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心理工作計劃四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了。什么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實用】心理工作計劃四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心理工作計劃四篇1
一、指導思想
我校的心理咨詢工作,將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以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工作機制為保障,以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發展為目標,緊密結合新課程改革精神,不斷加強學校的心理咨詢工作,努力提高學校心理咨詢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二、工作思路
1、面向全體學生,立足于學生發展性、預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預防、疏導為主,干預、治療為輔。加強心理咨詢的指導與研究工作。
2、密切與班主任的聯系,更好地與學校德育工作有機結合。
3、發揮班級心理委員的作用,并對他們進行定期培訓。
4、認真細致地做好個別咨詢輔導工作,力求在個案上有新的成果和突破。
三、具體工作
1、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工作
心理咨詢是心理咨詢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我們積極開展針對殘疾學生和老師的個體咨詢和針對全校學生的團體咨詢。做好學生的個別輔導工作,為來訪的每個殘疾學生提供咨詢,對盲、聾啞、智障等各類學生在成長,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給予指導,幫助他們排解心理困擾,對于個別有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應及時識別并轉介到專業診治部門。每周一---到周五咨詢室有咨詢老師值班,每天咨詢室開放2小時。
開放時間為:下午6:00----8:00
2、加強每月最后一周的心理班會活動課
每月最后一周的心理班會活動課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是針對全體學生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本學期要讓心理班會成為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發展的主陣地。根據低、中、高不同年段和不同類型學生的特點開展系列性、主題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活動。
3、針對師生心理發展的需要積極開展心理講座
心理講座是有效的心理教育途徑,特殊的空間和環境能起到積極的放大式的教育效果,互動與溝通多種思想的融合是講座的優勢,所以應該加強校園心理講座。本學期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針對對口班面臨高考的心理教育。
(2)針對普通班學生開展青春期的心理教育。
(3)開展針對班主任的心理講座。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發展規律、心理訴求等進行介紹和講解,促進師生關系的改善,促進和諧班級建設。
(4)利用家長來探望學生的機會宣傳家庭心理教育的有關內容。
4、做好班級心理委員培訓工作
班級心理委員教育是我校針對學生的發展實際,實施的一項創新性的心理教育工作,旨在在班級中普及心理科學,促進班級心理衛生工作的開展。心理咨詢室對各班心理委員進行不定期的心理培訓。
5、營造積極、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積極利用校園廣播,網絡,板報,宣傳欄等形式,廣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從而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和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四、本學期重點工作
1、制訂并討論學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2、咨詢室正常開放。
3、新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青春期心理衛生》。
4、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家庭心理教育”的有關內容。
5、開展針對班主任的心理講座。
6、做好學期總結、資料積累和個案分析、心理檔案建立工作。
7、各類資料整理、歸檔。
【實用】心理工作計劃四篇2
一、工作思想:
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家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為指導,以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意見》為工作導向。我校心理咨詢室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了解同學們的心理健康情況,并在全校同學中間開展了一系列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積極宣傳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在新的一年工作中,我們心理咨詢室將繼續努力,推動學校心理健康工作向縱深發展,進一步更好的為廣大師生服務。
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而他們的思想動態直接影響著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他們對于就業、學習、感情及社會各方面的態度和看法,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為人處事的方式和方法。如何改變現存于中學生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行為,促使學生更加健康地發展和成長,是當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二、工作目標:
