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課題研究工作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1
在我校全面開展教學改革之際,語文組開始了“初中語文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的課題研究。研究歷程中,我們本著以校為本的原則,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這個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著力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這一階段的研究一路上可謂有點滴成功的喜悅,有研究無果的痛苦,有組織困難的灰心,有任務過重的壓力。·
一、認真對待,穩步推進
1、組織培訓課題研究的教師。學習《校本教研制度建設簡明讀本》,利用網絡、專注自主學習,提高對課題研究的認識,積累業務知識,并做好業務筆記。
2、確立了實驗班,實驗教師。開展以實驗班級為主體,非實驗班級配合的研究,并撰寫了調查報告以及實驗班和非實驗班成績對比分析。
3、開展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調查活動。制出語文學習方式調查問卷,在各班開展調查活動,最后匯總并撰寫3000多字的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進行課題研究。
4、堅持集體備課和聽評課活動,注重問題課的'研究。圍繞“初中語文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堅持集體設計、實施于課堂、教學反思、師生評價的模式。祖萬存老師負責做好聽評課安排和記錄。上課老師負責發放和回收《學生課堂學習調查問卷》并寫好初步分析,由祖萬存老師負責撰寫了4000多字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研究”本階段調研報告工作。
5、期中考試后依照成績進行了實驗班和非實驗班成績對比分析。
6、學期末組織課題組老師圍繞研究課題撰寫了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論文。
7、初步建立較規范的研究檔案。達到了預定的研究目標。
二、預期研究成果初見成效
1、充實了理論,轉變了師生觀念。重視學生,調動和開發學生潛能,在語文課堂上開展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2、體現了以校為本的特征,解決了我校語文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3、實驗班(重點)和非實驗班有記錄與分析,為課題研究提供依據,并能及時反饋到教學中去。
4、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活動中形成課題研究的共識,初步實施“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研究”。
5、論文反思集匯編建檔。
三、成果與結論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一改學生在課堂中存在的被動的、呆板的學習方式,提倡和發展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特別是要提倡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教師成為學生的引導者。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主要形式,以發現問題——制定計劃——行動實踐——修改方案——再次實踐——總結反思為基本流程的研究模式。祖萬存老師在研究中走出了一條“自信——幫助——嘗試——自主”的四階段教育自主學習模式。劉世宏老師在研究中讓學生自主合作評改作文等成功的案例。
四、改進和發展方向
當然研究過程中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大而不實的現象,反思不深不能勤于總結的現象,聽評課中同伴互助不強的現象。
下一步以年級組為單位,七、八、九年級分別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為主進行研究。認真開展研究活動,提高教學效果。
進一步規范研究形式,細化量化責任目標。研究交流見成效,影響并指導周邊學校開展課題研究。
總之我們將認為組織安排,扎實工作,再接再厲,繼續深入研究,為提升我校語文教學質量服務。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2
幼兒社會性發展離不開成人的言傳身教,其中身教尤其重要。教師作為幼兒成長環境中的權威,其一言一行都對幼兒起著示范作用。教師的人際交往行為是幼兒模仿的對象,在某種意義上比教師的“說教”對幼兒的影響更大。教師要注意言傳身教,幫助幼兒學習與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原則和必要的人際交往技能。
第一,幫助幼兒學習與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原則。根據幼兒認知、語言與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水平,悅納、互利和自愿應該是幼兒在人際交往中首先要學習并遵循的原則。悅納是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原則。人際交往始于個體間的接納、肯定、支持、喜愛,教師應當教育幼兒,當別人對自己表示友好時,要作出“應答”,而這種“應答”得到強化后,會刺激交往進入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這有利于幼兒更進一步的交往關系的建立。同時,教師還應當鼓勵每個幼兒盡力看到同伴的優點,并且身體力行。人際交往中另一個重要原則是互利原則。研究者很早就發現,學前兒童選擇同伴一起游戲的最顯著標準是相似性,即選擇那些認知技能、社交性格、動作發展都與自己比較相近的同伴。第二個標準是互補性,即選擇與自己發展水平相似、優勢項與自己互補的同伴做朋友。這兩個常用的同伴選擇標準顯示出幼兒人際交往的主要目的`是互利。在幼兒園我們經常能聽到教師對某個幼兒說:“班級里所有孩子都是你的好朋友。”其實,這種把朋友強加給孩子的做法并不被幼兒接受,因為人際交往還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自愿原則。現實中幼兒對于自己愿意交往的對象有著選擇性。仔細觀察幼兒,不難發現,幼兒在一段時間內喜歡和某幾個幼兒一起玩,形成親密的同伴關系。教師強調幼兒之間要相互喜歡,出發點是好的,但事實上喜歡一個人是一種情感體驗,是很難被強迫的。教師應該允許幼兒有喜歡和不喜歡的人,與此同時可以幫助幼兒學習如何與自己不是那么喜歡的人友好相處。教師在教育幼兒遵守這些人際交往原則時要以身作則,實踐這些與人交往的信條。
第二,幫助幼兒學習與掌握必要的人際交往技能。教師要教給幼兒人際交往技能,自己必須先掌握必要的人際交往技能,并在適宜的時機展示給幼兒,供幼兒模仿。下面就列舉一些適合幼兒園教師的人際交往技能:(1)接納、欣賞和贊美。人際交往中的3A技巧――接納(Accept)、欣賞(Appreciate)和贊美(Admire),其實就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2)動作與姿態。人們的一舉一動都能體現特定的態度,表達特定的含義,而這些含義不但成人能夠感受到,幼兒也可以本能地覺察到。例如,一個人在傾聽時如果身體略微傾向于對方,表示這個人對對方說的話很感興趣;相反,如果身體后仰或側轉則會讓說話者感到不受重視。在幼兒說話時,教師如果側過身體,那么幼兒就會感到教師不耐煩。(3)交談。一次成功的交談不僅取決于交談的內容,更取決于交談者的神態、語氣和動作等。無論是和幼兒還是和周圍的成人,教師在交談時都要表示自己的友善之心,不能居高臨下,同時還要避免長篇大論,否則容易給聽話者帶來壓力和不受尊重的感覺。(4)傾聽。教師常常教導幼兒要耐心地傾聽他人說話,其實傾聽的技巧不僅要耐心,還要作出適當的反應,如表情自然,經常與對方交流目光,適當地點頭以示贊許,或是用微笑來表示自己很樂意傾聽。這樣,別人才更有信心繼續講下去。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04-01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07-02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優)07-15
課題研究結題工作報告05-27
有關課題研究工作報告02-12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范文06-19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范文01-03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優秀]06-07
有關課題研究工作報告(優)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