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推薦】生物類實習報告3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物類實習報告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物類實習報告 篇1
姓名:初旭
班級:食品12-3班
學號:120424301
指導教師:歐陽杰
實習:牛欄山酒廠
一. 實習目的
1. 了解牛欄山酒廠的歷史和酒文化
2. 通過參觀了解白酒的制作工藝流程
二.實習地點
北京市順義區牛欄山酒廠
三.相關企業介紹
牛欄山酒廠,中國歷史悠久的釀酒廠之一。依據現保存在順義檔案館的《順義縣志》記載,從有詳細釀酒歷史記載的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算起,釀酒古鎮牛欄山的“酒齡”已近300年。據民國20年《順義縣志·實業志》載:“牛欄山鎮造酒工作是工者約百余人(受雇于治內十一家燒鍋),所釀之酒甘冽異常為北平特產,銷售鄰縣或平市,頗膾炙人口,而尤以牛欄山之酒為最著”。
牛欄山酒廠自1952年在“公利號”、“富順成”、“魁勝號”、“義信號”四家老燒鍋的基礎上成立建廠,現已發展成為國有大型企業,總資產達5.1億元,是北京市年產白酒5萬噸以上的生產廠家之一。企業現有干部職工1500余人,主要生產以“牛欄山”牌二鍋頭等共計170余種酒類產品,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瞇。
四.牛欄山二鍋頭基本概述
牛欄山二鍋頭,二鍋頭之宗。二鍋頭作為京酒的代表,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京師釀酒師蒸酒時,去第一鍋“酒頭”,棄第三鍋“酒尾”,“掐頭去尾取中段”,唯取第二鍋之貴釀。牛欄山二鍋頭,宗氣一脈相傳,于20xx年9月4日榮獲“國家二鍋頭原產地認證”。
二鍋頭酒選用高粱為主要原料,還是以麩曲和酵母為糖化發酵劑,采用傳統的“老五甑”工藝,經原料清蒸、輔料清蒸,低溫入池,適當發醇,火蒸餾,掐頭去尾,貯陳精釀而成。
由于二鍋頭酒的酒液清亮透明,香氣芬芳,酒質醇厚,入口甘潤、爽洌,酒力強勁,后勁綿長,回味悠長,因此備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二鍋頭品牌家族也日漸豐富。
牛欄山二鍋頭的發酵,仍沿用古老的“地缸”發酵法,恪守傳統的“清蒸清燒”釀造工藝。從潤料、糊化到入池發酵,十多道傳統工藝,下足精致工夫。充分保證,地道二鍋頭之清、香、爽、凈。
五.生產原料和設備
主料:高粱(東北高粱)、玉米、大麥、水(深層地下水)
輔料:豌豆、酒曲
設備:主要有發酵設備、釀造設備、蒸餾設備、灌裝設備等。
六.生產工藝和流程
1.生產工藝
采用續碴清香型曲酒生產工藝。
所謂續碴法是將米碴子(指粉碎后的生原科)蒸料后, 取出酒醅(又稱母糟, 指已發酵的'固態醅, 將米碴子和酒醅混合后, 在甑桶內同時進行蒸酒和蒸料(這種操作稱混燒), 然后加曲繼續發酵, 如此反復進行。由于生產過程一直在加入新料及曲, 故稱續碴發酵法。
其具體工藝流程如下:
工藝流程圖
2.發酵類型
采用的是固態發酵法:其工藝特點是全部釀酒過程的物料流轉都在固體狀態下進行,發酵容器主要采用地缸、窖池、大木桶等發酵設備,多采用甑桶蒸餾。固態發酵的酒質較好。
3. 過程控制
①對原料的控制:高粱是二鍋頭的主要生產原料,酒廠擇優于我國高粱主產區的東北地區,專門建立了優質原料供應基地,并對原料采取嚴格收購、多次檢測、達標入庫、出庫在檢測等控制方法,保證所有原料均達工藝要求標準。
②對水源控制:釀造二鍋頭使用的是地下三百米處的優質地下水。按工藝要求。酒廠定期對水質進行化驗和檢測,進行反滲透處理。使水質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在此基礎上,水中的一些無機鹽以及電導率等指標也要達到釀酒的要求,才能成為合格的釀酒
用水。
③對勾調工藝的質量控制:目前酒廠盛原酒的容器是陶壇和不銹鋼桶,有效地保證了原酒的長期存放;其勾調用水需經反滲透處理,以保證牛欄山二鍋頭酒的封為特點和優良品質。
七.實地參觀照片
包裝生產線 陳年窖藏
發酵車間傳統蒸餾工具——“天鍋”
八.實習思考題
1.二鍋頭主要是什么香型?