新學期,我們的工作將緊緊圍繞“構建三級心理防護網絡,優化、提高我校學生的.心理保健意識,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總體目標為向導,及時發現有困擾同學的心理問題,及時反饋同學們的心理情況,更好地推動學校開展學生心理思想工作,進一步做好新學期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學生的全面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優質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及平臺。
三、工作步驟:
1、加強心理防護網絡建設
建設三級心理防護網絡,第一級是指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和學校心理咨詢室,負責組織領導和協調督導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第二級主要是以接受過心理學方面知識與技能培訓的心育輔導員隊伍為主,主要任務是協助建立學生心理檔案,解決一般性的心理問題,在學校范圍內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三級即在班級推選一名認真負責、有愛心的班級心理委員,發揮信息員、宣傳員與小小咨詢員的作用,做好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工作,并開展“朋輩”輔導,及時發現身邊同學心理問題、及時反饋,并每月向學校心理健康指導老師和心理咨詢室遞交一份心理委員月匯報表。通過心理防護網絡的建設,實現“學生自助,生生互助,老師幫助,學校協助”的功能。
2、加強制度建設,規范心理健康輔導
認真貫徹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精神,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結合實際,滲透到德育工作中去。為此,需要提供完善的心育制度作為保障,形成從相關管理部門到心育教師到班主任老師等一套系統的規范管理制度,規范各級各層的的職責任務。本學期尤其注意的是要將每周一節的心理輔導課排入每個年級每個班級的課表中,將心育課落到實處,從時間上加以保障。
3、運用多種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一是集體輔導與個體咨詢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應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理念,將集體輔導和個體咨詢相結合,全體參與和個別對待相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受到適當的教育,又使個別學生的各種特殊情況得以解決。“集體輔導”引領全體學生積極發展,同時我們從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出發,建立了個別疏導方式,以彌補“集體輔導”的不足。因此既要安排好相關心育教師做好心理咨詢室值班工作,做好個體咨詢記錄,也要求心育教師定期開設心育輔導公開課,指導班主任老師開展班級心理團體輔導課。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德育相結合。學校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對象都是學生,它們共同服務于學生健康成長和個性的全面發展,服務于學校教育的總目標。它們的具體任務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交叉和滲透,但又各有側重,不能相互代替。
三是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利用家長學校,向家長們傳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為家長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服務,使家長們逐漸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使學校素質教育得到橫向發展。
4、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品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是由一批精品活動構建的有血有肉的系統工程,絕非一個花架子,在運行過程中,我們要緊扣“優化學生心理品質”的主題,確立一批成熟的、教育效果明顯的精品活動,如“系列團體心理訓練”、“心理課本劇”、“心靈方舟”、“心理健康征文”、“心靈天使評比”、“珍愛生命,健康成長演講比賽”等等。通過組織、實施這些精品活動,讓心理健康觀念深深根植在學生的心靈里,極大地促進學生心理的成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和優化,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產生廣泛的積極影響,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5、推動心育科研,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發展
動員全體教師參與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來,通過理論學習、問題討論、專題講座、工作研究、經驗總結、案例剖析、典型分析等方法、引起大家對心育工作的重視,逐步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為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的實踐與探索打下堅實的思想認識基礎,積極倡導學習之風、反思之風、研究之風,讓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再回到實踐中去,反復循環,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滲透的大環境。繼續加強對校本課程教材的修訂,并在全校范圍內開設。教育科研將成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新動力,不斷推動著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向進一步發展。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今后的社會發展中,顯得越來越重要,我們將把已有的成績作為新的起點,為更廣泛深入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進程而作出不懈的努力,真正實現讓每一位師生的心靈充滿陽光,為兵希中學的燦爛明天貢獻一份力量。
