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學期個人工作總結3篇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期個人工作總結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期個人工作總結 篇1
聽說要寫工作總結時,才忽然間意識到原來自己在學習部已經工作一個學期了。一學期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然而在認真付出的前提下,卻是可以讓一個人增長不少知識,不管是在學習方面還是在工作方面亦或是其他方面……
這一學期在學習部的工作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一學期下來,我們學習部在做每一件事情時幾乎都有碰到或這或那的問題,有經驗方面的問題,同時也有我們私人方面時間沖突的問題。如果是經驗方面出現問題了,事后我們三個會聚在一起共同討論以后應該要注意的細節。記得很清楚的是3月20日的考研交流會,由于邀請01級師兄師姐做考研交流會的嘉賓時,我們忘了留下雙方的聯系方式,以防出現意外情況。出了這樣的差錯以至于20日晚有些01級師兄師姐因為有事不能光臨卻沒能事先跟我們打個招呼。剛開始交流會局面有點混亂,不過經過我們三人的團結合作,很快就把同學都安頓好,并平息了某些同學的抱怨。那天晚上我們三人就聚在一起,商討以后如果碰到類似活動,請嘉賓時應該要考慮周到,留下雙方的聯系方式,才不至于再有同樣尷尬的.事情出現。也因為有了一次的經驗教訓總結,在后來六月份時舉行的跨專業考嚴交流會時,有了充分而又周全的準備,所以一切都能順利進行。而如果是時間方面出現沖突時,我們三個都會相互協調好并盡力做好工作。比如在最后一次的四級模擬考是在星期天晚上,而我要在接下去的星期一和星期二里考三次,時間非常的緊急,于是林朝順就自己一個人準備了那天晚上的模擬考。
在平時,如果林朝順和好芽沒有時間,我也會自己一個準備好當晚的四級聽力。一學期來,與兩個搭檔的合作與相互探討,讓我在工作方面以及人際關系方面都進步了不少。 一個組織者有其辛酸亦有其快樂是這學期我在學習部工作的第二個感觸。大三時作為一個組織者比大一大二的組織者多了一些艱難。大三的同學比大一大二的學生更明確了自己要走的方向與要做的事,也更加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組織起來多少多了些不便。有時你花費了時間和心血下去搞的活動,同學卻沒能夠理解你,甚至以為只是搞形式。不過,當一個活動受到同學的肯定時,卻又會感到無比的高興,因為自己做的事情對年級的同學有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得到肯定是組織者最感榮幸的事情。 多一點寬容,少一點抱怨,是一學期的工作以及年級網站里輔導員寄語給我的一個啟示。都是平凡的人,是人遇到自己不順心的事時總會有抱怨的。只是有的人抱怨得多些,抱怨得經常些;有的人抱怨得少些。剛開始做這份工作時,如果遇到工作上諸如同學不合作,甚至說寒心話之類的不愉快事時,我會有或多或少的抱怨。但是,越到后來,思想也越成熟了,說沒再抱怨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懂得更多的是寬容多一點,抱怨盡量少一點。 以上是我對這學期工作的一點點心得。
下面對本學期我們學習部所做的工作做簡要總結:
1、三月份下旬開展了考研交流會。此次交流會在16#部分宿舍里,大家以閑聊的方式進行交流,全場氣氛輕松而又熱烈。過后參加本次交流會的學生總體反應良好。
2、四月份組織了年級模擬課堂比賽。這次的比賽為同學提供了一個鍛煉自己的舞臺。并選拔一些相對比較優秀的選手到院里進行比賽。最后選手們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3、五月份組織了跨專業考研交流會,這次交流會希望能盡量為跨專業的同學解除他們心中的疑難與憂慮。
4、六月份舉行了幾次四級聽力模擬和一次四級模擬考試。這次組織旨在為四級沒過的同學提供點聽力方面的幫助,以及讓他們有進考場的感覺。
5、做了一些日常事務。普通話報名工作;四六級報名工作等等。
6、學風建設。在學風建設方面,我們采取學委課前點名,督導小組隨機抽查,每周對曠課的同學進行年級公布的制度,雖然效果不是非常明顯,但對大部分同學還是起到了一定的監督作用。
學期個人工作總結 篇2
一學期來,本人熱愛本職工作,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廣泛涉獵各種知識,為了下一學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的本學期的教學經驗及教訓。
一、政治思想方面: 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積極參加校本培訓,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筆記與理論筆記。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許我們在課堂上重復講書,我們必須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才能適應教育的發展。
