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學德育工作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但是總結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德育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德育工作總結 篇1
我校本學期的各項工作已結束,回顧本學期的工作,在縣、鄉兩級教委的指導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上級黨委、政府的要求還相差甚遠,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為了宏揚成績、彌補缺點、以利再戰,故把本學期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貫徹規程,優化操作。國家教育部制定并頒發實施了《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以下簡稱《規程》)。《規程》的實施使學校德育工作有章可循,并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為使《規程》更好地優化操作,我們做了如下的工作:
1、學會并領悟透《規程》
我們每學期始,通過多種形式如:廣播、專欄、座談等面向全體職工、廣大學生及家長說明《規程》的目的、意義,要求班主任熟悉內容和任務,使他們明確《規程》是以德立校的制度保證;是提高德育管理水平、推進素質教育的動力保證;是具有可操作性和針對性的;是加強德育工作的根本保證,從而激發廣大教職工、家長、社會貫徹《規程》的自覺性與積極性。
2、對照完善《規程》。
我校在把握《規程》內容的基礎上,認真對照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對《規程》中的部分條款,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加強對薄弱學科的管理。我們的具體做法是:抓好每學期的開學典禮、少先隊入隊儀式;開展好重大節目的紀念活動;寫好每學期的工作計劃、總結,選好每學年的縣優秀教師和校級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開好每學年德育工作研討會和經驗交流會,健全家訪、家長會的制度,要求每學年每班至少召開一次家長會,做到班主任及各科教師家訪有登記,有記錄。
二、小學德育任務是使學生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品德,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活潑開朗的性格和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為把他們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打下思想基礎,為使兒童在德、智、體、美、勞多方面都得到發展,培養“四有”新人,有全校師生選舉、鄉教委任命甘同磊為本校政教主任,我校仍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為搞好這些工作,學校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了《德育工作計劃》,重新明確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的職責,新學期全體教師重新學習我校制定的各項工作的具體任務和目的,大大調動了老師們的積極性,并召開全校學生參加的校會。
三、在這學期,我校除采取了上學期的`專門家訪、路遇家訪、通信家訪、來校家訪等形式之外我校還增加了電話家訪、試卷家訪等形式,試卷家訪即學生每次考完的成績,讓學生帶回家讓家長看后并填寫家長意見,大大促進了我校德育工作、教學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群眾的好評。
四、為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講究衛生的習慣、遵紀守法的習慣、有生活規律的習慣、遵守紀律的習慣以及愛勞動的習慣,我校以《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要求全校學生會背、會用,通過每周一次和重大節日升國旗、國旗下講話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國情教育,建立了“紀律、衛生、紅領巾佩帶檢查小組”,學校還專門由班主任負責成了好人好事記錄本,利用廣播及時表揚,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養成教育而打下基礎。
五、以少先隊為組織,開展好愛國主義教育。
本學區在政教主任的帶領下,充分發揮少先隊組織的作用,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為培養和造就跨世紀的接班人而努力。
1、從小學生的生活視野,激發少先隊員的愛國情感。我們從小學生的生活視野開始,形象地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并通過廣播、墻報、宣傳欄加深對家鄉一草一木、對學校一草一木的摯愛情感。同時建立每天升降國旗和每周舉行規范化升旗儀式制度,國旗下講話進一步激發了少先隊員的愛國情感。
2、通過對比、增強少先隊員的愛國意識。
讓少先隊員通過少先隊活動室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了解毛澤東、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一生。組織隊員慰問敬老院的革命前輩,打掃衛生。清明節,我們到烈士墓前掃墓,認真聽取革命傳統教育,使隊員們增強愛國意識和責任感。
3、愛國衛生、抗擊流感。
面臨一場突如其來的“流感”瘟疫,迅速蔓延,嚴重威脅著廣大人民群眾和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疫情的發生,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牽動著我校全體師生的心。在防治“流感”的日子里,我校校長宋洪彥帶領全體師生積極參與衛生活動、學習宣傳衛生防疫知識,搞好學校周圍的環境衛生,保持教室、居室衛生區和校內外衛生清潔,定期進行防疫消毒,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六、全面加強少先隊員的文明禮儀教育。
我校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與訓練模式設計,基本上采取了隱性課程和顯性課程并舉。
1、營造禮儀活動的良好氛圍,發揮隱性課程的教育陶冶功能。學校的黑板報和宣傳欄,開設“禮儀先列”,定時宣傳禮儀基礎常識,及時報道學校在開展禮儀教育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好人好事。