【實用】心理工作計劃四篇3
一、什么是“自我挫敗”
有些人在準備去做某件事情之前,往往會設想出許多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并被這種困難和障礙所嚇倒,從而感到十分憂慮和恐懼,似乎失敗就在等著自己,于是總想回避和躲開。這種由個人主觀心理活動所造成的失敗感就叫心理上的“自我挫敗”。
小學階段,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年級的不斷增高,學生的思想越來越復雜,“自我挫敗”的心理反映也越來越突出,在學生的學習、生活、活動、競賽、人際交往等各方面時常可見。
案例一:上六年級的甲平時的成績一直不錯。期末考試到了,任課老師為了提防學生學習松勁,復習不認真,便故意對大家說:“這次期末考試覆蓋面廣,有一定難度,不見得每個人都會考好希望大家要認真復習,不能掉以輕心。”不料,老師的提醒反而對這位學生產生了消極的心理暗示,加重了這位學生的心理負擔,他便懷疑自己是否能行,甚至在考試前老在擔心這件事,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考試也完全失去了信心。
案例二:班里舉行講故事比賽。學生乙躍躍欲試,積極準備,決心與同學一比高低。于是,他做了精心的準備。可是,臨近比賽,他感到負擔越來越重,心情十分緊張,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講的不一定會比別人好,也不一定能獲獎,想打“退堂鼓”。比賽時,這個學生竟然把事先準備得好好的、甚至能倒背如流的故事內容忘個精光。聽著別人娓娓動聽的故事,他自慚形穢地想:以后再也不參加任何比賽了!從此之后,無論是班級還是學校組織地各類競賽或比賽,他從不敢參加,能力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案例三:四年級的班主任為了提高班級的管理水平,同時也為了鍛煉學生的能力,打算在班內競選班長。學生丙認為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參與競選,并打算通過競選鍛煉自己的能力可是就在競選的前幾天,這位學生改變了自己的主意,突然決定放棄班長的競選。班主任問他為什么,他說“班上能力強的人多的是,自己不一定是最好的,萬一選不上,多不光彩。與其競選時失敗,還不如現在就放棄。”諸如此類的現象,都是自我挫敗的具體表現。這些預想和行為無助于學生正確對待挫折和適應環境。相反,卻會降低適應能力和自信心,人為地給自己增加精神壓力,嚴重削弱競爭意識,久而久之,就會使人變得退縮、膽怯。他們不敢參與競爭,也不能在競爭中獲勝,更不可能養成開拓進取的能力,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難有立足之地。因此,這種“自我挫敗”的心理壓力和思想包袱,應當并且必須解除。
二、針對學生心理,預防“自我挫敗”
造成“自我挫敗”的根本原因還是“自我挫敗者”的心理原因。“心底無所天地寬”、“不患得患失”、“助人者自助”都是成年人自我心理調節的金玉良言。但對這些未成年的小學生來說,自我調節的能力就差多了。他們往往要依靠老師的輸導指點,方可心理平衡。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必須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學生調整心態,積極做好心理預防工作。
1、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個人價值觀
個人對待自己的態度,是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形成的,它與個人的價值觀密切相關。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自我態度。一般來說,容易產生自我挫敗心理的人,往往與一定程度的自我否定態度有關,即對自我某方面的價值持一定的否認、輕視、不滿的態度,常常表現為自輕、自賤自卑、自責、自暴自棄等等。并且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關心自我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他們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但同時又擔心和懷疑自己是否能得到別人的贊揚。(班主任工作)因此,班主任要幫助同學學會正確的對待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辨正的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當別人對你有看法或批評你時,不要垂頭喪氣,一蹶不振;當受到別人表揚時,也不要趾高氣揚,得意忘形。另外,要學會正確的看對批評和表揚,批評并非壞事,對一個人的成長和進步來說,表揚固然重要,但批評同樣有效。尤其對一貫受到表揚的人來說,批評的激勵作用則更大。
2、助學生克服虛榮心
人要有榮譽感,要有自尊心。但是榮譽感、自尊心過強,就會逐步演化成虛榮心。一般來說,自我挫敗者的榮譽感、自尊心以及虛榮心比別人強,因而當事情無法如愿以償時,就會煩悶苦惱。正因為他們太看重自己的面子和榮譽,因此他們做任何事總是患得患失,只允許自己成功,不允許失敗。為了避免失敗,維護榮譽和自尊,最后對自己想做而且完全能做的事也可能會完全放棄。由此可見,虛榮心是自我挫敗者的大敵。班主任要幫助學生樹立恰當、適度的榮譽感和自尊心,正確對待失敗和挫折,徹底克服虛榮心。
3、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
自我挫敗者的自我意識特別強烈,他們經常認為別人都在注視自己、議論自己,越是人多和陌生的地方,就越覺得不自在。一舉手,乙投足,都顧慮重重,從而容易表現出不自然、靦腆,甚至于憂慮、恐慌。為了避免內心的緊張和不安,他們遇事往往就會“打退堂鼓”,甚至產生退縮或逃避行為。由此可見,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班主任要善于洞察學生內心的細微變化,引導學生正確的了解自我,評價自我和對待自我。