答:清香型
2.酒的起源有哪幾種有意思的傳說?
儀狄造酒說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
史籍中有多處提到儀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記載,似乎儀狄乃制酒之始祖。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云:儀狄作酒。漢代《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日:‘后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4]2杜康造酒:關于杜康造酒 ,歷史文獻多有記載,如《世本》云:“杜康作酒。少康作○
秫酒。”張華《博物志》云:“杜康作酒。”顧野王《玉篇》云:“酒,杜康所作。”李瀚《蒙求》云:“杜康造酒,倉頡制字。”朱肱《酒經》云:“酒之作尚矣。儀狄作酒醪,杜
康作秫酒。豈以善釀得名,蓋抑始于此耶?”《類書纂要》云:“儀狄作。杜康造。” 3猿猴造酒:○當猿猴采集的花果及谷物,食后剩余而殘留或者散落在石巖中,日久由于微生物侵入,遂自然發酵成酒。
3. 牛欄山二鍋頭酒蒸餾時“掐頭去尾”的道理?
蒸酒時,需將蒸餾而得的酒汽,經第一次放入錫鍋內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頭”和經第三次換入錫鍋里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尾”提出做其它處理,因為第一鍋和第三鍋冷卻的酒含有多種低沸點的物質成分,味道較雜,所以酒廠只摘取味道醇厚的經第二次換入錫鍋里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故起名為“二鍋頭”。
生物類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時間:20xx.6.7-6.12
二、實習地點:食品發酵實驗室(化學樓119、123)、食品學院實習基地
三、實習目的:
1、學習自制酸奶的方法,熟悉從酸奶中分離和純化乳酸菌的一般方法。
2、掌握各類酸奶生產的基本工藝和要求。
3、學習奶酒的發酵過程、工藝流程,及其注意事項。
4、對自己所學的科學知識進一步深化,提高實踐能力,整體策劃部署能力,動手能力,組織能力,團體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也有一些提高。
四、實習內容:
1.酵母菌篩選方案的確定
為了獲得最佳酵母菌發酵結果,我們通過對Internet資源以及圖書資料的搜索和查尋,查的產酯酵母廣泛應用于白酒、黃酒、普通酒、醋、醬油中,另外,還應用于果汁中。
所以我們準備了三種菌種來源材料:果皮、酒曲、保藏的酵母斜面。第一種方法是利用果皮做來源,將削下的果皮放入帶玻璃珠的三角瓶充分振搖,梯度稀釋,涂布于YPD瓊脂培養基上。第二種方法是用各種酒曲做為菌種來源,將酒曲粉碎,稱量,梯度稀釋,而后涂布于YPD瓊脂培養基上。第三種方法是利用保藏的酵母斜面作為菌種來源,用接種環在酵母斜面上取一環菌,而后用劃線法接種于YPD瓊脂平板上,帶用于實驗。
經過大家的討論后,一致決定利用酵母斜面上的菌種,對其進行培養。因為利用酵母斜面上的菌種在此次實習中可以用到我們實驗上所學習的知識,真正將知識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得到鞏固。但是,酵母斜面上的酵母菌制得的菌懸液濃度很大,所以在菌種篩選方面,我們將菌懸液10進制稀釋到10-5,10-6,10-7的數量級,各濃度涂布兩個平板,另六個平板用于劃線分離法進行菌種分離,30度培養24到48h,觀察平板上的菌落生長情況。初選出酵母菌,將菌落照片后就進行顯微鏡觀察,篩選到典型的酵母菌株,進行生化實驗。將平板上的酵母單菌落接種保藏于斜面培養基(PDA),30度培養48h后,4度冷藏。將PDA斜面培養基上保存的酵母菌接種于培養液中培養,而后接種于豆芽汁發酵液中,進行發酵測產脂能力。