2、名理導行,充分發揮顯性課程的教育訓練功能。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課時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不僅形式上吸引學生,并且活動過程中禮儀訓練和規范的內容要求,也是禮儀教育的重要內容。國旗下講話、課間活動、集會、參觀等,專設文明禮儀流動紅旗,每周頒發禮儀文明先進班。每月講評,學期末進行表彰。
七、抓好以各科教學為主渠道的德育教育,教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各科教學不但要傳播知識,而且更要傳播豐富的傳統教育,因此,我校專門在各年級都開設了每周一節的國防教育課,利用重大節日,如:國慶節、清明節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教育等。學校領導一再強調任課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一定要富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科教學之中。校領導在聽課和檢查備課時,特別注意這一條。
小學德育工作總結 篇2
結合我校實際,努力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動空間,使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得以再提高,體現學校德育工作的導向性、動力性,實現了本學期德育目標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做簡單總結:
一、落實上級有關部門文件精神方面:
1.組織好開展“弘揚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動。
2.組織學生參加“與夢同行”演講比賽和集體誦讀比賽。
3.開展“推普周”系列活動和“向國旗敬禮”網上簽名活動。
4.做好學校安全衛生宣傳及排查工作。
5.組織參加區xx年中小學體育節暨第二十八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
6.組織學生參加區第二十九屆科技創新大賽。
7.繼續開展好文體活動工程。
8.積極響應上級部門文件精神,做好各項宣傳教育活動(如:常見疾病預防教育,“12.4”法制宣傳日教育、禁毒教育等等)。
二、少先隊基礎陣地建設方面:
1.做好新隊員入隊培訓,開展新隊員入隊儀式。
2.抓好少先隊大、中、小隊干部的'建設和培養工作。培養學生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學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團隊意識。
3.加強少先隊員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行為習慣的檢查監督。
4.健全我校少先隊宣傳陣地。(隊室、隊角、校園宣傳、網站建設等)
5.堅持開展各種主題隊會活動。“升旗儀式”是學生德育的一種教育儀式。我校每周一的全校師生肅立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唱著莊嚴的國歌,聆聽著國旗下的講話,接受著一次又一次的愛國教育。
三、學生活動開展方面:
1.成功開展校第十屆田徑運動會、校第五屆趣味運動會。
2.成功開展學生秋季社會實踐活動(地點:江心嶼)。
3.組織開展全校性的“感恩”主題征文和“與夢同行”演講比賽活動。
4.組織學生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
5.組織開展xx年冬季長跑系列活動
6.開展“溪郭一小廣播站”征集名稱活動。
7.開展學校每月一次“文明禮儀之星”評選活動。
8.繼續加強學生安全教育,養成教育。進一步規范每周的五項競賽,監督評價學生日常行為習慣。
四、取得的成績:
1.獲得甌海區xx年田徑運動會比賽總分第六名
2.在參加區級其他各類學生比賽均有不錯的成績。
五、不足之處:
對班主任隊伍的培訓和指導有所欠缺,班主任隊伍的理論學習和工作積極性有待提高。今后要多安排與班主任工作相關的研修活動,強化理論學習。
總之,學生工作任重道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發揚優點,改正缺陷和不足,改革創新,走有我校德育特色的發展之路。
溪郭一小學生工作處
小學德育工作總結 篇3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到來,我們的班主任工作也將迎接新的挑戰。我們都知道,一個學校是由多個班級組成的,班級是學校的重要成員,它的一言一行都將影響著學校。如何才能將班級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呢?那就要看這個班的指揮官——班主任的工作是怎樣進行的。有人說:一個好班主任就是一個好班集體。如果說每個孩子都是一顆小星星,我愿用真誠、熱情為他們撐起一片摯愛的晴空,讓他們各自閃爍出最燦爛、最動人的光輝!為了讓班級充滿活力與創新,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也為了使新學期班級上能有更新的氣息,我在開學初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摸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教學兒歌,規范行為
一年級學生要養成的習慣涉及到方方面面。課前、上課、放學、作息……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無一不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教育,如此多的"該"與"不該"往往使剛入學的小學生顧此失彼、應接不暇,單憑老師的說教很難達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喜歡兒歌,而兒歌朗朗上口、生動有趣,對學生又具有吸引力。為此我就將對學生行為習慣的要求編成兒歌。如:上課鈴聲響后,學生會在小班長的帶動下邊拍邊唱:"一二三,靜下來。四五六,坐神氣。七__,快快快。”。"在兒歌的帶動下,學生會由喧鬧變為安靜。平時站隊時,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說出"我是守紀小標兵,站起隊來'快'、'齊'、'靜'、。這樣把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要求編成兒歌,符合小學生心理生理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而適時的讓學生誦讀,使其明白了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讀,不知不覺中行為得到規范和強化。