4、幫助學社樹立強烈的自信心
自我挫敗者的性格往往比較內向,他們習慣于進行內心活動,而不擅長于表露自己。尤其不愿意在大庭廣眾之下出頭露面,常常缺乏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正如高爾基所說:“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實現自己的意志。”喪失自信的人,則不可能進取,更不敢競爭,只會一事無成。班主任要設法幫助學生樹立強烈的自信心,讓學生學會欣賞自己,善于發現自己身上的長處,發現自己具有別人不具有的優秀品質,還要幫助學生學會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實際可能,選擇奮斗方向,確立行為目標,使學生的潛能、長處得到充分發揮,并為學生創設、提供鍛煉的機會,設法造就學生的成功感,不斷激勵學生自立、自能、自強、自信。
【實用】心理工作計劃四篇4
在新的學期里,為了提高我校師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的身體、心理都能健康發展,尤其是培養學生的較高的心理素質。所以進一步加強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制定此計劃:
一、指導思想
為了更好地貫徹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落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綱要》的精神“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的精神,健全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二、總體目標
提高學生對校園生活的適應能力,培養他們活潑、合群、樂學、自主的健康人格。
三、具體工作
1、加強學校心理輔導工作的隊伍建設。
通過班主任會議,定期或不定期地學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以點帶面,全面提高班主任隊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班主任工作中,有計劃,有活動。
班主任通過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主題隊會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其中,全面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
3、開放心靈小屋,開展咨詢服務,加強心理健康輔導。
學校設心靈小屋,每天中午,提供的咨詢服務內容有學習咨詢、人際關系咨詢、情緒咨詢等。采取的輔導方式有:學生主動上門、班主任聯系推薦、心理室老師個別邀約。
5、搭建心靈橋,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6、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之特色。心理健康有學校特色,積極爭取學校各部門的支持,組織開展以學生心理健康為主題的孝心教育和獻愛會實踐活動等。通過活動主要對學生進行:(1)、在集體活動中進行教育。在集體活動中,經常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但很有價值的事情。這時,教師切不可機械的教學,而應抓住這個有效的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教育。只要老師善于捕捉,較好的把握,它就是一堆有價值的'教育資源。(2)、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教育。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同樣存在著可以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事件。由于這些使學生親身經歷的,十分具體、真實,因此,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師做個有心人,善于抓住各種時機,敏銳的捕捉生活中的小事,從而培養學生優良的品質。班主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心理成長,特別關愛后進生,能經常性地開展談心活動,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四、主要措施
1、建立由校長、大隊輔導員、年級組長、班主任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
2、對全校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導,逐步使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各學科之中,及時向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和行為,掌握學生的信息。
3、由專職心理教師執教心理健康教育,有教材、有案。
4、注重家庭教育,每學期組織教師進行家訪和定期與家長溝通,并有溝通記錄,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思想及行動,并對家長進行心理知識的宣傳。
總之,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方法遠遠不止這些,只要我們認真觀察,精心設計,耐心教導,班主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心理成長,特別關愛后進生,能經常性地開展談心活動,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體驗,一定可以培養出一批批心理健康的學生。
【心理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心理社團工作計劃學校心理社團未來工作計劃03-30
心理協會工作計劃07-16
心理部工作計劃06-11
心理工作計劃06-09
心理站工作計劃09-23
心理部的工作計劃07-02
心理工作計劃02-22
心理部工作計劃08-11
心理社團工作計劃07-02
心理協會工作計劃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