2.酵母菌的篩選及鑒定
11月25日我們按照討論決定的方案進行了酵母菌的篩選實驗,實驗內容如下:
2.1 培養基的制備、分裝、滅菌(分述在下文中)
在實習中共需要準備六種培養基:YPD培養基、PDA培養基、豆芽汁培養基、葡萄糖產酸產氣培養基、硝酸鹽生化實驗培養基、糖發酵實驗培養基。各培養基配方如下:
1、YPD培養基:1%酵母膏,2%蛋白胨,2%葡萄糖,2%瓊脂。
2、PDA培養基:2%馬鈴薯,2%葡萄糖,22%瓊脂。
秤取切成小塊的馬鈴薯,加水煮爛(20-30min),八層紗布過濾,濾液中加入葡萄糖,最后加入瓊脂。
3、豆芽汁培養基:10%黃豆芽,2%葡萄糖,2%瓊脂
洗凈豆芽,加水煮沸30min.用紗布過濾。濾液加入瓊脂,加熱溶解后放入糖,攪拌使它溶解,補水至設定值。
4、糖產酸產氣培養基:營養物(0.5%牛肉膏,1%蛋白胨,0.3%氯化
鈉,0.2%磷酸氫鈉,0.2%溴麝香草酚藍)配方為20g/1000ml,蒸餾水配制,pH7.4。分裝后加葡萄糖0.5%。
5、硝酸鹽生化實驗培養基:0.3%牛肉浸膏,0.5%-1%蛋白胨,pH7.0(100ml 培養基加入1g硝酸鉀)
6、糖發酵實驗培養基:營養物(0.5%牛肉膏,1%蛋白胨,0.3%氯化鈉, 0.2%磷酸氫鈉,0.2%溴麝香草酚藍)配方為20g/1000ml,蒸餾水配制,pH7.4。分裝后加乳糖0.5%。
制備:由于第6種培養基同第4種培養基,則一組配制即可,再加上無菌水,共需制備六種,則將全班分成六個組,我們為第4組,故配制過程如下:
(1)天平調平。
(2)準確秤取7.8g營養物(配390ml),葡萄糖、蔗糖、乳糖各0.65g。
(3)將營養物放入搪瓷缸中,加入390ml蒸餾水,玻璃棒攪拌將其溶解。
(4)pH試紙測其pH是否為7.4,若不是,用氫氧化鈉溶液調到7.4。分裝:
(1)取三個250ml錐形瓶,每個錐形瓶中倒入130ml的上述溶液。
(2)將上述稱好的葡萄糖、蔗糖、乳糖分別倒入三個錐形瓶中,搖晃錐形瓶使其溶解。
(3)將加入糖的營養液分別裝入12個試管中,每個試管用移液管放入10ml。
(4)將每兩個葡萄糖、蔗糖、乳糖用牛皮紙扎成一捆,即每6個試管扎成一捆,寫上班級、組別后待滅菌。
滅菌:將已經包扎好的試管放入滅菌箱中,進行滅菌待用。
以上就是我們組的制備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稱量前天平要調平。
2、秤取營養物時應準確秤取。
3、溶解后注意調pH值到7.4
4、量取培養液時要準確,特別是向試管中分裝時要用移液管。
2.2 酵母菌的分離(詳述分離方法,培養條件及觀察到的菌落結果)
步驟過程:
1、倒平板:待YPD培養基冷卻至50度左右后,按無菌操作法倒12只平板(每皿約倒15ml),平置,待凝。
2、酵母菌稀釋:取1mL菌懸液放入裝有99ml的無菌水錐形瓶中,搖勻后再從錐形瓶中取1mL放入1號管,依次進行,則管里酵母的濃度依次是10-2~10-7。
3、平板分離:依次從10-7,10-6,10-5的管里取稀釋液進行涂布平板,YPD平板每個濃度涂兩個。
4、劃線法分離:用接種環從酵母斜面上取一環酵母,在酒精燈前按無菌操作法進行劃線,將酵母接種于6個平板中。
5、恒溫培養:將12個培養皿平板置于30℃恒溫箱中培養24~48小時。 結果:
觀察菌落:出現了4種不同形態的菌落。
①圓形,菌落大,表面光滑,濕潤,突起,乳白色。
②圓形,菌落略小,濕潤,突起,質地均勻,呈乳白色。
③橢圓形,菌落略小,濕潤,突起,顏色均一,呈乳白色。
④橢圓形,菌落大,濕潤,突起,顏色均一,呈乳白色。
結果分析:
通過網上查閱資料顯示,正常條件下大多數酵母菌的菌落特征與細菌相似,但比細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濕潤、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質地均勻,正反面和邊緣、中央部位的顏色都很均一,菌落多為乳白色,少數為紅色,個別為黑色。 啤酒酵母的菌落紅酵母的菌落各種酵母菌的菌落。