2、言傳身教,指導行為。
對于學生而言,教師是具體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不管有無進行教育的自覺性,都會成為學生仿效的標準。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模仿力強,可塑性大,熱切地關注著周圍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學校的老師和自己的班主任。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于規范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
(一)語言引導。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老師想象幾近神圣和完美,他們對教師特有的期望和依賴,往往是他們在觀察老師時會產生一種"放大效應"和"模仿效應"。也就是說,老師一言一行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我們要規范學生行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充分注意這種"放大"和"模仿"效應。在與學生、家長、他人的交往中,教師要特別重視語言內在和外顯的教育、引導作用,要求教師無論在什么場合下都要講普通話、用文明語,都要注意語言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成為學生仿效的榜樣。如:老師在使用"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文明用語時,要發之于內心,出之于真誠,避免流于形式或應付。家長、朋友來訪時,熱情的招呼,親切的問候,都有引導學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師注意了語言的引導作用,學生會在自覺不自覺中受到影響,模仿老師的語氣、表情與人交往,他們會在遷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用語習慣。
(二)行為示范。
小學生的學習往往從模仿開始,人們常說,學生身上有著老師和家長的影子。因此老師舉手投足間都孕育著教育。當地面有紙時,我總是趕緊撿起,教室桌凳歪斜時,我總是整理齊,講桌不整潔時,我總是清理干凈……這一切,學生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慢慢地學生都會照著我的樣子去做。教室的衛生工具擺放不整齊時,總有學生去擺放好,教室地面有紙,學生會馬上撿起,而且他們還學會開窗、開門時輕輕的。知道了怎樣做才是不打擾別人。
我在做這些事時,是發自內心,不是做給學生看,因為只有從最細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為指導學生,才能對學生良好習慣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學生不僅在一時一事上養成好習慣,不少學生還能舉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3、表揚鼓勵,激勵行為、
教育學家陶行之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認可的天性。"面對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都要以欣賞的態度來對待。及時的鼓勵是非常有效的.,這種鼓勵不只是來自老師的,也可以來自學生自己。平時班級里通過打星本活動,評選出"班級大明星"大力進行表彰。另外我們開展的"奪星"活動,深受同學和家長的歡迎。在這樣的活動中,每個同學都可以根據自己行為習慣的養成情況,給自己設置一個讓同學們認可的獎項。這種獎勵方法避免了表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對后進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全班同學都在努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努力評出一個真實的,讓大家認可的自我來。我驚訝地感到學生們的好強與上進,孩子們興趣很大。每個星期都會有同學被評為“進步之星”,“小恒星”等等。
4、不斷強化,養成行為。
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中,學生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而影響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這是正常現象,是由于兒童受年齡特點的制約而造成的。行為習慣的最終形成則需要老師的常抓不懈、規范不止。每周都按照學校提出切實可行的行為要求,及時的將本周學生行為與規范要求相對照。并且每月根據學生實際更換新的奮斗目標,鼓勵學生對照目標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引導學生在評價自我,評價他人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自律,增強自信,達到自強。
同時,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平時,我通過"電話熱線"、"家校聯系"的方式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對孩子在家的行為提出要求。使家長有的放矢的督促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一年級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他關系到學生今后的成長,關系到學生在做人、求知的過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過渡,更關系到我們今后為社會輸送的勞動者的基本素質。因此,抓一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是奠基工程,我們要常抓不懈。
【小學德育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德育工作總結09-24
小學德育團隊工作總結05-17
(經典)小學德育工作總結07-21
有關小學德育工作總結06-12
小學德育工作總結范文02-22
小學德育科研工作總結03-05
小學德育處工作總結05-10
小學德育工作總結(精華)07-29
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總結05-17
小學德育工作總結【推薦】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