二、教育教學方面: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課前準備:備好課。
2、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3、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4、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熱愛自己的事業,從不因為個人的私事耽誤工作的時間。并積極運用有效的工作時間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不穩定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使我的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學期個人工作總結 篇3
一、印象
20xx年,我成了第十一批福建寧夏對口支援教師隊伍中的一員。9月30日上午,我們一行四人從銀川坐車,一直到下午3點,才到達了受援的學校--固原市原州區張易中學,一路走來,從北到南,看著車窗外僅有的綠色慢慢地褪去,以前的想象與這里的現實總算沒有了距離,我們誰也不多說話,各自看著風景,各自想著心事。誰也不知道誰在想什么,但我卻知道自己的心,慢慢地有了一種懸起來的感覺。走在張易鎮的路上,我環顧了一下四周:山上還隱約有幾棵樹,雖然矮小;山腳下的小溪(真不知道應該叫小溪還是水溝)里,還可以看見一點點水,雖然渾濁。低矮的土房,配著幾乎是清一色黃的土地,倒是我畫中醞釀了很久的風景;總感覺到看我們的眼睛很多,細看一下,原來是我們幾個還穿著短袖T恤,而我看到他們已經很多人穿上了毛衣。匆匆用完午飯,回到學校開始清理那間將伴我們四人一年的宿舍,這對我們來說倒不在話下。身子在活動著,卻感覺背有點涼,我第一個穿上了外套。整理完已是晚上11點多了,四周圍已是一片寂靜,躺在雙架床上,我想起了遙遠的家,想起了臨走前與不到三歲兒子的對話:
"航航,爸爸要去很遠很遠的地方,很快就回來。"
"媽媽去很遠很遠的地方,爸爸不走。"
"媽媽留在家里煮飯給航吃,爸爸很快就回來了。"
"爸爸煮飯,爸爸不走。"
"爸爸不會煮,航在家聽媽媽的話。"
"航煮飯,爸爸不走。"
想著想著,我也就睡著了。現在已經模糊了當時離家的畫面了,反正是沒有回頭。人離家越來越遠,而心卻越來越近,我知道,這叫離別,是每一個支教老師必須經歷的一幕。
二、張易中學
(1)、學校的條件狀況
通過十年來,閩寧對口支援的窗口,"西海固"這三個字大家可能不再陌生,張易中學就在固原市原州區張易鎮上,離市區四十公里,離省城銀川近四百公里。鎮上縱橫一共三條街,沒走幾步就是盡頭了。學校是鎮上唯一的三層建筑,是20xx年當地政府和日方合作的經援項。師生宿舍都很破舊,學生所謂的食堂就是一間教室,八百多個人吃的就出自這小小的空間。學校只有一個旱廁,在操場的盡頭,全校的師生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雪地霜天,那怕是三更半夜,都必須到這里。在這個地方,用水也緊張,全校共有冷、熱水龍頭各七個,近千個師生的生活用水都必須到這里提水,定時開放,平時上鎖。我們尋思著以后用水將有多麻煩,但這一點倒是我們多慮了,因為不管人多人多,學生們都會按先后順序排好隊的,我們提水的時候,也是不管人多人少,很快地就會空出一個位置給我們先用,那怕他們的隊伍排得有多長,都是這樣的,這著實讓我們感動。有很多事情、很多人,讓我們由衷熱愛這所學校、熱愛這里的老師和學生。
在這里,一年冷的季節很長,學校每年必須從有限的經費中,撥出大部分的資金用在取暖和提供師生用水、用電的問題上。學校一千一百來個學生,一年的經費是55萬元這樣的,但是每年單用在取暖、用水上就要三十萬左右,非常有限的經費造成了這里的教學設施和硬件設置上非常的欠缺。教學設備簡陋,實驗器材嚴重的老化且不齊全;有一個"小圖書館",藏書約1萬冊左右,大多是配發和捐贈的,教學參考資料比較欠缺,其它的更不用多說了。
(2)、學校的教學狀況
這里的老師由于教學設施的簡陋,教得很辛苦。很多教學資料都得靠自己慢慢地積累和收集、教學用具要自己動手做。他們一有時間,就是共同集在年段室里,共同探討教與學的問題。學生的學習也非常的勤奮,不管是既寒又凍的凌晨、還是中午、或是傍晚,學生遍布校園各個角落,坐在石頭上的,靠在圍墻上的,手里總是抱著書本,到了晚上晚自習后,有地路燈的地方,就必然會有學生。安靜有序的課堂上,永遠都是那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
(3)、學生的生活狀況