將我們觀察的結果與資料相比,確實符合大多數酵母菌的菌落形態。 結論:觀察到的是酵母菌落。
2.3酵母菌的初步鑒定(包括革蘭氏染色和糖代謝實驗)
2.3.1將平板上分離到的'各菌株進行簡單染色后進行鏡檢
觀察結果為:
球菌,各個細胞的形狀比較規整。
結論:
通過菌體個體形態和菌落形態,初步確定出了一株酵母菌。
注意事項:
1、搬動顯微鏡時應一手握住鏡臂,另一手托住底座,鏡身保持直立,并緊靠身體,步態穩健。切記單手拎提,以免目鏡頭從鏡筒上掉出而砸壞。
2、各個鏡面切忌用手涂抹,以免手上的油、汗污染鏡面,造成發霉、腐蝕。
2.3.2 將初步確定的菌株進行生化實驗
步驟過程:
用接種環從平板上挑取已分離的同一菌落接種于糖發酵管和硝酸鹽生化管中,接種完后30℃培養。24小時后觀察結果。
與此同時,將平板上的酵母單菌落接種保藏于斜面培養基(PDA),30度培養48小時后,4度冷藏,待檢其他特性。
結果:
驗中并沒有觀察到,但硝酸鹽管中變黃,則分析結果,可能是酵母菌生長不旺盛,導致即使產氣也看不出來。
根據這一現象,能夠說明該菌株具有產酸產氣性能,確定此菌株確實是酵母菌。
3、發酵產酯實驗(11.23-11.24)
步驟過程:
(1)準確吸取25ml發酵液于250ml錐形瓶中,加入25ml蒸餾水,滴2滴酚酞指示劑,用0.1mol/L的氫氧化鈉滴至微紅色,記下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
(2)將滴定后的發酵液轉移至250ml錐形瓶中,準確加入15ml上述氫氧化鈉標液,接上冷凝管,加熱至沸回流30min。
(3)取下冷卻至室溫,完全轉移至250ml碘量瓶中立即用0.1mol/L的鹽酸溶液滴定至微紅色剛好消失,紀錄鹽酸溶液的用量,記錄總酯的含量。 結果:
氫氧化鈉消耗體積:V1=1.9ml
鹽酸消耗體積:V2>15ml
分析與結論:氫氧化鈉消耗體積1.9ml用來預估總酯含量,且其越大則總酯越少。由此可見,產酯量應該不少。
按公式:總酯=(15-V2) X0.1X10-3mol 但是我們滴到18ml仍不見結果,并且沒有要到微紅的跡象。可能是由于配制實驗試劑時出現問題,導致沒有測出總酯量。
五、總結
短短一周的微生物實習在緊張又有效率的節奏下順利的結束了。這是我們自己在老師協助下并親自動手連續完成的一些列實驗,在其中感受到了很多平時和課上很少遇到的東西,有自主,有探索,有反思,有合作
短暫的實習轉眼而過,回顧實習生活,我在實習的過程中,既有收獲的喜悅,也有一些遺憾。喜悅是我們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設計了方案并分工鮮明,合理掌握每一步實驗用時及時、準確測量數據,最終都得到了相應的結果。而遺憾那就是對實驗有些方面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聽人講如何做,未能夠親身感受、具體處理一些工作,所以未能領會其精髓。但時通過實習,加深了我對實驗和微生物基本知識的理解,豐富了我的微生物實驗的知識,使我對實驗有了深層次的感性和理性認識。認識到要做好實驗,既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把實踐與理論兩者緊密相結合。更進一步體會到了“實踐是最好的老師”的深刻意義。
生物類實習報告 篇3
一、教學工作篇——付出努力,收獲快樂
教學工作是我們教育實習的重點之一。實踐教學又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重要指標。所以在實習過程中,我們每個實習生要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師范技能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我的教學指導老師袁老師是一中高一生物組的備課組長,也是我院的一個研究生師兄。他經驗豐富,為人隨和可親,在教學工作方面給了我很多指導。還有科組里的師兄師姐們和老師們。從他們身上我學到很多,也感受到學習之余的一些快樂。非常感激這些老師們。
