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英國自薦信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都跟自薦信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通過自薦信,我們可以展示自己的長處。寫自薦信的時候主要寫哪些內容比較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英國自薦信,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尊敬的學校領導:
您好!
我叫XXX,來自中國的首都北京,今年29歲。
我在19xx年從吉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裝備學院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本科畢業,同時被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我真誠希望能在貴校攻讀信息技術學碩士,繼續求學深造。
19xx年高中畢業后,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吉林工業大學攻讀大學本科。
在校就讀期間(19xx年9月——19xx年7月),我首先學會了獨自處理個人事物的能力;其次,我明確了自己的奮斗方向,刻苦努力,認真對待每一門課程。
因為我相信,學無止境,每一方面的知識都會帶給我不同的收獲。
在課堂上,我專心聽講,認真做筆記,積極回答問題,充分吸收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在課余時間,我翻閱各種課外書籍,與老師進行相關課題的探討,加深對所學理論的深層次理解。
經過我的不懈努力和老師的孜孜教誨,在大一學年就一次通過了英語四級考試,考試成績始終在全班乃至全系名列前三名,并連續六次獲得校優秀學生獎學金一等獎和一次由學校重點學科建設基金委員會頒發的畢俊、黎惠民獎學金二等獎。
我的大學生活除了學習之外,還有許多豐富多彩的內容。
我曾擔任班級的學習委員;還積極參加籃球社、音樂社等社團活動,并均在學校比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這些社團活動不僅培養了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還增強了我的組織能力、應變能力。
在大學第四學年中,我在長春市的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進行了實習。
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個月的時間,卻加深了我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的理解,鍛煉了實際工作能力,提高了與人溝通、協調的能力。
19xx年大學畢業后,我回到了北京。
從19xx年8月—20xx年2月在北京櫻花通商公司擔任一名職員。
由于這是一家從事商品流通與廣告代理的貿易公司,與我所學的專業相差較遠,所以我必須從頭學起。
雖然有壓力,但同時這也給我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性。
在工作時間里,我虛心地向公司里有經驗的職員學習怎樣做業務,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工作;下班后,翻閱了大量與工作相關的書籍,認真學習。
經過努力,我從一名辦公室助理逐漸地升職為一名做業務的職員。
就是在這期間,我大量地接觸了計算機,學會了使用各種辦公軟件,對計算機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看了一些有關軟件設計與開發方面的書。
為了尋求個人事業的發展,在20xx年3月我跳槽到了北京陽光視野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這又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它充滿了挑戰與刺激性,我又開始了忙碌而快樂的學習過程。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已成為培訓部的優秀員工。
隨著對計算機科學的深入了解,我發覺程序設計語言對我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我決定要系統地學習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
在20xx年12月我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參加了由北大青鳥集團與印度APTECH公司合作開辦的Aptech Certified Computer Professional——ACCP軟件工程師認證培訓課程。
課程分為初級程序員、程序設計員和軟件工程師三個階段的學習。
在20xx年6月這個職業資格認證得到了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認可,對通過培訓考試合格的人員,北大青鳥APTECH向學員頒發其國際化標準的ACCP證書,與此同時,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根據ACCP證書的等級,核發相應的軟件工程師職業資格認證證書。
現在,我已獲得初級程序員和程序設計員的職業資格認證證書,正在向最高的階段即軟件工程師努力。
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深深地意識到這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我希望能夠出國深造,汲取更多的和更系統的知識,用更加豐富的知識來完善自己,同時,也是為了拓展自己的視野,了解不同的文化和環境。
因此我選擇了位于澳大利亞的XXXXXXX大學作為我的夢想之地。
因為,澳大利亞是一個美麗的國家,有多姿多彩的現代化都市,也有充滿大自然氣息的天然地帶,氣候舒適,社會安定。
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亞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育質量,學校不僅十分歡迎海外留學生,而且很關注學生不同的需要,的確是留學的首選之地。
我從眾多的優秀大學中選擇了XXXXXXX大學。
據我所知,該大學是澳大利亞一流的學府,在國際上也擁有顯著的聲譽,它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先進的教學設備,優美的校園環境以及與潮流同步的學習氣氛,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著我。
如今,中國已進入現代化社會,但中國的計算機科學的發展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尤其與軟件產業強國印度相比,我國的軟件產業還沒有形成產業化和規模化。
【英國自薦信】相關文章:
英國留學推薦信07-03
英國留學推薦信15篇11-10
英國大學推薦信模板09-10
自薦信05-15
經典自薦信10-23
藝術自薦信12-31
保安自薦信01-03
面試自薦信01-05
有關自薦信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