聽學校的老師講,張易中學一千多個學生中,有八百多個是住校的,同時也有八百多個學生是需要補助才有能力上學的。學生們一年的.伙食由政府補助,每年按二百五十天算,每天三元的伙食費,每天只提供午飯和晚飯,早飯由學生自行解決。通過了解,我們也知道很多人是沒有吃早餐的。這天,等學生吃飯的時候,我們就特地看了一下,才發現他們一天吃的是什么,一勺子的菜湯(里面經常是白菜或者是大蘿卜,上面零零星星漂著點辣椒油),再加一塊又冷又硬的面餅,看了心酸,讓人想落淚。連續幾天,我們悄悄的攔下一些學生,看看他們分的飯,一成不變的全是這樣。問他們能不能吃飽的時候,幾個學生都沒有回答,只是拿眼睛看了我們一下,就悄悄地走開了……
一個雨天,我們去看了下學生的宿舍。在張易中學,有八百多個學生住校,用房十分的擁擠,我們支教的四人住一個房間,感覺就已經很擁擠了,當聽說有的老師由于房子不過,學校還有六位老師住在學生宿舍區里。當我走進學生宿舍的時候,在我眼前的都是鐵架床子,每個房子差不多都是這樣堆得滿滿的,留下的空間非常小,正值晚飯的時候,學生都是坐在床上吃飯的。看到我們進來,他們彬彬有禮,都先問好,然后請我們坐。我簡單問了下,才了解到,象我們住的那小小的宿舍,學生住了十個人,還是因為初三特別照顧的。當我們走另外一個稍大點的房子里時,在眼前除了床就是學生了,問了下,才知道這房子里住了三十個學生,兩三個人擠一張小床是很正常的事兒。當時還碰到一個學生在泡泡面吃,問了下,才知道去晚了,食堂沒有飯吃了,他們說,這是常有的事兒,我們也沒敢多走了,進了幾個宿舍,就出來了,真的不想再看下去,記得我們走的時候,都是這么對他們說的,同學們,條件是可以克服的,好好學習才是最重要的,現在想想,當時說的話語是多么的蒼白無力。
三、克服困難統一思想深入實踐工作
了解了這些以后,我們誰也再不提這里條件的事兒了。環境的嚴峻,條件的惡劣,生活的艱苦,一切的格格不入,仿佛已不復存在。更多的是,感覺肩上擔子沉重,熱血的澎湃。我們曾看到這么一條標語,"要打工,上初中,上完初中去打工",也著實讓我深思了一陣子。通過自身努力和學校的幫助,我們很快地克服了氣候關、語言關、生活關等各種困難,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采用東部地區較先進的教育理念,結合當地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力求做到因材施教。通過聽課、教學交流,總結心得,感覺收獲頗豐。同時也受到了學校和師生的認同與贊賞。
這里的學生極少出門,知識面比較窄,視野有限,我結合自己的專業及平時的一些見聞,通過講座和課堂,向學生展示各地的風土人情,鼓勵他們認真學習,改變觀念,長大以后勇敢地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拓展自己的視野,增加人生體驗。
除了課堂的教學以外,其它時間我也到學校的辦公室掛職鍛煉。還組織了學生課余活動,盡己所能,為校園的規劃布置出謀劃策。同時也增長了我的才干,開闊了視野,廣交到朋友,使我更懂得了愛崗敬業和奉獻的價值意義。
四、假期的后續工作
寒假,我回到了安溪。在這個城市里,我感覺到了陽光的明媚與城市現代化的氣息,一切顯得是那么熟悉與溫馨,天氣還是很暖和。想想張易中學的那些孩子們,在零下十幾度的夜晚,單薄的被子,挨餓受凍,縮成一團,等著天亮,但就算天亮了,也沒有早餐的,就開始抱起了書本--漫漫求學路誰能知?
利用兩邊的假期時間差,我們回到了安溪鳳城中學。將支教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感寫成文章發表在《安溪鄉訊》和校刊《采薇》上,并在學校領導與教師的幫助下,在學校做了宣傳和報告,反響激烈。全校師生為之動容,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籌集了一些愛心款,為幫助張易中學的學生們改善學習生活條件出自己的一份力。
五、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一生難忘的事
就是這句很普通的話,感動了很多人,同樣也感動了我。在張易中學,當你面對著那一雙雙對生活充滿憧憬的孩子,我沒有理由想條件的惡劣;當你看著孩子的飯碗,我沒有理由想生活的不方便;當你了解他們求學路上的艱辛,我沒有理由不努力工作。
有人告訴我,支教的日子,是一條漫漫的長路。現在我也知道了,但只要你用心去走每一步,日子同樣很精彩;只要你認真做每一件事,都會有人得到你的幫助。一年的時間里,我可以鍛煉自己、增長閱歷;一年的時間里,我可以引導孩子們在求學路上艱難往前走。我告訴他們:
生活選擇了你,你也可以選擇生活。
命運選擇了你,你也可以改變命運。
希望更多的人關注這一片黃土地,祝愿這片黃土地明天會更好!
【學期個人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學期個人工作總結09-03
學期個人工作總結06-23
秋季學期個人工作總結11-01
個人學期工作總結07-14
半個學期的個人工作總結11-03
學期工作個人工作總結01-04
學期個人工作總結范文07-24
學期教師個人總結教師個人學期工作總結09-09
小學體育學期個人工作總結08-23
學期末的個人工作總結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