(一)聽課篇——虛心取經
實習的前段時間我一直在聽課,一節新課即使聽了五六遍也不覺得厭煩,因為每個老師上課的方式都不同,即使是同樣的內容,一節課下來也有一些值得學習的地方。期間還有幸遇到教研員去聽課評課,更是受益匪淺。
在聽課前,首先我自己已經明確:這種聽課和之前作為學生的聽課完全不同,這一點之前在學校進行教育實習就有意識到了。我告訴自己:我們現在是以老師的身份去聽課,不是為了學習老師所講的知識,而是要學習老師怎么講課,學習如何傳授知識,如何駕馭課堂,如何控制授課時間等等。在聽課時,我會認真做好聽課筆記,注意老師講解過程中的教學思路,如何引入,如何設置問題,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等。還會特別注意老師的課堂語言組織能力。 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都不同,新教師跟老教師在對課堂教學的處理上也不同,都各具特色,都有值得學習、汲取的地方。
對于聽課這方面,除了自己的一些意識和感悟之外,還有師兄師姐們的一些建議。還記得師兄師姐常跟我說:“聽課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與其上很多課,還不如好好聽課之后經過認真充分的準備再上課,即使上得不多。”所以我聽取他們的意見,積極地去聽課。不是有句話說:“博采百家之長,熔鑄自身之能”。相信,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問題、做事情,會減少我們的所走的道路。最后,在訪談師兄的時候,他也教我一些聽課的技巧。這些對我的教師成長之路都很有幫助。
(二)備課篇——臺下十年功
在實習前期,我就主動找師兄確定要上的課,為了可以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所以先確定了兩節要上的課:《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和《細胞中的無機物》。這兩節課都是我從來沒備過的課。因為總覺得比較簡單,越是簡單就越不知要怎么講好。可是不管怎樣,我從頭開始,一直在邊聽課邊備課。先是細讀教材和教學大綱,確定各節的教學重難點和需要講清的幾個知識點。再上網找資料,參考一些課件和教案之后,整理好自己的教學思路。最后再自己動手制作課件和撰寫教案。由于我的`指導老師剛好到了要上這兩節課比較慢,所以后來在聽了其他老師講授這兩節課以及聽取指導老師的一些意見之后又做了適當的修改。修改完成之后,然后再組織語言,進行試講。這整一過程真的很不簡單,花了很多心思。雖然其他節課由于時間的關系沒有做到這么充分,可是我覺得這些都是一個實習生應該做到的。
備課一定要充分。其實,就像師兄說的,備課再多再充分,也會有突發狀況。
有時候就需要一些課堂生成,例如有時對于一個知識點,我打算這么講解,可是發現講解之后學生不懂,就需要老師去拓展,要在不斷總結中擴展。而且,在備課過程中,資料的整合這方面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生物,如果是純粹課本的內容的話,是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的。要多列舉生活中一些生動活潑的例子,要融入自己的思路,運用得恰到好處。這些在備課的時候都要考慮到。總之,備課是教學環節中至關重要的一步。要做好,就要不斷地努力、積累和總結。
【生物類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生物類實習報告模板09-19
【精品】生物類實習報告四篇09-26
生物類實習報告模板錦集8篇11-03
實習生實習報告09-15
實習生的實習報告07-29
實習生實習報告04-22
政府采購合同貨物類01-18
建筑生實習報告05-15
中職生實習報告10-03
藥店實習生實習報告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