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老院工作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敬老院工作報告(薦)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敬老院工作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加強鄉鎮敬老院建設和管理,是關愛農村五保老人的必要舉措,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群干群關系的具體行動。xx市民政局通過采取問卷調查、組織座談、明查暗訪等方式,對全市xx所鄉鎮敬老院進行了調查,并對鄉鎮敬老院現狀和今后的管理問題進行了思考。
一、鄉鎮敬老院建設與管理現狀
xx市現有鄉鎮敬老院xx所,為農村五保對象的集中供養創造了硬件條件,基本滿足了農村五保對象的養老需求。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大力實施農村敬老院關愛工程項目建設,農村敬老院得到全面改造,集中供養率大幅度提高,五保老人生活水平明顯改善。
(一)明確經費渠道,供養機制初步建立。目前,五保供養經費已經全部納入縣級財政預算。為了從機制上保障五保對象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xx年市政府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救助工作的通知》,明確建立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增長機制,20xx年市委、市政府下發《關于加快老齡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按照不低于當地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確定五保供養標準。
二、鄉鎮敬老院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目前,全市鄉鎮敬老院建設管理主要存在四缺現象:
一是機構性質缺失。敬老院在20xx年鄉鎮機構改革前,均為鄉鎮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納入縣(區)人事部門事業單位管理。機構改革后,取消其事業單位性質。從此,敬老院再無合法身份,成為鄉鎮事業單位的黑戶,也無權在銀行開戶。
二是工作人員缺編。全市每個敬老院平均供養五保對象88人,平均工作人員7.9人,工作人員與供養人員之比不足1:11,對供養人員的衣、食、住等大量服務管理工作只能疲于應付,敬老院工作人員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況。加之保險等相關福利待遇沒有解決,嚴重影響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直接導致管理水平下降。
三是管理經費缺少。鄉鎮敬老院管理維修經費不足,部分鄉鎮敬老院設施陳舊、功能不全,有的還存在一定安全隱患。部分敬老院沒有院辦經濟,每年的供養經費要用于支付伙食費、水費、電費、維修費等,經費十分緊張。
四是思想觀念缺位。受傳統思想、親屬阻攔等因素的影響,部分五保老人不愿入住敬老院,還有少數敬老院不愿接納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對象。有部分敬老院院長多為照顧安排的離崗村干部,工作人員也多為農村留守人員。這些人員往往年齡偏大,文化層次較低,工作能力欠缺,積極性不高。
三、進一步提高鄉鎮敬老院建設與管理工作水平的對策建議
(一)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管理。要將鄉鎮敬老院建設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管理,同步規劃,同步實施。依法為鄉鎮敬老院辦理事業單位法人登記,根據服務對象的數量和需求,配備工作人員,有條件的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應當配備專業社會工作者。鄉鎮敬老院或者主辦機關應當與工作人員訂立聘用合同或者勞動合同,保障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并為其辦理相應的養老、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險。
(二)建立穩定的經費投入機制。建立穩定的經費投入機制,是保證敬老院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加大財政投入,新增財力主要用于民生,讓農村五保老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一是確保正常運轉經費。財政要按照在院供養對象每人每月一定金額的標準安排管理運行經費和安排服務人員的三險經費、修繕經費等。
二是合理安排敬老院升級改造經費。縣、鄉兩級政府要堅持高起點規劃,分步實施,將經費納入縣級財政社會保障專戶管理,確保專款專用。
(三)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加強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素質高、服務好的五保供養工作隊伍。公開招聘管理和服務人員,定期對敬老院管理服務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升其職業道德素質和業務技能,嚴格落實兩個公示承諾項目內容,促進五保供養管理服務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轉變養老服務理念。社會養老服務既是涉及千家萬戶幸福安康的大事,也是時代對民政工作的客觀要求。民政工作在社會養老方面要加快四個轉變,即養老服務主體由政府向政府與社會力量相結合轉變,養老體系內涵由單一機構養老向居家養老、社會養老與機構養老相銜接轉變,養老服務內容由單純的生活照料向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安全援助等系列服務轉變,養老服務對象由傳統的城市三無老人、農村五保老人向全體老年人轉變,開展面向全社會老年人的養老服務,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敬老院工作報告】相關文章:
敬老院工作報告12-19
餐飲工作報告11-26
餐飲的工作報告11-27
每周工作報告11-28
倉庫工作報告12-02
出差工作報告12-01
客服工作報告12-10
出差工作報告12-13
測量工作報告04-28
員工工作報告04-04