企業工作。一是進一步深入企業調研,了解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盡力協調解決。二是對企業實施項目做好監管,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5、完成好年報統計工作及上級下達的臨時性工作任務。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05-16
鄉鎮農業產業化工作總結04-09
農業工作總結05-19
農業工作總結01-25
農業站工作總結05-16
鎮農業工作總結05-17
農業推廣工作總結05-19
村級農業工作總結12-31
農業普查工作總結03-05
農業法制工作總結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